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教育轉型升級工作實施意見范文

教育轉型升級工作實施意見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轉型升級工作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教育轉型升級工作實施意見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各級“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求,深入推進全縣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快速發展,現就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進教育轉型升級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提升教育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目標任務。全縣教育轉型升級的目標任務是: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價值觀、教育質量觀和教育人才觀;轉變管理方式,實現辦學行為規范化、學校管理制度化和教育評價科學化;轉變教師培養模式,堅持德能兼備,努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轉變育人方式,構建德育新體系,提升育人水平;轉變教學方式,落實以學定教、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通過轉型升級,實現全縣教育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二、組織實施

(一)推進教育觀念轉型升級

1.轉變教育價值觀。切實把學生健康成長擺在核心位置,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使命,擺脫急功近利思想,關注人的發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要為學生在校期間負責,也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把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統一起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堅實的根基。

2.轉變教育質量觀。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轉變高分數就是高素質、高升學率就是高質量的片面認識,嚴禁以分數作為評價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重視學生的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發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格、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品格。

3.轉變教育人才觀。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注重學生多元化發展,努力打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打造人人成才的育人環境。樹立科學、全面的人才觀,努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推進教育管理轉型升級

1.辦學行為規范化。圍繞“減負增效提質”目標,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和《省對違規從事普通中小學辦學行為責任追究辦法》等有關規定,嚴肅查處違背教育規律、加重學生負擔的各類違規辦學行為;積極探索實施普通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公告制度;嚴肅查處違規收費、違規辦班、教師有償家教、學生在校時間過長、課后書面作業量過大、教輔材料散濫等問題。

2.學校管理制度化。基本建立現代學校制度,鼓勵學校創新管理體制與辦學模式,完善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落實中小學校長負責制,積極探索、完善招生制度改革、特色課程建設、國際合作交流等,促進全縣教育優質特色發展;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積極推動社會和家長監督學校管理。

3.教育評價科學化。建立包括學生學業水平、學生學習動力、學生課業負擔、師生關系、教師教學方式、校長課程領導力、家長滿意度等指標的評價體系;開展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和“綠色評價”,組織開展學校教學管理開放日活動,建立學生、家長評價學校和群眾滿意度調查制度;對鄉鎮(街道)、學校教育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為中小學校改進教育教學行為、提升辦學質量提供科學指導,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建立規范科學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成長記錄,綜合考察學生德智體等狀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構建多元開放、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機制,全面考核教師的師德表現和工作績效。

(三)推進隊伍建設轉型升級

1.提升師德水平。轉變師德教育與業務培訓“兩張皮”現象,堅持德才兼備、師德為先。將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培養培訓課程體系,加強師德建設,提升教師工作內驅力;開展師德建設系列主題活動,開展“人民滿意的學校、校長、教師”創評活動,引導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師德典型,弘揚重德養德的良好風氣;完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完善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位一體”師德監督網絡,落實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把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廉潔從教作為教師考核評聘、評先樹優的先決條件和重要依據。

2.提升校長隊伍素質。改進和完善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制度和校長交流制度,組織部分校長到管理水平高、辦學成績突出的學校掛職鍛煉;加強中小學校長崗位管理,鼓勵校長大膽實踐,創新教育理念,形成辦學特色;開展校長讀書會、校長論壇、課程領導力評估,提高校長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重視名校長培養,發揮名校長的專業引領和示范帶頭作用。建立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學習培訓、年度考核、績效考核、任期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常規+創新”的中小學校長多元評價體系。

3.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建立以校本培訓為主,各級培訓相結合的教師培訓模式;開展教師基本能力大練兵、大比武,提高教師教學基本能力;完善教師考核、職稱評聘、交流輪崗和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充分激發教師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重視名師工作室建設,建立名師培養中長期規劃,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完善教師骨干系列管理辦法,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深入推進學習型校園創建,努力打造學習型、專家型教師隊伍。

(四)推進德育教育轉型升級

1.構建德育課程體系。落實《省中小學德育綜合改革行動計劃(2015-2020)》要求,轉變重智育輕德育、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脫節現象,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整合德育課程資源,積極拓寬德育途徑,構建梯次推進、系統銜接、各學科教育橫向融通、中小學一體化德育課程體系;強化學科課程德育功能,將德育目標融入各學科課程,促進德育和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

2.完善德育活動體系。促進校內常規德育實踐活動制度化、規范化、特色化,校外德育實踐活動規范化,增強主題德育實踐活動的實效性、針對性,豐富學生道德體驗,改善學生道德行為;完善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機制,把社會實踐活動列入教育教學計劃,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和成效納入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加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發揮學生會、學生社團的創造力和凝聚力,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3.強化文化育人功能。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設現代學校文化,豐富學校文化載體,形成學校文化特色,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發揮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強教風、學風、校風建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資源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深入開展創建書香校園、經典誦讀、藝術家進校園、傳統節日主題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動。

4.提高育人能力。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育人能力,建設一支符合時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具有良好師德素養和較高育人能力的教師隊伍。完善中小學全員育人導師制、班教導會制度和教書育人“一崗雙責”制度,建立教師全員德育工作培訓制度,全面推進中小學校學生指導中心建設。重視班主任培養,推行班主任職級制,建立新任、在崗、骨干班主任梯隊培養模式。加強社區教育,普及家長學校,有效整合家庭、學校、社會教育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聯合育人機制。

(五)推進教學方式轉型升級

1.深化小班化教育研究。加強小班化教育的頂層設計,開展好《縣域推進小班化教育行動研究》課題研究;以市縣試點學校為中心,建立小班化教育研究共同體,努力打造全縣小班化教育特色;加強對小班化教育的考核、監控和督導評估,積極推廣小班化教育典型經驗,加快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2.轉變教學方式。尊重教學規律和學科特點,轉變教師角色,改變“填鴨式”“滿堂灌”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推廣“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推行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尊重學生差異,重視因材施教,認真研究公平原則下的分層教學,開展分層遞進教學策略研究,探索嘗試學生分層、目標分層、施教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等不同維度的分層教學,堅持以學定教,以生為本,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全面發展、持續發展,實現學生在不同起點共同發展的目標。積極應對高考改革,認真研究高考改革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提出的新要求,推行“選課走班”教學。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落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認真落實“自主作業”改革要求,增強作業的自主性、層次性,豐富作業的形式、內容。通過作業自選,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3.提升課程實施水平。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開齊開足開好課程;支持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和特色課程,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序銜接。落實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課時,建立校內外結合的實踐課程體系,形成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有效銜接、學科學習與實踐學習有機結合的學生培養機制。尊重學生的課程選擇權,支持義務教育學校設立自主選課學習日,豐富高中選修課,促進其自主個性化發展。加強體育、衛生和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健康意識、健身興趣、健身能力和健身習慣,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人文素養。

(六)推進教育信息化轉型升級

1.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快校園數字化建設步伐,實現多媒體教學“班班通”、網絡學習環境“人人通”的數字化校園環境。建立信息化設備更新補充機制,使學校信息化設備配備始終能夠達到教師人手一機、普通教室班班通、學生用計算機和其他電教設備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狀態;加強學校網絡視頻互動多功能室建設,逐步形成具有縣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應用體系。

2.重視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將信息化資源應用平臺建設打造成為能夠有效服務于學校教育和滿足教師終身學習需要的信息化支撐平臺,向全縣中小學提供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依托學科教學,做好信息化教學資源、圖書資源、網絡課程等基礎資源建設。加強管理,建立教學資源庫收集、篩選和更新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切實提高教學資源建設的質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與共享。

3.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建立教師信息化培訓機制,把教師接受信息化培訓情況同評優樹先、職務職稱評定等掛鉤。對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學校長重點加強信息理論與理念培訓,提高管理干部的信息化發展意識。加強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提高教學隊伍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加強信息技術教師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信息技術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建立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常態化督查機制,確保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

4.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以信息技術應用促進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和教育環境的現代化,促進學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變革,促進教師教學方法、教學工具、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學過程的優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轉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通過有機融合,提升管理質量、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提升教育內涵。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組織領導。推進教育轉型升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緊密配合、相互支持。健全完善教育轉型升級發展領導體制,加強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縣教育局成立以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教研室,各有關股室要積極支持、參與和推進教育轉型升級。各學校要積極行動,成立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工作成效。

(二)實施項目化管理,強化工作落實。各基層教育單位、學校要認真落實意見要求,將各項工作具體化、項目化,建立健全推進教育轉型升級發展項目化管理和目標責任制,將任務層層分解、逐級落實,確保衡量有尺度、考核有標準;將教育轉型升級工作列入教育教學綜合督導評估內容,對項目實施和項目質量進行專項驗收。建立定期通報制度,加大問題整改力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三)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加強教育宣傳和輿論引導,要特別重視宣傳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教育轉型升級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努力營造全社會了解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濃厚氛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一级特级黄色片| 清纯校花被色老头糟蹋|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20p|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男女无遮挡高清性视频直播| 国产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videos极品|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男女生差差差很痛的app|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a级片免费在线播放|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 麻豆www传媒| 国产精品1024永久免费视频| 91精品在线看| 日日操夜夜操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另类|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国内一级毛片成人七仙女|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爽|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av无码免费看|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 在线视频国产网址你懂的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法国性经典xxxxhd|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啊用力太猛了啊好深视频 | 英国性经典xxxx|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福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