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道路建設工作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上下齊心多方協作共創改善工程佳績
區地處杭城東部,其中城郊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占總面積的70%以上。由于這些區域以前大多為農村,公用設施建設較為滯后。為有效改善城郊結合部及農村地區環境面貌,促進該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提高,區將截污納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作為“打造最清潔”、提升群眾環境生活品質的重點工程,列入政府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向城郊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延伸的力度,盡可能滿足這些地區老百姓基本的環境生活品質需求。
在截污納管、背街小巷等各項改善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區委、區政府和區人大、政協領導多次考察、調研,時刻關注改善工程的進展,及時協調解決工程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各街道、鎮充分發揮建設主體的作用;交警、監察、宣傳、建設、財政、審計、執法等職能部門充分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區婦聯、區總工會等群團組織也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開展義務監督活動和崗位競賽活動,127位義務監督員深入工程一線,發揮了積極作用,真正形成了“人人為改善工程出力,戶戶為施工質量把關”的良好氛圍。
在實施工程項目前后,區改善辦認真落實“三問四權”,多渠道、多形式聽取民意,以爭取社會各界對改善工程的支持和理解。年,改善工程共召開了設計會審48次,召開座談會103次,召開聽證會65次,參與人數達到了4496人。
扎實工作精益求精加快改善工程步伐
為把截污納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區改善辦嚴格按照“保質量、保進度、保安全、保穩定、保廉潔”的五保要求開展各項工程,對改善后的街巷,做到“完工一條、驗收一條、移交一條”,明確管理責任主體和管理經費保障,切實做到建設與管理的無縫銜接。特別是針對農村地區長效管理落實還不夠到位,倚門設攤、地面不潔、亂堆亂放、牛皮癬等問題發生率較高,規范停車管理方面情況不夠理想等情況,結合文明城區創建和“打造最清潔”活動,進一步加大了巡查督促力度,落實人員經費保障,確保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
經過一年的耕耘,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以年的數據為例:
截污納管工程三批共實施92個項目,其中生活小區31個,污水收集系統23個,公建單位38家,增加截污量約1.1萬噸/日。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三批共實施108個項目,改善總長75.93公里,總面積51萬平方米。對三里亭村民家園實施撤村建居環境整治試點,對機場路一巷9號青年宿舍實施庭院改善試點。
通過四大改善工程的實施,區市政環衛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在夯實市政基礎設施方面:解決低洼積水246處,埋設各類管線65580米,14條道路進行電力、弱電“上改下”;在改善道路環境品味方面:對沿線40幢住宅樓進行平改坡,立面整治64棟房屋,綠化街巷53條,新建、改建綠化17.04萬平方米;在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方面:新改建公廁32只、垃圾房301座,打通斷頭路12條,拓寬道路79條,解決停車泊位345個,規范路名3條,更換門牌2800塊。
百姓高興專家肯定共享改善工程成果
鎮社區的李大媽針對庭院整治感慨道:“對于老城區那些能被改造的小區居民來說,絕對是個好事,把路修平了,就再也不用慌下雨天鞋子弄得爛爛濕。還能裝個公共曬衣架,不慌冬天莫老老衣裳沒地方晾,不過造晾衣架的地方一定要太陽光照時間長點的,最好還可以曬棉被的。我們這里也希望能早點實施”。
根據市、區總體發展規劃和城市化推進步伐,區堅持科學規劃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推進理念,通過實施各項改善工程,使市民對環境改善的滿意率和支持率不斷上升,期間收到來自各方的錦旗8面、感謝信23封,得到了各方對改善工程的贊揚和認可,據不完全統計,年區各項改善工程直接受益人數達18.334萬,市民對實施改善工程的滿意度達到98.5%。在省、市、區各級評比中,也是碩果累累,鎮村、鎮三義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鎮和九堡鎮三衛村分別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鄉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標兵村”,鎮花園社區獲浙江省“首屆魅力新農村”經濟發展獎,鎮皋城村被評為杭州市“最美的村莊”。
可以預見的是,圍繞著共建共享覆蓋城鄉的生活品質之城和推進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地正向著“市容整潔、環境優美、安全文明、交通暢通、管理有序”的人居環境逐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