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中國文化在多元文化中地位范文

中國文化在多元文化中地位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文化在多元文化中地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文化在多元文化中地位

近二百年來,以儒家傳統為主導的中華文化受到了空前的挫折,簡直有亡國滅種的危險。一直到60年代尾,美國著名漢學家列文森(JosephR.Levenson)還認為,儒家將會是只有在博物院里面才找得到的東西。而國內在時期對於傳統文化的摧殘更是無所不用其極。那知由70年代開始,亞洲經濟起飛。日本與所謂的四小龍——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創造了經濟奇跡。它們都有儒家的背景,於是引起了對於儒家發生興趣的熱潮。而國內在以后也撥亂反正,放棄了鎖國政治,“現代新儒學”竟成為了國家的重要研究項目。海內外都在努力探索儒家傳統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有人甚至宣稱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試問這與五四時代的反孔潮流,形成了多么強烈的對比!

但我個人寧愿采取比較審慎的看法。一方面我們不必像世紀初那樣完全喪失民族的自信心,而且“全盤西化”之議畢竟不可行。然而,我們也別無選擇,必須向西方學步。試看一百年來,我們已經向西方吸收了多少東西,而現在連西方列強也不得不承認,中華文化圈乃是一個不可侮的力量。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必過份高估自己的實力,以致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下一個世紀真正是中國人的世紀,也得由別人來說,不是自吹自擂可以奏其功的。

事實是,由近代以來,一直是由西方文化占據主導的地位。然而世變迄今,演變出了一個全新的局面。西方的霸權似乎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必須改弦更張的階段。西方知識份子的批判與自省,使他們不只看到西方的盲點和缺陷,還看到其破壞與毀滅性的傾向。但未來世界并不會是另一文化——包括中華文化在內——取代西方的局面,必須要探索一種新思維的方式,才能夠把握此中的關鍵。

現在世界似乎同時流行著兩種表面上看來完全相反的潮流。一是離心的傾向:多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盛行。在美國,黑人文化、印第安文化、西裔(Hispanic)文化、亞裔(Asian)文化,各樹一幟,互相爭奇斗艷,拒絕再受主流白人文化的壓抑,并得到多數知識份子的支持。另一是向心的傾向:世界已演化成為一個地球村,如果大家找不到共識,覓得互相溝通、和平相處之道,就不免有互相沖突、戰爭、乃至全球性毀滅的危險。我們有必要由這一新的視域來考慮中華文化在二十一世紀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可能作出怎么樣的貢獻的展望。

在過去,由於交通不方便,不同文化分頭發展。譬如基督教席卷西方,儒家則為東亞的母文化。無可諱言,傳統儒家有強烈的一元化傾向,但排他性不強,有包容的傾向,故明末流行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到了現代,既無法抵抗西方的堅甲利兵,於是把一切弊病都歸咎於儒家。五四以后,先流行西化的思想,而后馬列思想席卷中國大陸,儒家思想不再居於主導的地位。少數新儒家學者不得不流亡港、臺、海外,華族陷於分崩離析的命運,於是引起唐君毅先生“花果飄零”的感嘆,而余英時兄乃形容當代新儒家為“笴魂”。正如他所說明的,這一詞并無貶義,只是對於現象的描述。坦白說,我是可以接受這樣的描述的。儒家哲學作為一個精神傳統是有活力的,但高遠的理想難以落實,於是造成了當前的困境。其實想深一層,儒家并無須發展成為現實國家的主導意理,它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反而更容易突顯出來。我們上一代的學者在1958年元旦發表〈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他們透顯出一種深切的存亡繼絕之情,故此一方面他們強調要吸納西方的科學與民主,另一方面也突出道統的觀念。然而時至今日,我們這一代所要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問題。蘇共集團崩潰,冷戰時代結束。美國霸權也因韓戰、越戰而減弱。亞洲經濟起飛,未來世界逐漸形成一個美、歐、亞三個中心的秩序:彼此不同,卻又互相依賴,亟需彼此對話、溝通的局面。在這樣的視域之下,十分清楚,儒家作為一個精神傳統,只是世界上眾多精神傳統之一。在這一多元架構的預設之下,它并沒有負擔要證明自己優於其他傳統,而只需要闡明自己的傳統有其立足點與吸引力,便已經很足夠了。

當代新儒家的一個貢獻在於指出,儒家所提供的決不只是一種俗世倫理而已。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由此可見,儒家也提供了一種“終極關懷”(ultimateconcern),內涵一種“超越”的信息,但不同於基督教的“外在超越”的形態,而屬於一種“內在超越”的形態。基督教的上帝創造世界,并不是世界的一部分,故為外在超越;天道流行世間,內在於人性之中,故為內在的超越。基督教強調信仰耶穌、他力救贖,儒家則強調修養工夫、為己之學。兩方面確有不可調停者在,但此不足以為患。重要的是,兩方面都肯定一超越的層面,也就有彼此會通的契機。近年來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思(HansKüng,也譯漢斯?昆)因痛感沒有宗教間的和平則沒有世界和平,而提出世界倫理構想。令人驚異的是,孔漢思認為,宗教的通性并不在於信神,譬如佛教便是一無神的宗教,卻沒有一個宗教傳統沒有對於“人性”(humanum)的深切關懷。這樣的說法與儒家的“仁”(humanityorhuman-heartedness)若合符節,我即撰文加以支持。1993年世界宗教會通過由孔漢思起草的“世界倫理宣言”,得到世界各大宗教以及代表人物簽署。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成立“普遍倫理計劃”(UniversalEthicsProject),3月尾在巴黎召開首次會議,邀請了孔漢思等十二位哲學家代表不同傳統發言,我也應邀由儒家的觀點略陳己見。我認為,面對世界的文化差異,取同略異的歸納不是辦法,“理一分殊”應該可以提供一條出路。杜維明則在海外提倡“文化中國”的拓展,頗引起一些回響。由以上所言,可見儒家的精神性在當代仍有其活力,但它對東亞經濟的奇跡并未作出貢獻。不單如此,它對當前現實政治之未能真正體現民主的理念,所夾帶的媚俗的傾向,以及一切向錢看的趨勢,表示了深刻的憂慮,并加以強烈的批判。也就是說,在精神的儒家與政治化的儒家之間存在著某種緊張乃至對立的關系,而后者恰正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學者最感興趣的東西。

傳統的典章制度的儒家(InstitutionalConfucianism)固然已經死亡,但卻遺留下所謂柔性的威權體制的文化與心習,這恰正是對於當前所謂東亞經濟奇跡注意力集中之所在。在西方現代化的過程中,除了科技、工業革命的背景以外,有三個不可彼此分割的面向,即市場經濟(marketeconomy)、民主政治(democraticpolity)與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現在東亞既也走上現代化的道路,相對於這三方面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呢?市場的強大力量是大家都可以承認的,共產集團的崩潰正由於無法抵擋市場經濟的優勢,但民主的問題就復雜得多。雖然大家在口頭上都肯定民主是不可以阻擋的潮流,但在事實上,東亞的民主與西方的民主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東亞經濟的起飛往往與政府的指令密切相關,并不是一味的自由放任。而個人主義在東方則根本缺乏生長的土壤,傾向於西化的知識份子或者可以在觀念上講一套,但實際的作為則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盲目追隨西方,或者所謂的全盤西化,既無可能,也無必要,真實的問題在於,如何令傳統與現代作出有機的結合,各個地區都在找尋適合於自己的道路。

儒家的因素的確是存在的。受到它感染的人民往往勤勞、節儉,重視家庭、教育的價值,接受既定的禮儀,向往和平的秩序。但也附帶著盲從權威、愚忠愚孝、講究關系、做作虛偽一類的陋習。這些因素往往作用於無形之中,故此我常說傳統的資源與限制一根而發,這些當然是社會學、人類學集中加以研究的對象。

政治化儒家與民間的儒家的結合往往在各地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正好像在各個不同的地區,基督教發生了不同的作用一樣,這里只舉出新加坡與韓國的例子來說明這樣的情況。新加坡華人占當地人口的3/4以上,立國以后一直由人民行動黨執政,強勢的政府領導與市場經濟結合成為一個成功的范例。領袖們的確反對西方式的完全自由放任,80年代一度曾經試圖提倡儒家倫理。但新加坡是一個多族竤社會,從未讓儒家意理提狜到國教的地位,最后終於放棄教授儒家倫理以及其他宗教知識課程的企圖。到1991年政府發表“共同價值白皮書”(WhitePaperforSharedValues),提出四項共識:社團高於自我,家庭為建造社會之基礎,訴之於共識而非斗爭之方式以謀求重要問題的解決,強調種族與宗教之間的寬容與和平。很明顯,這些都是與儒家傳統相容的價值。但新加坡這一城邦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方式,提倡清廉、有效率的政府,未必能夠在其他地區加以復制。

韓國的情況就與新加坡完全不一樣。韓國有自己的儒家傳統。時至今日,自稱為儒家信徒者雖不過2%,但就實際的行為來說,如孝親、祭祖之類,佛教徒與儒家信徒完全沒有分別,即基督教徒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符合。由此可見,韓國在世界上可能是最為儒化的國家。在韓國民主建國的過程中,儒學者的貢獻并不顯著,他們雖質疑軍方攫取政權之不義,但對於威權體制之作為一貫逆來順受,采取合作的態度。然而韓國發展的大企業如“現代”之類,還是有濃厚的家族氣息,與傳統沒法切斷關系。而韓國經濟近來發生問題,似乎也與官商勾結的傳統脫離不了關系。

總之,東亞現代化的過程很明顯地受到各地區文化的約制,儒家是一個非常相干的因素,既有相似的特性,也有不同的特征,難以一概而論。傳統的威權體制以及人民的習慣方式發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得東亞與拉丁美洲、非洲比較,明顯地占有了一定的優勢。而落后地區要現代化,似乎向東亞學步,遠易於向西方借鏡,這構成了變形后的政治化的儒家在今日世界的巨大吸引力。當然這里面也決非不存在嚴重的問題,東亞許多國家雖有民主之名,畢竟法制未立,人權不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文化中國可以輸出自己的方式,為有識的西方人士所吸納,以對治其弊病。但在現代化的過程之中,西方的物質文化漫天蓋地而來,則自己的優勢也可以迅速流失,出現“禮失而求之野”的現象。我們如何對傳統和現代作出智慧的抉擇,仍是世紀之交必須面對的大問題。而中華文化內容豐富,我僅只是就我比較熟知的儒家傳統略陳己見,敬請指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男gay做爽爽免费视频|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毛茸茸bbw亚洲人|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金发大战黑人video| 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国产女王丨vk|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vr在线观 | 成全影视免费观看大全二|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欧洲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1区2区|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午夜两性色视频免费网站| 英语老师解开裙子坐我腿中间| 国产女人爽的流水毛片| 日韩黄色片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182tv在线观看国产路线一| 在线播放黄色片| a一级毛片免费高清在线| 寂寞山村恋瘦子的床全在线阅读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一区二三区| 麻豆www传媒| 国产寡妇偷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理论视频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