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鎮產業發展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人民政府、社區管委會,縣政府各有關部門:
2012年是我縣全面貫徹落實市四次黨代會、市四屆人代會和縣第十七次黨代會、十七屆人代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和率先實現統籌城鄉發展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為了更好的推動我縣統籌城鄉發展,現對有關工作安排如下。
一、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今年主要工作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統籌城鄉發展總攬工作全局,大力實施“項目支撐、城鎮帶動、產業富民、工業強縣”發展戰略,按照“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做實基礎”的要求,以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園區建設和城鎮體系建設為載體,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創新社會管理,著力改善民生,為實現縣第十七次黨代會宏偉藍圖開好局、起好步。
綜合市政府下達我縣的考核指標和全縣發展實際,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達到33.6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34.3億元,增長30%;地方財政收入3.05億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6830元,增長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4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9億元,增長16.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65%。
二、主要工作任務和舉措
(一)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大力實施“產業富民、工業強縣”戰略,重點在油氣開發、能源化工、蘋果產業上求突破,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1、以優勢產業為引領,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繼續按照“塬區蘋果、川道棚栽、沿黃花椒、全縣草畜業”的發展思路,以提升農村主導產業開發的質量和效益為突破重點,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不懈地抓好以蘋果為主的特色產業,大力實施“提質增效”工程,落實“行政推動、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典型示范”四大措施,全力抓好“人才培養、果園管理、市場營銷”三個體系建設,全面推廣蘋果管理六大技術,由按季管理向常態管理轉變,新建果園5000畝,建成2000畝防雹網;力爭創建省、市、縣級示范園3萬畝;果品套袋7.5億只。加強宣傳營銷體系建設,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果品加工營銷,加大“蘋果”廣告宣傳和推介力度,進一步提高有機蘋果知名度;扶持營銷大戶建設大型果庫和建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全年力爭實現果品產量25萬噸、產值7.5億元、人均果品收入7500元目標。實施萬畝設施瓜菜工程,抓好12個棚栽業重點村的管理工作,全縣新建日光溫室750畝,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400棚,蔬菜產量實現9.5萬噸,實現產值1.55億元。實施畜牧業收入倍增工程,堅持走“以畜養沼、以沼促果、以果帶畜”生態農業路子,扶持公司化養殖、規模養殖和家庭養殖,新建沼氣1000口,建成養殖小區20個、后續服務網點10個,年末生豬存欄達到12萬頭,羊子存欄7萬只,牛存欄3.5萬頭。進一步加強市場營銷,加大農業特色產業宣傳推介力度,與更多的營銷企業、大型超市建立合作關系,實現產超對接,減少產品流通環節,增加農民收入。
2、以工業經濟為支撐,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按照“穩定石油產能,發展煤氣產業,推進工業強縣”的思路,優化調整工業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總量。切實做好油氣開發環境保障工作,確保王家川采油廠原油產量穩定在25萬噸,七里村、甘谷驛采油廠完成生產任務。全面加快工業園區(一園兩區)建設,協調延氣2井20萬噸天然氣液化(LNG)項目,加快投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項目4月底投產試運行,同時做好投產后各項數據的統計上報工作。全力推進能源化工項目建設前期的各項工作,積極與石油集團銜接,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力爭項目今年正式開工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區(東區)要加快完善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力爭使年內運營投產企業達到10家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1.2億元。把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精心培育,全力扶持。積極策劃項目、研究市場、跟蹤企業,制定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關政策,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二)加快城鎮建設,提升承載能力
按照“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做實基礎”的要求,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把城鎮建設作為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目標的突破口,堅持規劃引領、產業帶動、基礎支撐原則,著力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促進人口和產業向城鎮聚集。
1、加快縣城建設。把新城區作為縣城建工程的樣板進行規劃和建設,按照經營城市的思路,創新投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加快開發進度。今年年計劃實施縣城建設項目共29個(續建17個,新建12個),總投資140968萬元,年度計劃投資60458萬元,其中中省補助5948萬元,市財政補助745萬元,縣財政配套500萬元,自籌53265萬元。新城區首先實施道路、管網、供熱、供水、槐里坪大橋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農民拆遷安置房、槐里坪二村、三村小區、幼兒園、10萬平米保障房、公檢法司、農林水牧業務用房等項目的主體工程。同時完成二期307畝土地征收和三通一平工程和1.1公里河堤工程。舊城區重點實施張家園子村民安置房、縣中公寓樓、大廈、商貿中心、小南窯溝農貿市場、王家川溫馨家園、朱家灣康寧小區等建設工程。富安馨園、延水新城招商引資商住小區開工建設,明珠小區完成土地招拍及開發設計方案,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改造白道木溝、杏家溝、瓦窯渠等居民區道路。
2、加快重點鎮和社區建設。按照“統一規劃、資金捆綁、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扶貧、以工代賑、危房改造等項目資金,用足用活省市支持政策,集中抓好黑家堡、張家灘2個重點鎮和安溝、鄭莊等7個新型社區建設。
黑家堡鎮2012年計劃實施項目5個(不包含鄉鎮氣化項目),年度計劃投資4254萬元(市財政補助750萬元,自籌3504萬元)。其中續建3個,計劃投資3796萬元(市財政補助600萬元,自籌3196萬元);新建2個,年度計劃投資458萬元(市財政補助150萬元,自籌308萬元)。重點做好惠澤小區、道路工程、豐收廣場、供熱、供水等項目,全力推進產業園區及產業項目建設。
張家灘鎮2012年計劃實施項目10個,年度計劃投資5527萬元(中省補助600萬元,市財政補助50萬元,自籌4877萬元)。其中續建2個,年度計劃投資3000萬元(中省補助100萬元,市財政補助50萬元,自籌2850萬元);新建8個,年度計劃投資2527萬元(中省補助500萬元,自籌2027萬元)。重點抓好公租房、限價商品房、現代農業蘋果產業等項目,完成集中供熱、供水、文化廣場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
安溝社區2012年計劃實施項目12個,計劃投資1127.5萬元,其中項目捆綁資金368萬元,市財政補助175萬元(含公租房補助75萬元),計劃申請縣財政補助97.5萬元,自籌487萬元。重點抓好公租房、供熱、供水、幫畔等項目。
鄭莊社區2012年計劃實施項目13個,計劃投資1371萬元,其中市財政100萬元,項目捆綁資金671萬元,農民自籌500萬元,計劃申請縣財政補助100萬元。
楊家灣社區2012年計劃實施項目12個,計劃投資515.8萬元,其中市財政補助100萬元,項目捆綁55萬元,自籌300.8萬元,其余60萬元申請縣財政補助。
白家川社區2012年計劃實施項目10個,計劃投資770.1萬元,其中市財政補助100萬元,項目捆綁346.1萬元,自籌324萬元。
郭旗社區2012年計劃實施項目12個,計劃投資693.8萬元,其中市財政補助100萬元,項目捆綁318萬元,自籌218萬元,計劃申請縣財政補助57.8萬元。
劉家河社區2012年計劃實施項目15個,計劃投資532.6萬元,其中市財政補助100萬元,項目捆綁資金159萬元,農民自籌215.6萬元,計劃申請縣財政補助58萬元。
安河社區2012年計劃實施項目8個,計劃總投資572萬元,其中市財政補助85萬元,項目捆綁資金72萬元,農民自籌357萬元,計劃申請縣財政補助58萬元。
3、加強城市管理。大力開展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舉縣一致,全民動員,建立自上而下的創衛工作責任機制和獎懲機制,重點抓好縣城、鄉鎮、社區、村莊、公路沿線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全民完成國家衛生縣城年度創建任務。加快翠屏山公園、主要出入口及道路、廣場、河道等區域改造提升和綠化美化亮化,提升城市品位。加強城市設施管理與維護,確保道路、路燈、橋梁、給排水、污水處理等設施的正常運行。創新城市管理辦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眾生活水平
大力發展民生和社會事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圍繞新的人口布局狀況,為城鄉居民創造大體相當的公共服務設施,提供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務。
1、推動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認真落實教育占財政支出16%的要求,繼續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重點,著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和內涵式發展。建成縣中學公寓樓和新城區幼兒園,改建5個鄉鎮幼兒園,學前一年教育入學率提高到90%以上。繼續實施“兩免一補”、“蛋奶工程”、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和貧困學生救助工作,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
2、提高醫療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醫療衛生機構服務一體化建設,完成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工作,實行衛生管理縣鎮一體化。全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三統一”和零差率銷售制度。加快中醫院門診住院綜合樓、縣醫院門診住院部大樓輔助工程建設,確保12月30日前投入使用。做好傳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嚴格實行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管理,落實計劃生育獎扶政策,提高計劃生育綜合服務能力,確保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到96%以上,把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12.5‰和6‰以內,完成年度人口計劃。
3、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快推動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從制度全覆蓋轉向人群全覆蓋。將新合療和城鎮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提高到250元,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并軌。及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貧困大學生救助資金。落實好物價上漲與低收入群體補貼聯動機制,確保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不受影響。高度重視城鄉居民合作醫療、新型社會養老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的擴面參保、保費收繳和基金監管,努力實現“應保盡保”。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項目,解決500戶農民住房困難問題。
4、鼓勵農民進城落戶,努力擴大就業規模。制定出臺《縣推進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戶配套政策》優惠辦法,引導支持有條件的農民進城入鎮,使2012年農村居民進城落戶達到5000人。加強就業培訓,提高群眾勞動技能和就業能力,完成有組織勞務輸出2.1萬人次。積極鼓勵全民創業,以創業促進就業。堅持事業單位“逢進必考”制度,公開擇優錄用本地高校畢業生。購買公益性崗位120個,新增就業860人,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統籌解決高校畢業生、復轉退伍軍人、進城落戶農民和城鎮待業人員的就業困難。
5、繁榮城鄉文化體育事業。加快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健身廣場等文化惠民工程,完成7961戶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組織開展“周末廣場、歡樂時光”等群眾性文娛活動,不斷豐富城鄉群眾文化生活。做好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籌劃翠屏山公園人文園區建設,維修改造東征會議舊址,做好“延一井”旅游景點申A工作。加強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加強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健全社會管理格局,完善社會管理制度,加強“兩新組織”、農村社區、信息網絡、重點人群管理,做到農村管理社區化、社區管理網絡化。著力構建“完善的保障機制、長效的教育管理機制、堅實的治安防控機制、扎實的矛盾排調機制和嚴密的打擊機制”,創新社會管理,深入推進平安建設,以創建平安縣為目標,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切實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面落實領導包案責任制和接訪、約訪、下訪制度,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確保實現“一控雙降”目標。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加快對重點領域和行業的安全專項整治,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積極營造安全的食品、藥品消費環境。
三、具體要求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力推進。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的重要性,務必加強學習、開拓思路、分析差距,創新舉措,用更加有力的工作力度,更加有效的工作舉措,更加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全力推進我縣統籌城鄉科學發展,進一步夯實建設“富裕、生態、幸福”的基礎。
2、加強領導,細化方案,完善措施。各鄉鎮、各社區、各部門要對照各自的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方案,制訂具體工作推進計劃,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親自抓,并要落實好個項目具體負責人,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時圓滿完成。
3、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完善城鄉統籌調查統計制度、評價監測指標體系和目標責任考核辦法,進一步量化分解各項工作任務,加大組織協調、綜合指導、檢查督促力度,嚴格目標考核,定期對工作進展情況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努力形成全縣上下聯動、城鄉互動、干部群眾共同支持參與的良好工作氛圍,努力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