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綜述災害現場安全監督和交通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現場應急處置安全監督要點
1.1現場安全監督應具備的條件
(1)現場安全員熟悉人員、設備及作業流程。
(2)具備通訊工具(手機、報話機等)及有關通訊錄。
(3)配置安全帽、防凍(滑)靴、登山杖等個人防護用品。備有安全監察設備(相機等),急救箱及藥品,應急照明器具,充足的保暖設施及食物。
1.2安全監督處置程序
(1)指揮中心成立安全監督組,明確安全巡查組、現場安全員,以及他們的聯系方式。
(2)明確安全監督方案。明確與巡線組聯系的安監人員,使二者保持信息暢通。搶修組在每個搶修作業點設置安全員,實施旁站監督,與搶險作業人員同進同出。安全巡查組實施網格化監督,巡查復雜、重點作業面。
(3)明確現場安全搶險要點及注意事項。
(4)《安全巡視、搶險要點及注意事項》,并要求組織開展安全教育。
(5)根據具體情況攜帶安全、勞保、急救物品,現場安全員、安全巡查人員按照安排開展現場安全監督。
(6)監督方案落實,提出風險控制措施建議,及時消除隱患,制止違章和不符合規范的工藝。
(7)現場立即匯報安全事件,當日及時反饋安全監督信息。
(8)通報安全事故(事件)、違章信息,形成安全監督意見并督促落實。
(9)監督整改措施在各相關施工作業面的落實情況。
1.3安全事故(事件)、不符合項處置措施
(1)協助迅速確定事件發生的準確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圍及災害程度,并設立危險警戒區域,嚴禁與應急處置無關的人員進入。
(2)現場負責人發現有人員受傷或施救困難時,及時撥打120、110、122等報警電話,詳細說明事發地點、災害程度、人員傷亡情況、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3)現場安全員即時將匯報信息上報給指揮中心安全監督組負責人。匯報信息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設備損壞的初步情況,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報告后,若事故出現新情況,應當及時補報。
(4)發現方案、措施不落實,安全履責不到位,隱患、違章及工藝不規范等不符合項,應立即指正,并監督落實整改措施。
(5)發現工作班成員違章向現場負責人匯報,發現負責人違章向安全巡查組聯系人匯報。
(6)安全風險較大時,可依據實際情況立即停止工作,采取緊急措施并要求人員撤離。
(7)整改措施未落實或現場安全風險較大時,應匯報現場總指揮,由現場總指揮決定是否臨時中斷工作,經采取措施后方可恢復工作。
(8)對違章且拒不改正的工作人員應立即終止其工作。
2現場交通管理的主要做法與要點
在抗冰搶險期間,現場車輛的行車環境較為惡劣,通常會出現道路濕滑、結冰難行等困難,加之搶險車輛往來頻繁,尤其需要注意安全。因此,需確定專人來承擔搶修期間重點交通線路的現場交通指揮和安全保障工作。與此同時,現場指揮人員還需克服山間路線長、危險地段多、搶修時間緊、人員配備少、工作時間長、吃住條件差和天氣寒冷、睡眠不足等困難,合理調度上山下山車輛,安全高效地開展車輛指揮協調工作,才能為搶修工作的安全有序進行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2.1現場應具備的條件
(1)具備無線上網功能的手提電腦(用于車輛GPS定位)、對講機等通訊工具及有關通訊錄。
(2)具備應急照明器具、急救箱及藥品、必要的干糧或食物等。
(3)具備安全帽、登山鞋、登山杖、防雨(保暖)服等個人防護用品。
(4)具備必要的麻袋、草包、石子等防滑材料。
(5)具備夜間閃光警示燈、反光警示圍欄、彩旗、哨子等警示用品。
(6)具備“交通指揮”和“安全監督”字樣的紅袖標。
2.2現場交通管理要點
(1)應急響應機制啟動后,可立即組織交通安全管理人員趕赴搶修現場,隨后根據實際需要分批增援、換班。迅速組建車輛指揮機構,立即進行現場勘查,并協調搶修所在地的交警部門,制訂交通安全管理方案,實施搶修現場交通統一管理。
(2)迅速組織人員勘查現場道路情況,確定交通管控路段是否要實行單向行駛或按時分批通行。設立兩端往返點,查明中間危險地段、泥濘地段、特殊方式行駛地段等位置,確定中間協管位置及人員配置。
(3)采取有針對性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在道路要口、危險地段、泥濘地段設專人把守,使每個點都有專人監護、24小時輪流值班,提醒并指導駕駛員安全行車、協助打滑車輛通過泥濘地段。嚴格控制車輛進出,要求所有車輛必須服從指揮,對違反規定或不聽從指揮的駕駛員,應立即予以制止;對已造成交通擁堵等后果的車輛,必要時可強行拖離,并利用各種渠道予以通報批評。如有需要可設置車輛單行路段,以避免車輛擁堵。如出現不同單位車隊交叉通行且道路狹窄的情況,則應實施上下山單向通行措施,以提高通行效率。要注意加強交通體系的統一協調,配置對講機,以便于信息溝通。
(4)有效落實危險點防范措施。現場泥濘路段需及時進行處理,以加快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如在泥濘路段鋪設草墊、碎石,以防止車輛打滑;在狹窄、急轉等危險路段設置彩旗,予以警示;夜間則在危險路段設置反光警示圍欄、道路指引牌、警示燈等,以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
(5)現場負責人發現有人員受傷或交通事故等情況自己又沒法處理時,應及時撥打120、110、122等報警電話,詳細說明事發地點、災害程度、人員傷亡情況、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以上舉措在寧波地區抗冰搶險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經各方努力和配合,現場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未發生擁堵現象和交通安全事件,有力地保證了施工人員、物資和工器具的及時、安全輸送。
3抗冰搶險后的一些工作建議
3.1對已修復線路安排全面檢查
開展登桿巡查,檢查設備本體及通道遺留缺陷,重點關注桿塔螺絲緊固、導線壓接、導線打繞及燈籠現象、附件銷釘等情況,實施測溫,關注壓接質量,保留圖像資料。盡早結合技改、大修工作安排改造或停電檢修。
3.2開展覆冰斷線專項分析,提高抗冰災應急能力
(1)專題分析線路覆冰斷線、倒塔、冰閃、地線覆冰閃絡,逐條確定整改措施。
(2)進一步研究覆冰成因,排查類似風險線路,安裝完善覆冰檢測等監測裝置,結合運行經驗,提供設計及施工建議。研究無信號區域光纜接入與信號衰減的矛盾,提高監測裝置的安裝選擇性及使用可靠性。
(3)在重點區段開展桿塔覆冰后不平衡張力計算,確定技改措施或建議,核定不平衡張力條件下的登桿條件。
(4)研究在斷線情況下,為防止事故擴大,防倒塔拉線設置的基本原則及危塔放倒的可行方案。
3.3結合應急基干隊伍建設,補充應急裝備
(1)綜合考慮各種應急狀況下應急裝備的補充和完善,明確倉庫及管理要求,尤其是應急基干隊伍的單兵裝備,應盡早結合抗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明確并配置。
(2)配備3G視頻裝置,滿足反違章稽查及應急管理需求。
(3)完善車輛應急裝備,按需要補充防滑鏈、照明、步話機、視頻監控等裝備。
(4)補充完善覆冰登桿防墜裝置,如登桿防墜雙鉤、繩索式速差防墜器、普通速差防墜器等。對于部分電源不夠充分的設備(含手機),補充移動充電設備、車載逆變器配充電頭。
(5)考慮對應急基干人員、特巡人員配備GPS定位系統及海事衛星電話,以掌握人員的具體位置信息,及時進行通信聯絡。
3.4提高應急科技貯備及能力
開展輸電線路防覆冰專題研究,在分析總結的基礎上,開展或參與地線震動除冰技術、移動式除冰裝備、現場影視傳輸系統、透霧影像設備等先進課題的研究或技術應用。
3.5提高車隊應急處置水平
根據抗冰現場用車情況分析是否存在駕駛員疲勞駕駛、車輛帶“病”出車的情況。根據需要制定車輛購置計劃和駕駛員應急處置培訓演練計劃,建立外部應急臨時調用支援機制,配合應急指揮中心車輛管理機構進行現場車輛指揮。梳理應急狀態下對交通安全管控的相關要求,逐步購置交通方面的應急裝備和物資,確保下次災害來臨前配置充足。
作者:周輝張學東章偉林單位:浙江省電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