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行業協會發展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行業協會是依法在登記管理機關注冊登記的同業經濟組織、相關單位和執業人員自愿組成,實行行業服務和自律管理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溝通政府與企業的橋梁和紐帶,政府管理經濟的參謀助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職能作用,既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入WTO后與國際接軌,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必然選擇。按照“自主設立、自我管理、自律運行、自我發展”的要求,加快行業協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勢在必行。為此,提出《*省行業協會發展指導意見》。
本《指導意見》適用于在省民政廳登記注冊的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市、縣行業協會可參照執行。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為依據,以促進全省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努力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觀調控、行業協會自律服務、企業自主經營”的體制框架。按照既積極發展,又加強管理的要求,用改革的思路,市場經濟的方法,統籌規劃,積極推進,突出重點,穩步實施,通過培育發展、改革調整和規范完善,盡快形成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政府職能轉變客觀要求,管理規范化、運行市場化、組織開放化,功能到位、服務有效、行為規范,既能協助政府實施行業管理,又能有效組織行業自律,有權威、有影響、高效率的行業協會組織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市場化原則
發展行業協會,必須嚴格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關于“按市場化原則規范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的精神,充分體現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中介組織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程序,規范運作。
行業協會應按照行業或產品分類設立,也可以按照經營方式、經營環節以及服務功能設立。對大類行業協會和經法律法規授權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具有一定行業管理職能的行業協會,實行“一業一會”。
行業協會必須實行企業辦會,走自主發展、自立自強的道路;必須遵循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參與市場監督,實行自律性行業管理;必須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與政府、市場、社會建立良性互動關系;必須強化自我約束,自覺接受監督。
2、政會分開原則
要理順和進一步明確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的關系,真正體現行業協會特性。行業協會依據現行法律、法規、政策和章程,獨立開展活動。政府有關部門要由直接管理協會轉向按照職責依法指導和監督。政府工作人員原則上不得兼任行業協會的領導職務,行業協會的辦事機構不得與政府機關處室、事業單位合署辦公。
3、自主辦會原則
行業協會實行自主設立、自愿入會、自理會務、自籌經費。行業協會可以通過收取會費、接受捐贈、開展服務或者承辦政府部門委托事項獲得資助等途徑籌措活動經費。政府要求行業協會提供服務的,應通過“購買”的方式。行業協會應依照協會章程和有關規定,健全內部組織機構、工作制度和監督機制,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二、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
(一)工作目標
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積極發展、規范運作、注重實效的要求,爭取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形成行業協會市場化生成發展機制;適應*產業特點和經濟發展需要、分布合理、覆蓋廣泛的行業協會布局結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運行機制;保障行業協會健康有序發展的法律規范和管理體制。
(二)工作重點
1、強化行業協會社團屬性
(1)行業代表性:發起籌備行業協會應有符合規定條件和數量的發起人;應當達到或承諾在一定時間內達到全省同行業一定規模的入會覆蓋率;應當對不同地區、部門、所有制、經營規模的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設定相同的入會標準。
(2)專業權威性:鼓勵各種所有制形式、不同規模的企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以單位會員身份入會,也可吸收具有專業特長或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以個人會員身份入會。
(3)依法自主辦會: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是行業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理事會是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秘書處是行業協會的辦事機構。行業協會的章程必須經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秘書長以上負責人,必須依據協會章程,采取廣泛醞釀、充分協商、民主選舉的辦法產生。
(4)加強黨的領導:行業協會要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協會的政治方向。
2、提高行業協會隊伍素質
行業協會的會長(理事長)、副會長(副理事長),由在本行業中實力強、影響力大的企業的有威望、熱心于協會事業、社會信用記錄良好的現職領導擔任,也可吸收一定比例的有影響、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在充分醞釀的基礎上由理事會民主選舉產生。任期一般不超過兩屆,年齡一般不超過70歲。以企業領導身份擔任協會副會長(副理事長)以上職務,在任期內離開企業領導崗位的,要在三個月之內主動提出辭職。
行業協會應設專職秘書長一名,應具有符合規定數量的與專業業務開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鼓勵有一技之長和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及有博士、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到協會工作。行業協會秘書處專職工作人員中,中青年比例應不低于50%。
3、落實行業協會工作職能
各級政府部門要扶持和支持行業協會的發展,按照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要求,將應由中介組織履行的職能轉移給行業協會,并切實保障行業協會獨立開展工作。
行業協會以行業服務、行業自律、行業代表、行業協調為基本職能。必須遵守法律、法規,貫徹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協助政府實施行業管理,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維護社會道德風尚。行業協會可以結合本行業的具體情況,承擔以下具體職責:
(1)組織行業培訓、技術咨詢、信息交流、會展招商以及產品推介活動。
(2)參與有關行業發展、行業改革以及與行業利益相關的政府決策論證,提出經濟政策和立法的建議,參加政府舉辦的有關聽證會。
(3)代表行業企業進行反傾銷、反壟斷、反補貼等調查,或者向政府提出調查申請。
(4)依據協會章程或者行規行約,制定本行業質量規范、服務標準。
(5)參與地方或者國家泄匭幸擋?品標準的制定??
(6)通過法律法規授權、政府委托,開展行業統計、行業調查、行業信息、公信證明、價格協調、行業準入資格資質審核等工作。
(7)監督會員單位依法經營,對于違反協會章程和行規行約,達不到質量規范、服務標準、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參與不正當競爭,致使行業集體形象受損的會員,可以采取業內批評、通告批評、開除會員資格等懲戒措施,也可以建議有關行政機關依法對非會員單位的違法活動進行處理。
(8)協調會員與會員、會員與行業內非會員,會員與其它行業經營者、消費者及其它社會組織的關系。
(9)開展國內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10)承擔法律法規授權、政府委托及章程規定的其它職能。
4、建立行業協會自律機制
要以依法治業規范行為、以德凝聚樹立誠信、以規自律維護秩序為宗旨,以國家法律、有關國際市場法規、現代市場經濟準則和現代文明的行業慣例為依據,制定和實施行規行約,保護誠實守信和公平競爭原則,保護會員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反對不正當競爭和行業壟斷。
行業協會要積極適應我國加入WTO和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的要求,通過制定和監督實施行規行約,實現行業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不得通過制定行業規則或者其他方式壟斷市場,妨礙公平競爭,損害消費者、非會員企業、其他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不得限制會員開展正當的經營活動或者參與其他社會活動;不得在會員之間實施歧視性待遇;不得利用組織優勢開展與本行業業務相同的經營活動。
5、優先培育一批行業協會
按照省政府關于培育壯大十大主導產業的總體部署和我省產業結構總體布局,根據機構改革后加強行業管理的客觀要求,通過積極引導,優先在鋼鐵、醫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含農產品)、紡織、信息技術、現代物流、旅游等產業,建立健全行業協會組織。同時積極鼓勵國際化程度高的外向型產業、有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產業加快建立健全行業協會。
6、推進現有協會的規范調整
要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我省行業協會發展的實際,對現有行業協會中行業代表性差、專業權威性低、行業分布不合理、職能交叉重復、沒有專職工作人員、不能正常開展活動的行業協會,分別采取注銷、合并重組、歸并聯合、限期整改等措施,進行清理和規范,全面提高行業協會的整體素質。
7、促進行業協會合理布局
根據我省國民經濟的行業分布特點和發展趨勢,從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適應國際競爭的要求出發,制定行業協會發展總體規劃,明確行業協會發展的方向、目標、措施與具體實施步驟。
8、加快行業協會法制化進程
加強規范行業協會的立法調研活動,條件成熟時,研究擬制《*省促進行業協會發展條例(草案)》,及時進入立法程序,從地方性法規的高度,對行業協會的性質及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責任、義務,行業協會與政府、與會員單位及行業協會之間的法定關系等問題予以明確,促使行業協會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9、加強對行業協會的政策扶持
省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部門職責,積極研究解決行業協會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從政策上消除不利于行業協會健康發展的障礙。要依據協會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我省實際,完善協會專職工作人員勞動工資、社會保障、人才培育以及減輕行業協會規費負擔等專項政策,營造有利于行業協會健康快速發展的政策環境。
根據我省行業協會發展的實際,在堅持市場化方向的前提下,對新建綜合性行業協會,以及接受政府委托、承擔一定管理職能的行業協會,組織重大課題研究、經濟協作、國際國內重大展覽、宜由協會出面組織的國際經濟交往、行業結構調整、反傾銷反補貼等重要活動,以及政府認為必要的其它重大事項,通過多種形式給予資助。
三、組織協調與指導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行業協會發展工作。
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行業協會管理和指導的職能建設,統籌負責全省行業協會發展規劃、布局調整、相關政策及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執行、監督和協調管理。
省工經聯由省發展改革委聯系和指導,并受省發展改革委委托,對行業協會進行“組織、協調、指導”。省政府授權省工經聯為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履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的行業協會業務主管單位有關職責。
省民政廳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負責對行業協會的成立登記、變更登記和注銷登記,對行業協會實施年度檢查和依法實施監督管理,嚴厲查處違法違紀的行業協會。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行業協會依法開展活動,對涉及產業發展、行業規范等有關問題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省工經聯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與配合,涉及行業協會發展的重大事項,應征得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
《*省行業協會發展指導意見》實施意見
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加入WTO后參與國際競爭和政府機構改革的客觀要求,推動和促進我省行業協會健康、快速發展,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參謀助手作用,現就《*省行業協會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行業協會工作的組織指導,積極協調有關職能部門,溝通行業協會工作的進展情況,研究存在的具體問題,就相關工作做出安排部署。重大問題及時向省政府報告并提出建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行業協會工作。
二、省工經聯由省發展改革委聯系和指導,按照政府授權,履行行業協會業務主管單位職責;接受省發展改革委委托,對行業協會進行“組織、協調、指導”,并及時向省發展改革委報告相關工作。
三、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研究提出《*省行業協會發展規劃》。*年一季度,由省國資委及省建設廳、省交通廳、省中小企業局、省信息產業廳、省旅游局、省農業廳、省林業局、省國土資源廳等行業主管部門,組織調查研究,依據國內外產業發展實際和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客觀要求,實事求是地提出本系統行業協會發展規劃,報省發展改革委;*年二季度,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省工經聯、省民政廳進行匯總,形成*省行業協會發展規劃,并組織論證,修改完善,下半年正式報省政府審批。
四、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提出《組建十大主導產業行業協會的指導意見》。按照有重點地優先培育一批行業協會的要求,根據機構改革后加強行業管理面臨的實際問題,圍繞省政府確定的十大主導產業,從指導思想、依法組建、協會管理、自主辦會、完善職能、行業自律、政府扶持等各個環節,提出具體的政策措施,*年一季度報省政府。
五、省工經聯牽頭,提出《*省行業協會行業自律指導意見》。從遵守公平競爭原則,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確保產品和服務符合質量要求;加強入世應對及預警,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強化環保意識,提高環保能力;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制度標準,確保生產安全及消費者心身健康;積極溝通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提倡優質服務等方面提出行業自律的具體要求。省工經聯提出《*省行業協會行業自律指導意見》,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后,以省發展改革委名義于*年一季度實施。
六、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省行業協會規范與調整實施意見》。按照優化布局、提高質量和效率的要求,對現有行業協會進行調整和完善。對無行業代表性、不能正常開展活動、不能維護和代表會員利益、不能組織實施行業自律、名不副實的行業協會予以撤銷;對不利于市場規范、重復設置及行業覆蓋面偏低的行業協會予以合并重組;對一業多會、業務交叉重疊的行業協會進行梳理合并;對會員少、入會率過低或不符合國家規定基本條件的行業協會限期整改。根據這些原則,提出對現有行業協會進行清理規范的具體辦法。由省發展改革委組織,有關部門參加,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省行業協會發展指導意見》,搞好調查研究,*年一季度提出意見,報經省政府同意后組織實施。
七、省民政廳牽頭,加強規范行業協會的立法調研活動,條件成熟時,研究擬制《*省促進行業協會發展條例(草案)》,及時進入立法程序。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我省行業協會發展實際,借鑒先進省市經驗,以明確行業協會的地位、作用、責任、義務,行業協會依法開展活動,明確行業協會與政府、與會員單位及行業協會之間的法定關系,行業協會的依法設立、依法開展活動、對行業協會的監督與管理,行業協會依法獲得經費等為內容,形成規范性文件,力爭盡快完成草案的起草并履行立法程序。
八、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牽頭,制定《*省解決行業協會專職工作人員勞動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待遇問題的實施意見》。從體現公平公正待遇原則、吸引優秀人才、消除后顧之憂的角度,依據國家和省有關政策規定,借鑒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用改革的思路,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年一季度提出初稿,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報省政府審定后下發執行。
九、省財政廳牽頭,制定《減輕行業協會規費負擔的實施意見》。由省財政廳會同稅務、工商、物價等部門,以支持、扶持行業協會更好地開展活動、加快發展為目標,從稅收、行政性收費等方面,制定具體的優惠政策,*年一季度報省政府審定后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