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蛋白質交換份護理對腎病生存質量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腸外與腸內營養雜志》2016年第一期
慢性腎臟病(CKD)是指腎損傷(血、尿成分異常、或影像學檢查異常、或病理學檢查異常)≥3個月,有或無腎小球濾過率(GFR)異常;GFR<60ml/(min/1.73m2)≥3個月,有或無腎損傷證據[1]。CKD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威脅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腎病導致的死亡已占慢性疾病病死率的前五位。最近,我國一項CKD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成年人群CKD的患病率為10.8%,但成年CKD的知曉率僅為12.5%[2]。以此數據估計,我國約有CKD病人一億多。目前,除藥物治療外,營養干預亦在治療CKD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蛋白質攝入是營養干預中的重要部分,而現行的食品交換份僅限于能量平衡,未見在蛋白質方面明確指導[3]。臨床研究表明,合理的蛋白質攝入對減慢腎小球濾過功能的下降速度、緩解其臨床癥狀、延緩CKD的進程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4]。如何對CKD病人進行營養干預,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既不加重病人腎的負擔,又能滿足機體需要至關重要。為此,我們探討采用控制食物中蛋白質的攝入和個體化護理對CKD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為延緩其病程,改善病人的臨床結局提供參考。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間CKD病人60例,年齡為18~75(59.7±14.7)歲,其中男38例,女22例。入選標準:①病人年齡為18~75歲;②病人確診符合美國國家腎臟病基金會(NKF)制訂的腎臟病預后質量指南(KidneyDiseaseOutcomeQualityInitiative,NKF-K/DOQI)中CKD(Ⅲ~Ⅴ期)的診斷標準[1]③文化程度高中以上者;④病人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剔除標準:①病人年齡<18歲或>75歲;②不符合CKD診斷標準者;③不能經口進食的病人;④腎移植及惡性腫瘤病人;⑤伴其他器官(不含腎)嚴重功能障礙者;⑥拒絕參加研究者。采用隨機表將病人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在進行研究期間,對照組有1例男病人因個人原因退出研究。最終研究組為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為(58.7±12.9)歲和對照組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60.2±13.5)歲完成本研究,并進入最后統計分析。
1.2研究方案研究組病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蛋白質交換份和個體化護理;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傳統飲食教育和常規護理。兩組病人均進行一般相關生存質量評分。研究周期為6個月。研究方案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蛋白質交換份方法和內容研究組病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由受過培訓的營養護師對病人進行“一對一”個體化營養健康宣教,配合食物圖片和模型,應用蛋白質交換份法,詳細介紹具體食物的種類和所含蛋白質的數量及質量。對照組病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由受過培訓的營養護師應用傳統飲食教育方法進行健康宣教,病人在接受教育后自行進食,接受常規護理。交代隨診注意事項。
1.2.2個體化護理由營養護師針對研究組病人的個體化情況進行:①耐心向病人解釋病情和CKD的相關知識,講述飲食控制蛋白質的重要性和蛋白質飲食的制作方法,幫助病人建立應對疾病的技巧(如限鹽等)。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給予個體化的心理干預。每月1次,每次30min。②建立家庭社會支持系統,發放病情隨訪卡,了解病人的家庭情況,取得家庭的支持,指導病人與周圍的CKD病人組成互助小組,在小組內相互支持和監督,分享治療經驗等[5]。③連續記錄3d的食譜,以監測病人的能量和蛋白質攝入量。④根據病人的病情制訂個體化的運動方案。每周3~4次,每次30min,散步或慢走。運動以不覺疲勞為宜。⑤由受過培訓的營養護師制訂健康教育內容和問卷方法,在6個月的隨訪中,病人接受營養護師一對一的健康教育4~6次。每1~2個月通過門診或打電話方式隨訪1次。在隨訪中及時糾正病人錯誤的做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1.2.3調查問卷受過培訓的營養護師對病人統一進行解釋和指導。在干預前后讓病人填寫一般健康相關生存質量評分(SF-36)表,共八項,36條內容。采用標準問卷,由受過培訓的研究人員對病人進行解釋和指導后,逐一回答問卷。以完成≥95%問題者為有效答卷。
1.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雙人雙錄入并經行數據比對和邏輯核查。確定數據錄入正確后進入最終數據庫并鎖定數據庫。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不同組間計量資料采用x±s進行統計描述。生活質量量表采用χ2檢驗或非參數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人資料兩組病人的性別、年齡、BMI、血尿素氮(EGFR)、前清蛋白、握力等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生存質量評分所有病人均完成研究前后兩次QOL-SFTM調查表。干預前,兩組病人SF-36評分無顯著性差異。干預后,研究組病人評分出現增高,而對照組下降,兩組的變化差值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由于病人不依從或依從性差,往往會影響疾病的病情發展[6]。低蛋白質飲食在CKD病人中的應用越來越為醫務人員和病人所接受,但多數病人無法獲得更加詳細的指導,飲食的變化及復雜性使病人難以長期堅持。本研究結果提示,通過應用蛋白質交換份法和個體化護理,雖不能逆轉CKD病人病情發展的趨勢,但可使病人達到從主觀上配合治療的目的[7]。同時,病人的一般生存質量評分(SF-36)會提高。我們認為,6個月的蛋白質營養干預和個體化護理對CKD病人的療效可以肯定。低蛋白飲食是在CKD綜合治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環。CKD飲食營養管理是CKD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營養不良是CKD病人常見的并發癥。隨著腎功能障礙的發展,營養不良的發生率亦逐漸上升,成為導致CKD病人不良預后的重要因素[8]。加強飲食健康宣傳教育和堅持對CKD病人進行長期的飲食指導,對預防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建立更好的健康管理體系以延緩CKD發展,改善病人生存質量和節約衛生資源,已成為CKD治療的重要課題。通過應用蛋白質交換份法控制食物中蛋白質攝入和個體化護理,可能有助于改善CKD病人的生存質量。
作者:周曉容 劉鵬舉 單位: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昌大學第五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 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