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民族新聞報道和諧社會論文范文

民族新聞報道和諧社會論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新聞報道和諧社會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族新聞報道和諧社會論文

一、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

(一)少數民族新聞報道服務于和諧社會的政治穩(wěn)定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工作肩負著宣傳民族政策、促進少數民族地區(qū)民族團結的重要使命。我國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源頭始于1905年,內蒙古創(chuàng)辦了第一種民族報道的報紙《嬰報》。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報道的刊物如雨后春筍般地創(chuàng)辦起來,據統(tǒng)計,“2000年全國有少數民族文字報紙84種,總印數10116份”,[3]新中國以來,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基本上覆蓋了少數民族地區(qū),詳細介紹、宣傳民族政策,時刻以民族團結為重任,切實起到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保障作用。民族新聞報道的重要職責就是要積極宣傳黨的民族團結的各項政策、措施。一方面,能夠為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群眾營造和諧的輿論環(huán)境;另一方面,使那些破壞民族團結、鼓動或策劃民族分裂的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受到輿論的譴責。營造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

(二)少數民族新聞報道服務于和諧社會的文化發(fā)展少數民族文化,是中國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更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是千百年來少數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價值觀念、科學知識等豐富內容,在教育后代、傳授知識、娛樂身心及其他方面都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越來越顯現(xiàn)出少數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和多維價值”。[4]民族新聞報道肩負著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和保護的責任和使命。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在《2004年人類發(fā)展報告》中特別強調“各國需要在憲法、法律和機構中承認文化差異。它們還需要擬定各種政策,確保特殊群體———不論是少數族群還是歷來處于邊際化狀態(tài)的多數族群———的利益不被多數群體或其他主宰群體所忽視或否決”。[5]少數民族新聞報道一方面通過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人文地理、民族精神、價值觀念、科學知識等內容的報道,以增強少數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少數民族文化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報道,反映少數民族文化的實際狀況,號召人們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護少數民族文化。

二、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存在的主要問題

少數民族新聞是我國新聞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新聞報道肩負著促進民族團結、維護民族地區(qū)穩(wěn)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職責。盡管學者們一直熱衷于研究民族新聞及民族新聞報道,試圖使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但是少數民族新聞報道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制約和影響著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少數民族新聞報道數量偏低為了了解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基本情況,我們隨機選取2014年11月10日-2014年11月15日《新疆日報》的新聞報道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調查,統(tǒng)計了每期報刊刊登的新聞總條數。同時,根據本論文對“民族新聞”概念的界定,篩選出每期報刊的民族新聞的條數進行統(tǒng)計。可以看出,僅2014年11月10日、11日,少數民族新聞總條數分別為30條和45條,占該日新聞報道總數的54.5%和56.9%,其他日期的民族新聞報道所占比例均低于50%。翻看《內蒙古日報》、《寧夏日報》、《廣西日報》、《西藏日報》等民族地區(qū)的黨報黨刊中少數民族新聞報道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如此重要的黨報黨刊,對民族新聞刊登的比例尚且不高,重視程度還不夠,更不用說其他的報紙。很顯然,我們對少數民族新聞的重視程度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少數民族新聞報道時效性不高時效性是新聞的基本屬性之一,時效性差的新聞不能稱其為新聞。民族新聞是一種特殊的新聞,具有民族特性,更要求具備時效性的屬性。查閱《內蒙古日報(漢語版)》、《新疆日報(漢語版)》等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黨報黨刊,很多民族新聞報道不及時,使用了大量模糊不清的民族新聞報道,如“近日”、“目前”、“今年以來”等模糊的時間名詞,含糊了時間概念,究其原因在于很多民族新聞報道錯過了最具新聞價值的報道時間,使得民族新聞報道沒有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只有用含糊不清的時間名詞來進行報道。在信息化的今天,受眾群體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人們了解新聞的渠道不僅僅局限于報紙和雜志。很可能,在新聞報道上被當做“新聞”進行報道的內容,在受眾群體看來,早已經不是新聞。嚴重影響了民族新聞報道的傳播。

(三)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在本文隨機選取的民族新聞研究的樣本中,文體新聞、天山南北、民生民聲、新農村等欄目的文體新聞、社會新聞占有較大的比例,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新疆日報》對民生和民族文化生活的關心和關注,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新疆日報》在報道方面更加貼近少數民族生活。但是,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會議新聞”占有很大比重。再翻開《內蒙古日報》、《寧夏日報》、《西藏日報》等報刊的漢文版的新聞報道,也同樣存在“會議新聞”所占比重過大的問題,會議新聞的報道形式上比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比如:“××領導在××會議上強調指出××××”,“××會議在××召開,××××領導出席××××”等等,這種民族新聞報道的形式能否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并接受,還是值得研究的。另外,民族新聞內容偏重強調扶持和幫助少數民族建設方面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少數民族群體的主體意識和少數民族價值觀的傳統(tǒng)屬性的內容,過多強調少數民族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發(fā)展的弱勢地位。在民族新聞的報道中體現(xiàn)出的少數民族同胞很多都以幫扶的對象進行報道。民族新聞報道內容單一。

三、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新思路

少數民族新聞報道中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民族新聞重要作用的發(fā)揮,制約著我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我們針對民族新聞報道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新思路,從而提高民族新聞報道的水平,使其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一)明確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職責定位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價值在于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促進作用。維護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穩(wěn)定,維護民族團結,服務于和諧社會的文化發(fā)展。我國對少數民族新聞報道比較重視,也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嘗試,但是在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職責定位上仍然表現(xiàn)出重視程度不夠的現(xiàn)象。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從業(yè)者要始終明確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重要職責,更要明確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職責定位。一要具有促進民族團結意識,始終牢記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特殊使命,無論在日常的新聞報道中,還是在民族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期,都要在少數民族新聞報道中時刻體現(xiàn)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主旋律;二要始終明確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重要性,始終保持民族新聞報道的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注重發(fā)揮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從而維護國家穩(wěn)定,促進民族團結。要使每一位新聞工作者甚至每一位社會成員都要明確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民族新聞報道的規(guī)模和質量上下工夫,使其真正發(fā)揮作用;三是要建立長效機制,加大民族新聞報道的宣傳力度,建立民族新聞報道的常態(tài)機制,把民族團結這一核心精神始終滲透到民族新聞報道之中,不斷強化民族新聞報道對少數民族根本利益的保障作用,使少數民族群眾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四是要肩負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職責,擴寬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內容和視野。不僅僅局限于對少數民族地區(qū)幫扶的報道,而要切實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民族習俗等內容的傳播,使得少數民族文化得到傳承和發(fā)展,努力培育少數民族同胞的文化認同感。一方面使少數民族群眾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加快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要促進外部世界對民族地區(qū)的了解,形成良性互動的發(fā)展環(huán)境;五是要具有維護少數民族合理訴求的責任,少數民族新聞報道要成為溝通少數民族地區(qū)與其他地區(qū)聯(lián)系的橋梁和紐帶,拓寬少數民族同胞合理訴求的渠道。

(二)提高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從業(yè)者的素養(yǎng)少數民族新聞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民族新聞從業(yè)者素質的高低,高素質的民族新聞報道從業(yè)者是少數民族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決定因素之一。民族新聞不僅具有新聞的屬性,還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肩負著民族團結和國家穩(wěn)定的特殊職責,更肩負著傳播民族文化的使命。對于民族新聞從業(yè)者的要求也必然要高于普通新聞從業(yè)者,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新聞采寫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民族理論知識和敏銳的政治覺悟。因此,民族新聞從業(yè)者素質的提高也需要從多方面共同努力:一是要努力提高民族新聞從業(yè)者的業(yè)務水平,注重高素質新聞人才的引進,不斷提升民族新聞工作隊伍的整體工作水平;二是要提高民族新聞從業(yè)者的待遇,避免人才流失,使高素質的民族新聞工作者能夠扎根于民族新聞事業(yè),為民族新聞工作貢獻力量;三是要為在崗的民族新聞從業(yè)者提供在職培訓的機會,使他們不斷開闊視野,提高民族新聞工作的水平,適應民族新聞工作的要求;四要提高民族新聞從業(yè)者的責任意識,使民族新聞報道扎根于少數民族生活之中,提高對少數民族文化、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經濟發(fā)展等方面內容的報道水平,要努力地改善人們一提到民族新聞報道就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對少數民族的幫扶政策、少數民族的弱勢群體地位,而要努力拓寬民族新聞報道的視野,增強民族間的和諧溝通和對話;五是要提高民族新聞從業(yè)者的自覺意識,要自覺地承擔起保護和傳播民族文化的職責,少數民族文化體現(xiàn)了獨特的民族個性、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智慧,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與少數民族的歷史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要在民族新聞報道工作過程中自覺地提高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

(三)強調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創(chuàng)新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核心在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時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新時期民族新聞報道水平的內在需求。只有視野具有獨特性,才能使少數民族新聞報道能夠在眾多新聞中脫穎而出,并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創(chuàng)新上下工夫。首先,要在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觀念上有所創(chuàng)新,主動更新觀念。要充分提高對少數民族新聞報道的作用、職責的認識,要克服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僅僅是作為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qū)幫扶政策的宣傳工作的認識,在觀念上要真正認識到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對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作用。從傳播民族文化、促進民族交流和融合、促進民族團結和穩(wěn)定等方面提高認識,要使人們認識到少數民族文化不僅對于少數民族自身具有重要作用,同樣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少數民族新聞報道方式的創(chuàng)新,堅決屏棄那種說教、介紹、灌輸性質的采編、報道觀念,要注重采取具有親和力的報道方式;最后,要注重少數民族新聞報道內容的創(chuàng)新,努力貼近少數民族地區(qū)特色,滿足少數民族地區(qū)廣大受眾的需求。只有貼近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服務于本地區(qū)的建設,貼近本地區(qū)的實際,通過少數民族新聞報道使人們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滿足少數民族群眾對本地區(qū)新聞的實際需求,才能夠真正吸引廣大受眾。

作者:劉迎新單位:吉林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五月天在线婷婷| 欧美黄色一级视频| 免费黄色一级片|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国产女人乱子对白AV片| 中文字幕在线色|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japanesehdfree人妻无码|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 999国产精品|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 日本在线观看电影| 久久综合网欧美色妞网| 欧美一级做一级做片性十三| 亚洲武侠欧美自拍校园|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蜜桃|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在线| 调教奴性同桌h| 国产又大又黑又粗免费视频| 另类视频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www| 最新浮力影院地址第一页|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天天干天天色天天干|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成人免费在线看片|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 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影院|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