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淺談樞紐經濟形成與發展趨勢范文

淺談樞紐經濟形成與發展趨勢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樞紐經濟形成與發展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淺談樞紐經濟形成與發展趨勢

提要:樞紐經濟是通道經濟、轉口經濟、過境經濟的升級版理論,實踐中創造業臨空經濟、臨港經濟、臨站經濟、臨軌經濟、站場經濟等經濟模式。樞紐經濟形成過程:交通樞紐-要素樞紐-樞紐產業-樞紐城市。其未來發展趨勢為:從單式樞紐到綜合樞紐,從實體樞紐到虛擬樞紐;從區域樞紐到國際樞紐;從城市樞紐到樞紐城市。

關鍵詞:樞紐經濟;樞紐產業;創新驅動;多式聯運;物流成本

2018年12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選擇127個城市作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規劃建設的國家物流樞紐包括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等六種類型。到2025年,推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當前,在國家建設物流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背景下,大力發展樞紐經濟有利于補齊交通樞紐基礎設施短板,推進要素集聚、資源整合,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樞紐服務網絡,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活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本文擬就樞紐經濟的內涵、理論形成過程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基本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相關研究文獻評述

通過相關文獻梳理發現,國內學者對樞紐經濟從不同視角進行了初步探討。例如,孟令興(2011)指出,樞紐經濟是一種充分利用交通樞紐或者地理樞紐的集聚擴散功能,吸引各種生產要素在本地區交匯,從而大力發展本地區產業并贏得多種經濟輻射的經濟模式。儲東濤(2016)提出,樞紐”與“經濟”的結合,就是所謂的“樞紐型經濟”或“樞紐經濟”。樞紐型經濟一般是指交通樞紐型經濟,并指出樞紐經濟的突出功能是“四大效應”,即極化效應、擴散效應、開放效應和滾雪球效應。張芬芬(2017)發現,樞紐型經濟是利用交通樞紐優勢,吸引周邊生產要素集聚,從而發展本地區經濟的模式。高傳華(2017)梳理的樞紐經濟演化邏輯為:從交通樞紐到經濟樞紐,從經濟樞紐到樞紐經濟,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遵循樞紐經濟演化邏輯,即以“樞紐-要素-產業-城市”為發展路徑,打造樞紐經濟新高地。蓋星石(2017)提出:要發揮綜合交通樞紐的綜合優勢,推進交通樞紐綜合性建設、江海陸鐵空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樞紐經濟區之間銜接與一體化發展。席悅(2018)認為,要以多式聯運帶動樞紐經濟,通過打造多式聯運樞紐形成新的經濟引擎。吳錦順(2018)研究發現,高鐵建設不僅通過回流效應促進高鐵城市的經濟增長,而且通過擴散效應促進周邊城市經濟增長。汪鳴(2018)指出,樞紐經濟在空間維度上是網絡經濟+城市經濟+站區經濟,具有資源要素的強聚集性,產業強擴張輻射性,以及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等典型特征。上述觀點,一般就某一省份或城市的一種樞紐經濟類型進行研究,是根據某一交通樞紐側重對臨空經濟、臨港經濟的論述,尚缺乏在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背景下,基于多式聯運、跨境電子商務等最新實踐探索,對樞紐經濟理論形成過程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系統論述。本研究梳理各類樞紐經濟發展過程,從中歸納共同的形成機理,并結合各地發展現狀、趨勢,提出我國樞紐經濟發展相應政策建議。

二、樞紐經濟及其理論形成過程分析

根據不同學者的觀點以及當前南京、鄭州等多地實踐探索,本文認為,樞紐經濟是通道經濟、轉口經濟、過境經濟的升級版,實踐中包括臨空經濟、臨港經濟、臨站經濟、臨軌經濟、站場經濟等經濟模式。樞紐經濟的基本內涵可界定為一種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通過整合經濟要素,并以創新驅動發展樞紐產業,繼而培育發展新動能,形成樞紐城市功能的經濟模式。樞紐區域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以及供應鏈的連接效率,決定著樞紐經濟的運行效率和競爭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交通樞紐的聚集功能、組合功能、拓展功能和輻射功能。一般而言,樞紐經濟的理論形成過程為:交通樞紐-要素樞紐-樞紐產業-樞紐城市,其最高階段是樞紐產業與樞紐城市的融合共生、持續發展。

(一)從交通樞紐到要素樞紐交通樞紐是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的交叉與銜接處,是實現客貨中轉、發送、到達所必需的多種運輸設施的綜合體。交通樞紐的核心是良好的通達性和融合度。交通樞紐的可達性與便捷性可以最大限度打破要素集聚、擴散的“梗阻”,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提升經濟要素流動效率,降低要素流動成本。要素樞紐具備接納轉移經濟要素的承載能力和吸引經濟要素的“拉力”。要實現從純粹的人流、物流交通樞紐功能向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要素樞紐功能轉變,一方面,需突出強化交通、信息、金融、市場等各類樞紐功能,聚集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另一方面,提升金融、商務、信息、資訊等樞紐服務功能。要素樞紐不僅在于保障資源、能源、商品等要素的運輸和流通,更在于以創新驅動,促進樞紐區域的發展,并對樞紐經濟起到支撐和拓展作用。

(二)從要素樞紐到樞紐產業要素集聚促使經濟活動聚集,經濟要素流動的直接表現就是參與社會化大生產,也就是產業化進程。樞紐產業是樞紐經濟發展的核心。只有樞紐產業做大做強,樞紐經濟的發展才能具有堅實穩定的實體支撐。對樞紐經濟的關鍵支撐是樞紐產業,主要包括樞紐基礎產業、樞紐核心產業、樞紐關聯產業和樞紐引致產業。在強化樞紐產業選擇的基礎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重樞紐產業集群之間的相互協同融合,完善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全面塑造樞紐產業體系。

(三)從樞紐產業到樞紐城市在樞紐產業中,最先發展的是樞紐基礎產業,包括運輸、裝卸、倉儲、物流等。隨著樞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拉動了樞紐核心產業快速集聚,主要是一些具有樞紐指向性的制造業。其次是帶動樞紐關聯產業的發展,如金融保險、貿易、管理、咨詢、旅游、娛樂等。樞紐產業的高級階段則是現代服務業,主要是信息、研發設計等現代服務業。樞紐功能拓展和樞紐產業鏈延伸,促使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得以發展,樞紐區域逐步發展成為集就業、居住、文化、生活、生態為一體的城市空間。也就是說,樞紐產業集聚驅動相關配套公共設施與服務進一步得以完善,從而實現以產興城,逐步演變成為以人為本、宜居宜業的樞紐城市。綜上所述,交通樞紐良好的通達性和便捷性促進了經濟要素的集聚和流通,經濟要素流動加速了產業化進程,樞紐核心產業快速集聚,并帶動樞紐關聯產業發展,樞紐產業鏈的發展使得樞紐區域發展成為樞紐城市,最終實現樞紐產業與樞紐城市的融合共生、持續發展。

三、我國樞紐經濟建設成效與存在問題分析

在“十三五”期間,鄭州、成都、南京、重慶、廣州、寶雞、商丘等地均提出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另外,成都、鄭州、青島、上海、重慶、北京、長沙、貴陽、杭州等城市已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當前,國家布局支持建設41個陸港型、30個港口型、23個空港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在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背景下,在地方實踐中不斷推進樞紐經濟發展,加之其他臨空經濟、臨港經濟、高鐵經濟等不同提法,建設成效初步顯現,但也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問題。

(一)交通樞紐跨越式發展,樞紐功能定位有待明晰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2013-2017年五年間,我國交通樞紐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共建設186個綜合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和106個綜合客運樞紐。但交通樞紐建設還往往停留在重視基礎設施等硬件方面,對樞紐經濟功能定位并不夠明晰。內陸地區在推進樞紐經濟建設過程中,功能定位雷同,缺乏區域特色,難以有效提升樞紐產業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地位。頂層設計尚缺乏全球、全國視野,僅僅基于地方發展需求。如果未基于響應國家戰略的考量,或未充分考慮樞紐的節點地位,僅僅是推進交通樞紐基礎設施的建設,極易導致各樞紐功能定位雷同、形成惡性競爭。

(二)要素樞紐初見成效,要素整合能力有待提升近年來,我國交通樞紐中轉換乘效率得到顯著提升,要素樞紐功能初見成效。以武漢為例,全國主要品牌快遞企業在武漢設立跨省和省級分撥中心共23個,建設省際干線201條。2013-2017年,湖北省快遞業務總量、業務收入規模分別增長了8倍和5倍。要素樞紐功能發揮,進一步減少了快遞流通環節,提高了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但樞紐在組織貨源,對要素進行整合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各種具有流特征的經濟要素還難以通過樞紐進一步進行集聚與價值再造。如武漢“鐵水公空”多式聯運的一體化運營銜接欠佳,武漢東西湖區和天河空港等不同物流園上下游產業協同效應不強,需打造公共信息平臺,進一步加強快遞網絡與交通運輸網絡融合,實現聯動發展并形成有效合力。

(三)樞紐產業初步形成,產業協同發展有待加強各種要素在機場、港口等周邊樞紐區域不斷集聚沉淀,形式樞紐偏好型產業集群,主要包括樞紐核心產業、關聯產業和引致產業,如交通運輸、倉儲、物流、先進制造以及現代服務業等。在港口樞紐方面,如上海港臨港樞紐產業則包括人工智能、高端智能裝備、海洋裝備、智能汽車等;在航空樞紐方面,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例,依托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主要布局的三大主導產業為航空物流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但整體來看,各種樞紐產業之間的協同融合發展有待加強。基于航空樞紐的臨空產業鏈、價值鏈以及供應鏈尚未真正形成,且臨空產業鏈式協同度明顯不足。國際貨運航空樞紐還僅承擔中轉集散,臨空產業鏈條較短,增值空間還比較有限,高端資源配置效率整體偏低。

(四)產城融合發展全面啟動,樞紐城市建設任重道遠作為交通樞紐,集散要素資源,發展樞紐偏好型產業,從城市的樞紐發展演變為樞紐城市。當前,國家中心城市(或支持建設)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成都、武漢、西安、廣州、鄭州等,均首先具有顯著的交通綜合樞紐優勢。在樞紐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樞紐產業與樞紐城市深度融合。實現樞紐產業與樞紐城市的融合共生持續發展,仍需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當前,我國各類樞紐型經濟區大多采用類似傳統開發區的建設模式,整體缺乏樞紐通道、資本、產業、生產生活的統籌考量。這種建設模式易造成樞紐經濟區產城融合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以及新產業發展滯后,生活、生態等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政策紅利型傳統建設模式較為普遍,創新驅動發展動能不足;一般側重于基礎設施硬件建設,軟件方面的組織要素資源能力偏低,供應鏈等綜合協同能力普遍較弱,營商環境也有待進一步優化。總之,實現樞紐產業與樞紐城市的融合共生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四、樞紐經濟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樞紐經濟的一般發展路徑可以依據其理論形成過程依次演進。除此以外,樞紐經濟未來發展還將呈現出如下趨勢。

(一)從單式樞紐到綜合樞紐由兩種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銜接、轉運而共同完成的運輸過程,統稱為多式聯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通常開展即時運輸和就地生產,這就對集鐵水公空等運輸方式為一體的多式聯運產生迫切需求。從單式樞紐到綜合樞紐,亟待布局多式聯運的綜合樞紐。實現多式聯運的前提條件是在加強各種交通方式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通過智能化、標準化不斷整合管理服務體系,協調不同運輸裝備銜接;通過大數據、信息化加強運輸組織與要素平臺建設。不同樞紐通過與其他樞紐的協同對接,將進一步擴大聯運網絡覆蓋范圍,實現互惠多贏、優勢互補,從而提升各自樞紐的地位與功能。如鄭州積極探索將空、鐵、陸、海、跨境五大物流形態進行融合,實現了貨物貿易的全程化、通用性、少環節、省運雜、時間短、貨損低、集約高效等明顯優勢。

(二)從實體樞紐到虛擬樞紐從傳統交通實體樞紐到虛擬組織樞紐已成為樞紐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實體樞紐是虛擬樞紐的基礎,而虛擬樞紐是實體樞紐衍生的新形態。理想狀態是實現虛擬組織樞紐與實體交通樞紐線上線下的良性互動、協同發展與有機融合。在實踐中,廣州已經實施“樞紐+”戰略,即打造高端資源“吸附器”和“輻射源”,除了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和國際航空樞紐外,還創新性提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而在國際貿易數字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杭州則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開啟“買全球賣全球”的網絡新通道,成為當前“數字絲綢之路”的新樞紐。無論是創新樞紐,還是數字樞紐,乃至實現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未來社會,虛擬樞紐快速發展,將進一步提高實體樞紐多式聯運的頻率與效率,并大大降低流動成本與費用。

(三)從區域樞紐到國際樞紐隨著區域協同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在全球化的格局中,顯現出區域樞紐向國際樞紐發展的新趨勢。尤其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互聯互通,即使是典型的內陸區域性樞紐也注入了各種國際化元素。區域樞紐在國際大背景下的審視與定位,實際上是更注重了地方發展現實需要與國家重大倡議以及全球經濟發展走勢的高度契合。“十三五”期間,國家提出重點建設昆明、烏魯木齊、哈爾濱、西安、鄭州、武漢、大連、廈門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另外,以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為例,目前中國民用航空局已與相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完成了烏魯木齊、昆明、鄭州、哈爾濱等城市的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

(四)從城市樞紐到樞紐城市交通樞紐為所在城市及周邊地區提供服務的同時,本身功能更加完善,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樞紐產業的集聚發展,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也日益完善,包括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以及教育、醫療、休閑娛樂等城市功能體系設施。交通樞紐改變了城市的空間布局。因交通樞紐類型的差異,樞紐城市包括航空都市、港口城市等。城市之間連接依托不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樞紐作為重要的節點逐步演變為城市的核心組成部分。在當前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一方面,綜合交通樞紐成為其重要的標志;另一方面,構建完善的綜合交通樞紐,如基于航空、港口、高鐵等等,也進一步助推了樞紐城市發展水平的提升。在實踐中,成都依托交通樞紐,建設以國際鐵路港、國際航空港、陸上物流服務網絡、航空物流服務網絡、航空客運服務網絡為主的“兩港三網”,使其成為二線城市的領頭羊。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梳理樞紐經濟的內涵,分析形成過程、發展現狀和趨勢,發現樞紐經濟發展可以進一步減少要素流通環節,提高了配置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梳理樞紐經濟形成過程為:交通樞紐-要素樞紐-樞紐產業-樞紐城市。并結合發展狀況,剖析樞紐經濟發展趨勢為:從單式樞紐到綜合樞紐,從實體樞紐到虛擬樞紐,從區域樞紐到國際樞紐,從城市樞紐到樞紐城市。結合所得結論,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強化各類樞紐的頂層設計,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在樞紐頂層設計方面,既要有全球視角,借鑒新加坡、孟菲斯、香港樞紐經濟的發展經驗,又要考慮國情、省情、區情。一方面,需要以國際型樞紐為重點,推動具有全球資源整合配置能力的樞紐經濟不斷發展;另一方面,應理性審視各類樞紐功能定位,使之成為產業集聚、鏈式延伸、價值再造的“神經中樞”,繼而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以國際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提升資源集聚輻射能力,精準、高效對接內外市場,打造若干個內陸型樞紐經濟發展新高地。2.加強跨部門、跨產業的要素協同,整合資源形成發展合力。在實踐中,樞紐經濟發展往往采用通道經濟支撐和平臺經濟引導的復合型樞紐經濟發展模式。由多個通道和重要節點有機組成的樞紐經濟,往往是跨行政區的,還會涉及不同的部門和產業。建議構建不同區域和部門產業間的統籌協調機制,統籌謀劃樞紐與產業、城市空間的融合發展。根據樞紐功能定位,培育樞紐指向性、關聯性強的產業集群。按照樞紐產業集群要求,整合資源形成鏈式發展合力,創新樞紐經濟發展新模式。3.提升要素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與費用。發揮交通樞紐在產業鏈、供應鏈整合中的獨特作用,將樞紐運營納入多式聯運的組織鏈條,全面提升樞紐對各類要素的配置能力,增強樞紐經濟的競爭優勢。樞紐的核心功能是要素資源配置的高效和低成本。另外,大力培育虛擬樞紐,引導電子商務發展,也可倒逼樞紐不斷匹配融合,提升要素資源配置效率。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選址具有樞紐依賴性,主要是基于成本與效率的考慮,樞紐成為其關鍵因素。如順豐速運選擇在湖北鄂州自建機場,建成后將成為全球第四的專業貨運樞紐,順豐也將成為國內首個擁有自己機場的快遞公司。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驅動下,依托綜合樞紐大力發展智能物流,打破物流信息孤島,加強多式聯運信息交換、共享和智能匹配,提高物流組織運作效率與供應鏈服務水平,降低中轉、集輸、分撥時間成本與流通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輸與倉儲的成本,從而降低商品與服務的最終價格。

參考文獻:

[1]孟令興.系統動力學建構下交通樞紐型經濟的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2]儲東濤.在實踐中深化對樞紐型經濟的理論認知[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6(6).

[3]王波、榮朝和,等.關于現行鐵路貨運價格機制分析和改革探討[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2).

[4]張芬芬.南京樞紐型經濟發展的研究和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7(1).

[5]高傳華.鄭州航空港樞紐經濟演化發展路徑[J].中國國情國力,2017(8).

[6]汪鳴.樞紐經濟發展探討[J].上海物流,2018(2).

[7]吳錦順.高鐵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05).

[8]席悅.多式聯運樞紐:地區經濟發展的新驅動器[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8(20).

[9]蓋星石.推進南京交通樞紐及樞紐型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思考[J].城市,2017(10).

[10]汪鳴.物流通道與樞紐結合推動樞紐經濟發展[J].中國遠洋海運,2018(11).

作者:高傳華 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爽爽爽爽爽爽在线观看免| 真实国产乱子伦沙发睡午觉|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免费夜色污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久久男人资源站| 欧美BBBWBBWBBWBBW| 亚洲狼人综合网| 男女特黄一级全版视频| 噜噜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99re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女人把私密部位张开让男人桶|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在线| 欢愉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中字|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 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 无套内射在线无码播放|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清纯秘书被总经理吸乳小说|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97国产精品视频观看一|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美女被免费视频网站a|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麻豆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