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委家宴衛生監管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鎮人民政府、各社區管理服務中心,縣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
為切實保障農村群眾飲食安全,強化農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管理,預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結合我縣實際,現就規范我縣農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農村食品安全工作
在農村,因婚喪喜慶邀請親朋而舉辦家庭宴席,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種風俗,也是我國的一種飲食文化。但是,由于農村條件的限制,家宴飲食加工操作間的流程、布局、衛生消毒設施設備和加工人員食品安全意識等普遍較差、食品加工人員的健康狀況不明、監管力量薄弱等原因,存在著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成為當前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農村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食品監管職能部門,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從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出發,把加強農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作為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大事來抓,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確保農村群眾飲食安全。
二、強化措施,保障農村家宴食品安全
(一)建立農村家宴食品安全責任制
各鄉鎮政府要成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食品安全工作,“各級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要求,各鄉鎮政府主要領導對本區域內的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負責此項工作的組織和協調,每個鄉鎮設食品安全協管員2×3人,負責日常工作。各村民委員會主任對本村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并兼任本村食品安全信息員。根據崗位制定各級人員的職責,健全農村家宴食品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制定配套措施,落實農村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制,確保農村家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建立農村家宴申報制度
農村家宴申報管理由各鄉鎮政府牽頭負責,各村民委員會負責信息收集、報送及協助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凡村民需要舉辦家庭宴席在50人以上的,戶主須提前48小時向所在地村委會申報,村信息員收集家宴的時間、地點、人數、廚師健康狀況等基本信息后,在所在鄉鎮政府登記、備案,審批通過向舉辦人發放《農村家宴食品安全通知書》。5×10桌的家宴由村鄉安排現場指導;10桌以上的,各鄉鎮政府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由縣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鄉協管員、村信息員現場指導。對申報地有傳染病正在流行的,禁止舉辦群眾性聚餐;對申報地鄰近地有傳染病流行的,限制舉辦群眾性聚餐;對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它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禁止舉辦家宴和參加群體性聚餐活動。
(三)加強對流動廚師的登記管理
各鄉鎮政府要將轄區內流動廚師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廚師基本信息檔案,組織和配合每年對流動廚師的培訓和體檢工作。凡未經培訓和體檢者,不能從事農村家宴操辦活動,引導和鼓勵流動廚師由流動型向專業服務型發展。
(四)健全農村家宴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制度
一旦發生農村家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舉辦者要立即向縣、鄉政府和村民委員會上報事件發生情況,縣、鄉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應迅速啟動各項應急預案,使事件及時得到控制和處理,村委會和宴席舉辦者要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和職能部門開展事故的調查和人員救治工作。主動提供飯菜留樣、剩余食品原料及相關物品憑證,確保應急和調查處置工作順利進行。
三、廣泛宣傳,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意識
開展群眾性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是預防群體性食物中毒和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消費的重要手段。各鄉鎮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欄以及發放資料等形式,大力宣傳農村食品安全知識,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要利用舉辦農村家宴的時機,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物中毒防治知識,增強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