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增強50強工業企業培育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50強工業企業培育工作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基本目標。50強工業企業培育工作的總體要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兩個率先”戰略目標,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和戰略性資產重組,積極實施企業戰略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企業規模裂變、機制再造、產業升級步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迅速形成和發展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增強我市工業經濟整體實力。50強工業企業培育工作的基本原則:堅持政府推動和企業主體努力相結合,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以提高企業發展動力和競爭能力為重點,著力為50強工業企業加快發展、跨越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期間我市50強工業企業培育工作的主要目標:發展壯大25戶重點工業企業(集團)和25戶成長型民營企業,力爭使50強工業企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利潤4項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市定報工業經濟比重分別由年的30%、346%、424%、434%提高到50%、55%、60%和65%以上;力爭使50強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全部過5億元,其中20億元以上25戶,50億元以上6戶,100億元以上2戶;力爭使50強工業企業的入庫稅收占全市財政收入35%以上;力爭使50強工業企業成為能帶動全市主導產業和重點行業發展,具有較強財稅貢獻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抗御市場風險能力,能成功地進行資本運作,在國內外市場有一定影響力、知名度,并積極參與國際經營的大企業大集團。
二、引導50強工業企業制訂完善發展戰略規劃,確立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方向和具體途徑。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分類引導和幫助50強工業企業制訂和完善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確保年上半年50強工業企業全部完成發展戰略規劃的制訂論證工作。政府著重圍繞企業戰略規劃,并根據規劃實施情況,為50強工業企業提供個性化、契約式服務。經貿、財政、稅務、規劃、國土、環保、銀行等有關部門,對50強工業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要求、建議進行認真的研究和落實,適時幫助企業解決一些突出困難。
三、推動50強工業企業擴大投資,迅速做大企業規模。堅持把擴大投資、新上項目作為做大做強50強工業企業的第一動力,指導50強工業企業明確投資重點領域,形成整體投資規劃和年度計劃。50強工業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都要落實到具體的項目上,鼓勵企業實施重點技改項目,加大貼息扶持力度,對50強工業企業正在實施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優先申請國家、省技改貼息扶持。對未能夠獲得國家、省技改貼息扶持的重點技改項目,積極幫助申請(安排)省、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
四、推動50強工業企業加快創新步伐,不斷提高經營素質和競爭能力。順應經濟和科技發展趨勢,結合我市實際,確定50強工業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開發、引進、消化、吸收主攻的重點領域。加大對50強工業企業技術進步資金扶持力度,對新建國家、省級技術中心分別給予扶持資金30萬元、10萬元;對新建國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給予扶持資金30萬元和10萬元;對新建博士后工作站的企業,每戶給予10萬元資金扶持;對當年通過專家認定的國家重點新產品、省高新技術產品,積極幫助申請(安排)省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
五、推進50強工業企業積極利用外資和開展資產重組。從實際出發,制定50強工業企業利用外資和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合作重組推進計劃,一企一案,分類推進。各級政府要以國際跨國公司、國內500強企業和上市公司為重點,積極為50強工業企業與重組方做好牽線搭橋工作,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推進50強工業企業投大靠強。鼓勵50強工業企業對產業相近、產品關聯度大的市內中小企業進行兼并和聯合重組,引導優良資產、優勢資源向50強工業企業集聚。
六、采取激勵措施,進一步調動50強工業企業發展積極性。凡列入市50強工業企業范圍內的企業,優先享受國家、省和市已經出臺的有關優惠政策。加大財政引導扶持力度,對列入50強工業企業名單的企業,實行獎勵,參照辦發\[]45號文件執行。加大國土、環保服務扶持力度,對50強工業企業涉及用地審批,國土部門優先安排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涉及環境評價項目,環保部門及時對企業進行幫助指導,一事一議,特事特辦。對重組成功的企業,按有關規定進行獎勵。加大政治激勵力度,對列入50強工業企業年度考核前10名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積極推薦作為市、縣政協委員候選人。對獲“工業十強企業”稱號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職工,優先作為推薦勞動模范的對象。
七、為50強工業企業提供直通車服務。對50強工業企業首次發生的輕微違規行為,有關執法部門應當采用教育引導的方法加以規范。對50強企業實行檢查抄報制,列入50強工業企業,每戶頒發“綠卡”證書,掛“市優化環境重點保護單位”牌子。行政執法部門除接到舉報和專項執法可以直接到企業進行檢查,其他檢查除環保、安全外,抄報優化辦備案。減輕50強工業企業負擔,將50強工業企業納入省、市重點企業負擔監測網,參照監測點企業減負管理辦法,實施負擔情況動態管理、預警防范及收費卡收費許可制,進行全程控制服務。為50強工業企業搭建服務平臺,及時梳理全市對企業的有關扶持政策并編制成冊,向50強工業企業宣傳,輔導50強工業企業做好申報扶持資金的各項前期工作。設立服務中心,在市經貿委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電話,對50強工業企業提供熱線服務,解決企業在經濟運行中的有關難點問題。
八、規范50強工業企業入圍辦法。從年底開始,50強工業企業培育工作將實行認定和排序制度。認定和排序的具體程序為:在阜大眾報上公布《市50強工業企業認定和排序暫行辦法》、企業自愿申報、縣(市、區)審查推薦、市50強工業企業培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審議、市人民政府決定,并將決定的結果在《阜大眾報》上予以公布。認定和排序工作原則上兩年開展一次。
九、切實加強對50強工業企業培育工作的領導。市成立50強工業企業培育工作領導小組,主要研究制定50強工業企業培育規劃和推進的重大措施,制定出臺《市50強工業企業認定和排序暫行辦法》,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每年組織50強工業企業對部門服務主體的服務履行情況進行評價。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經貿委。建立50強工業企業市、縣領導掛鉤聯系制度,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落實各項政策和扶持措施。
十、加強對50強工業企業培育工作的考核。建立各縣(市、區)、各部門培育和發展50強工業企業責任目標體系,列入市三個文明目標考核,采取加分制的辦法進行激勵,具體加分辦法由市三個文明建設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市經貿委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