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保局兩年服務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科(室、站、大隊):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兩年”活動的要求,全力幫扶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促進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現結合我市實際,就進一步做好“兩年”服務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服務項目推進
1、加強項目指導協調。根據產業政策和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完善重點建設項目提前介入機制,落實重點項目專人負責制,及時掌握建設項目信息,提出環保建議。對上報上級環保部門審批的項目,及時向上級環保部門匯報、溝通,幫助企業做好環評文件編制、環境監測、技術評估和環評報批等審批服務工作。
2、縮短行政許可時限。要進一步優化行政許可程序,減少行政許可環節,縮短行政許可時限,切實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對已作區域環評的東部產業集聚區、東海塘區塊入園項目降低環評評價等級。一般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報告書7天、報告表4天、登記表4天,工業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報告書3天、報告表2天、登記表2天;排污許可證(臨時排污許可證)發放:10天,其中環保信用等級評定為藍色以上的企業,可不進行現場核查,5天內作出行政許可;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一般性項目在正式接受監測委托后35日內完成,并出具監測報告;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20天。調整各類非行政許可辦理時限。對上市核查及各類環保證明出具都須開通綠色通道,實行事前服務指導、事中跟蹤檢查、事后監督提高,辦理時限不超過5個工作日。
3、規范行政許可行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清理規范各類行政許可事項,并及時公開;進一步完善行政許可的受理、告知、審查、簽發和公示等制度,切實做到“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務和“一條龍”審批的窗口標準化管理。完善環保行政許可網上審批系統,切實為企業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
二、降低服務費用,減輕企業負擔
4、降低收費標準。全面降低建設項目環評、環境監理、清潔生產審核、竣工驗收監測等環保服務收費標準。環境監測機構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統一按照收費標準的70%收取費用。對困難較大的企業,根據實情加大優惠幅度。引導環評中介機構做好對困難企業建設、畜禽養殖場(小區)等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督促環評和技術評估機構實行減半收費。
5、規范排污收費。嚴格執行排污收費條例等法律法規,根據企業生產經營調減的實際,認真核定排污量調減排污費繳納數額,確保公平、公正、合理收費;對符合減半繳納排污費或免繳排污費條件的,及時受理排污單位申請,并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對因特殊困難不能按時繳納排污費并依規定提出申請的企業,要及時受理并作出決定。
6、嚴禁任何行政許可收費。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排污許可證發放、危險廢物轉移年度計劃審批以及輻射安全許可證、醫療廢物經營許可證、危險廢物許可證審查等行政許可項目,嚴禁以任何名義收取任何費用。嚴格執行《關于嚴禁收受各類評審費、驗收費的規定》,一經發現,嚴厲查處。
三、加大幫扶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7、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強與上級環保部門的溝通,指導企業做好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輕等工程項目材料申報,積極申報各級環保專項資金。繼續開展環境污染整治專項資金、生態補償資金補助工作,堅持補助資金與污染防治工程掛鉤原則,對在清潔生產審核、污染減排、限期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企業予以獎勵。
8、加大技術扶持力度。針對我市中小企業特點及污染防治需求,組織開展“環保科技服務進企業”活動,發揮環保專業技術人員優勢,為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升級改造提供指導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環保治理技術難題。幫助新建、技改企業選好先進適用環保技術和污染治理設施,促進結構調整和優化。
9、加大環境要素供給。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扎實推進各項治污工程建設,確保完成年度減排任務,為企業發展滕讓更多環境容量。制定出臺排污權交易管理辦法,開展排污權交易。積極幫扶經濟效益好、產品附加值高、屬于產業鼓勵類的重點項目,主動,主動幫助解決總量替代問題。
四、提高執法水平,增強監管效果
10、加強執法服務。寓服務于監管,努力實現執法觀念由重處罰輕教育向處罰與教育并重轉變。完善重點污染源聯系人制度,建立重點企業日常聯系溝通制度,定期上門了解企業的環保需求。堅持執法與服務相結合,對受到處罰的企業,幫助查明原因、分析問題,做好執法后服務。對限期治理整改到位的,及時驗收,使其盡快恢復生產。
11、加強環境信用管理。對因環境違法行為受到銀行信貸限制后已整改到位的企業,及時向社會和有關部門通報,幫助恢復環境信用。對企業爭取國債資金和銀行貸款需要出具環保信用證明的項目,若無環境違法行為,應及時辦理。
12、準確把握執法力度。積極做好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教育,引導企業提高環境管理水平,確保污染防治設施穩定達標運行。堅決依法打擊偷排漏排、屢查屢犯的嚴重違法排污行為,為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全面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切實提高執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