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公路建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堅持“政府主辦,發動群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控制造價,確保質量;實事求是,能快則快”的建設原則,積極實施農村道路灰黑化建設,基本實現鄉鄉、村村通水泥(瀝青)路,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我市農村公路網,改善農村交通條件,提高人民群眾出行質量,為促進全市農村經濟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在北率先建成農村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交通環境。
二、目標任務
從年到年,用5年時間,對全市納入省規劃的5280公里農村公路進行等級化改造,其中縣通鄉公路650公里,鄉通鄉公路730公里,鄉通行政村公路3900公里。基本實現縣到鄉公路達到二級公路標準,鄉通鄉公路達到三級公路標準,通行政村公路達到四級標準,實現村村通水泥(瀝青)路目標。
三、組織領導
農村公路建設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分層管理的原則。各地要落實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和管理機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協調配合,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監督和管理力度,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保證工程建設有序進行。
市成立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協調小組,負責規劃、協調和組織、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協調小組下設農村公路建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交通局,負責指導全市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項目的規模、技術方案、工程驗收工作,對工程進度、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以及總結交流經驗、收集整理建設信息。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設立相應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機構,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農村公路建設的實施方案,履行本地區農村公路建設工程項目的組織領導、落實地方自籌資金以及全過程的組織協調。
四、工程建設管理
農村公路建設工程點多、面廣,投資額大,戰線遍及全市,施工組織難度大,建設管理任務艱巨,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落實責任,全面加強各項建設管理工作,確保工程建設組織科學規范,受控有序,推進有力。
(一)項目業主。各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作為建設責任主體,履行本地區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和落實配套資金,并負責做好用地、拆遷與施工環境的保障工作。農村公路建設視建設規模由鄉鎮人民政府和各縣(市、區)交通局作為實施主體(業主)。
(二)計劃管理。項目前期工作由各縣(市、區)政府負責組織相關部門編制。農村公路建設計劃編制遵循“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具備條件,優先安排”的原則。農村公路建設應當年實施,當年完成,各縣(市、區)政府應經常檢查計劃執行情況,分析存在問題及原因,提出相應措施和對策,以保證年度計劃目標的實現。
(三)工程實施管理。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分散,涉及面廣,基層和一線施工技術力量和管理力量比較薄弱,各縣(市、區)政府要從全縣范圍統籌技術力量,參與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建設實行招投標制度,原則上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施工單位。
農村公路建設原則上以現有道路為主,線形技術標準滿足規范要求,并盡量利用老路改擴建,避免大改大調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的耕地資源。對于通行政村公路由于受地形限制,按四級公路標準實施工程艱巨、難度較大的路段,個別技術指標可采用規范的下限值,但必須滿足行車安全的要求。
農村公路建設技術等級根據使用任務、功能和適應的交通量分為二級、三級和四級公路三個等級。縣城通達鄉(鎮)公路原則上采用二級或二級以上公路,連接各鄉(鎮)與鄉(鎮)的公路原則上采用三級或三級以上公路。鄉(鎮)通達行政村的公路原則上采用四級或四級以上公路。有條件的地區可提高一個等級預留道路紅線,以滿足日后發展的需要。農村公路建設應優先考慮危橋、險涵的建設。
農村公路建設其它標準應當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和省、市有關規定的要求執行。農村公路建設實行交竣工驗收制度,可將交、竣工驗收合并為一次進行驗收。交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對工程質量進行評定。
(四)工程質量管理。農村公路建設實行質量監督制度。市交通質監機構負責全市農村公路建設的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各縣(市、區)交通局負責轄區內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管理工作。建設單位要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層層分解落實質量管理責任,形成全員質量管理責任機制。各縣(市、區)交通局和建設單位要加強對農村公路特別是通村公路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農村公路建設要充分發揮群眾和新聞媒體監督作用,接受社會監督,市交通局及各縣(市、區)交通局必須設工程質量舉報電話。
五、資金籌措和管理
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由國債資金(國債項目)、省籌資金、市補助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組成,專項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其中省補資金為:縣通鄉鎮公路每公里補助45萬元,鄉鎮通村和鄉際公路每公里補助10—15萬元,市政府補助資金采用以獎代補形式,每公里1萬元。各地方政府要積極拓寬籌資渠道,在財政上要向農村傾斜,并用足用好現有政策,保證地方配套資金按時足額到位。要充分調動各地建設農村公路的積極性,引導農民自愿出工,但要嚴格把握政策界限,防止和避免增加農民負擔。資金管理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的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或挪用,同時要切實加強資金的監管和審計。實行項目和廉政雙合同制。
六、養護管理
要重視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確立“建設是發展,養護也是發展”意識。農村公路改善提高后,已列養的公路,各級交通公路部門要及時充實養護力量和安排養護資金,加強養護。未列養的公路,各縣、鄉人民政府要制定長效的養護政策、資金來源和養護機制,積極探索公路養護市場化運作的辦法,切實有效加強農村公路維護保養,確保公路完好暢通。各縣(市、區)交通局和公路管理機構要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督促相關機構做好養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