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勞動力開發就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人民政府,區各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推動勞務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努力促進農民增收,現就全區2014年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圍繞農民增收目標,以服務園區企業為重點,按照“抓培訓、強素質、重轉移、增收入”的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采取綜合措施,強化就業環境,推動勞動力多渠道、大規模轉移,實現多層次、寬領域就業,增加農民勞務收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二、目標任務
全區累計實現轉移就業4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8.8億元,其中外出務工人員28萬人、就地就近轉移12萬人。當年新增轉移2萬人,向經濟開發區轉移0.2萬人,當年培訓2萬人。
三、工作重點
(一)優化發展環境,服務企業用工
一是成立經濟開發區企業用工服務領導小組。由區政府牽頭,勞動、財政、農業、交通、教育、扶貧辦、工業園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季度末召集成員單位交流勞動力培訓、經濟開發區用工等情況。
二是鼓勵向經濟開發區企業輸送勞動力。繼續按區政府《關于加強經濟開發區企業用工服務的通知》文件規定對培訓、中介機構和村級勞動保障信息員向經濟開發區企業輸送員工,辦理錄用備案手續,并服務3個月的,按每輸送1人給予100元獎勵,集體的培訓、中介機構按50%獎勵給組織者個人。財政部門要做好勞動力培訓獎勵資金的籌集和管理工作,勞動部門要認真做好資料的備案和審核工作,進一步加大對村級勞動保障信息員的考核力度,村級勞動保障信息員在做好勞動力動態管理的基礎上,要積極做好用工服務工作,要經常深入缺工企業,了解企業情況,做好現有人員的后續服務。同時提高對電焊、車工、數控車床等技術含量高工種的補助標準,增加對通過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補助標準,促進高技能人員向經濟開發區轉移。
三是加強培訓機構、職介機構與企業用工的對接工作,建立用工信息對接機制。對勞動力市場供求雙方開展對接服務,經常性召開培訓機構、職介機構、缺工企業座談會,企業負責人與培訓機構、職介機構負責人建立穩定、直接的關系,提高對接的頻率。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免費向各類用人單位開放,吸引用人單位進場或委托招聘勞動力,定期舉辦“三方對接、聯動招聘”活動,培訓機構、用人單位、職介機構同時進場招生、招聘,實行培訓機構與培訓學員的對接、用人單位與技能型人才的對接、職介機構與勞務派遣就業的對接。
四是強化用工幫辦服務工作。按誰招商,誰負責用工幫辦服務的原則,將企業缺工信息報送給各幫辦單位,區企業用工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要按季召開集中幫辦活動,將幫辦任務分解到各幫辦單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幫辦單位的自身優勢,切實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
(二)強化培訓管理,提高培訓質量
一是繼續整合培訓資源,提高培訓水準。去年確定的35所定點培訓機構,為勞動力轉移培訓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現有的這些培訓機構開展工作不平衡,有少部分根本就沒有開展培訓工作,有的各自為戰,而且規模小、力度弱,既造成培訓資源浪費,又不利于培訓工作的實施。下一步要按照動態管理的原則,調整充實定點培訓機構,繼續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讓有限的教育培訓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消除各自為戰、重復投入、多頭培訓的不良現象。重點培育建設一批示范和帶動作用強的勞動力培訓基地,切實提高技能培訓水平。
二是突出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學員技能水平高低,關系到學員轉移就業效果,關系到工程實施質量。按省里的規定,今年的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首先發放技能培訓的培訓卡,學員持卡培訓,培訓機構憑培訓卡領取培訓券,切實提高培訓券的使用效果。要以“兩后生”為重點,全力做好培訓卡發放和技能培訓工作。各培訓機構要把技能培訓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著力點,緊緊圍繞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和技術操作規范的要求,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合理安排培訓內容,保證必要的實習和操作。
三是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要大力開展訂單、定向、定點培訓,改進培訓方式,以農村新增勞動力為重點,大力組織動員和鼓勵農民積極參加技能培訓;加強對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培訓,積極扶持開展“校校結合、校企結合”培訓,把培訓向兩頭延伸,一是前移,把培訓重心下沉,在鄉鎮、村建立一批培訓基地,切實降低農民參訓成本,吸引更多農民參加培訓;二是后移,把培訓陣地向城市、社區延伸,堅持以技能培訓為主,促進勞動力培訓技工化。
四是做強特色培訓基地。加大對培訓機構的宣傳力度,彰顯其辦學功能,提升其知名度,促進培訓機構向規模效益集聚,重點抓好數控車床、機械加工、電子電工、電動縫紉等優勢工種的突破,抓住民辦職業學校機制靈活的特點,強化某個專業的突破,逐步放大特色培訓基地促進勞動力轉移的作用。
(三)創新工作機制,提高組織化程度
一是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切實發揮鄉鎮中介機構的能作用。各鄉鎮職介機構要按照勞動力市場的標準,建設鄉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今年各鄉鎮都要建好職責明確、管理規范、運行良好的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年底勞動部門要按星級服務中心標準進行考核,同時要合理確定人員方案,人員沒到位的鄉鎮要根據編制數適當調劑工作人員,要充分發揮全省“鎮鎮通”網絡的作用,熱忱周到地為農村勞動力免費提供就業信息、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真正發揮自身職能作用。
二是強化宣傳引導,重視對勞動力就地創業和返鄉創業的引導和扶持。隨著農村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要與時俱進,把引導、支持農民就地轉移、自主創業作為新的工作重點,積極營造優良環境,大力鼓勵和吸引農民就地轉移。像重視外來投資者一樣重視就地創業、返鄉創業的本地農村勞動者,給予同樣的政策扶持,提供同樣的寬松環境,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培增效應,樹立一批返鄉創業典型,加強宣傳推廣,為振興地方經濟,加快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今年開始我們要著手充分轉移示范村(鄉鎮)的創建活動,年底將評出30個充分轉移示范村(鄉鎮),由區政府進行表彰。
三是加強督查考核。區委、區政府繼續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納入全區綜合目標考核。各鄉鎮要按月向區督查辦和區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目標任務完成進度,區里將不定期地組織督查,年末進行考核,對在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區委、區政府給予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