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勞動權教程論文:職校勞動權教程缺陷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陳靜單位:江蘇汽車技師學院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美國著名未來的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中職學生恰恰很多時候正是缺乏這種學習的能力。絕大部分中職學生所缺乏的從來不是智力,而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在義務教育階段,他們由于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導致不會學習,學習能力較差,因此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從而對學習產生挫折感,這種挫折感使得他們喪失學習興趣,厭惡學習、逃避學習,最終導致惡性循環。
缺乏對未來前景的美好希望。很多職校學生由于覺得自身家庭不能為之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以及對自身能力的否定,往往會覺得自己的未來沒有希望,對就業前景持一種悲觀態度。因此,他們缺乏追求事業有成的動力,沒有更高的職業訴求。中職生的以上幾個特征都表明了在中職院校開展有關《勞動法》課程的必要性。首先,由于家庭環境和教育的缺乏,很多學生沒有基本的法律常識,往往在遇到勞動糾紛的時候找不到正當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而偏偏對這些學生和家庭來說,這種利益的維護恰恰比其他家庭來說顯得更加重要。其次,對于缺乏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中職生來說,未來通過自我教育方式來學習《勞動法》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學校教育中添加《勞動法》的內容可能就是他們接觸《勞動法》的唯一途徑。最后,《勞動法》的內容往往會讓學生看到自己就業的基本保障,增加他們的職業安全感,激發他們努力工作的信心。
確立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的勞動法的教學內容
在為中職學生設計《勞動法》教學內容時,只有結合中職學生的特征,才能使這門課程不流于形式,讓他們真正受惠。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應該作為教學重點內容來講授:第一,有關勞動合同方面的內容。職業學校中學生畢業后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目前,很多企業出于各種原因,存在一些用人合同不規范的情況。因此,就必須對中職學生進行有關勞動合同方面的普及教育。
第二,有關試用期的內容。試用期是學生正式工作前必經的過程。面對目前很多企業存在的隨意延長試用期時間、降低試用期勞動報酬等問題,讓學生對勞動法中有關試用期的規定有所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有關勞動安全衛生的內容。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大多是基層單位中的技術崗位,很多工作內容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這是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方向性決定的。因此,對職校學生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方面內容的教育對其日后有意識地保護自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四,有關社會保險和福利的內容。目前,社會上因病致窮、因傷致窮的事例層出不窮。中職學生很多來自于社會底層家庭,經濟條件本來就差,而疾病或傷殘無疑會使他們原本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社會保險和福利能夠有效規避疾病和傷殘帶來的風險。
第五,有關勞動爭議解決的內容。《勞動法》中對勞動爭議的解決的規定,一方面對勞動者個人維護正當權益提供了法律途徑;另一方面為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提供了法律保障。對中職學生進行有關勞動爭議解決內容的教育,能夠使他們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選擇適合中職學生的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就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來設計課堂教學。針對中職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意志力欠缺等特點,筆者認為應該多運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法。法律規范中的條款是非常枯燥的,如果能夠將《勞動法》中相關內容通過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案例表現出來,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案例中自己開動腦筋,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從而想出解決之道,這個過程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要遠遠優于單純地講授法律條款。
2、討論法。由于很多學生缺乏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中職學生的課堂中,如果教師采取“灌輸法”,“一言堂”,往往會出現學生無心聽課的情況,教學效果不理想。討論法是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自由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興趣和思維,對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鍛煉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
3、實踐性教學。中職學生與普通中學生相比,實踐課程和實訓課程相對增多,在《勞動法》內容的講授中,通過實踐性教學,例如讓他們去人才市場了解當前企業用人情況,再結合《勞動法》的相關內容進行討論,思考如何在勞動過程中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等實際問題。這種實踐性教學,更多的著眼于他們對所學內容的運用,而非對教學內容的簡單識記,一方面能夠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勞動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能夠在客觀上對教學內容加深印象,可謂“一舉兩得”。總之,對中職學生進行勞動法內容的教學時,必須考慮中職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才能夠取得明顯的效果,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