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范文

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些年來,不論是在經濟發展領域,還是在社會進步上,傳統文化在我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我們逐漸地肯定這種觀點,但是也要清晰地看到,傳統文化在促進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利于現代化進程的阻礙因素。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化;兩重性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啟于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但是,它終究是以各種歷史因素為前提。

因此,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開端,仍然要追溯到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①在16世紀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一直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中國的傳統文化令世界都為之側目驚嘆。自鴉片戰爭后,西方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仰仗其強大的軍事實力開始進入古老而封閉的中國。在西方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壓力下,中國的傳統文化遭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沖擊和挑戰,國人也開始漸漸反思傳統文化的缺陷,希望在西方文明中尋求救亡圖存之道。驅逐蠻夷,救我中華。從洋務運動到,再到辛亥革命,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爭論漸漸成為最為關注的主題。

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的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隨后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標志著我國的現代化進程納入世界一體化的發展軌道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面展開?,F代化進程的推進,使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融合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傳統文化將作為現代化的一部分貫穿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但是它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即如何應對現代化過程中的挑戰,如何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與世界發展趨向協調一致,從而加快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這就需要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以及在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有所了解,不斷地調整傳統文化中的不利因素,合理有效地發掘有利因素,來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本文主要分析傳統文化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阻力因素和動力因素這兩重性因素。

一、影響現代化的動力性因素。

1.自強不息的奮斗觀。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的精神占據重要的地位。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孟子認為無論在亂世還是在太平盛世,都需要自強不息。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態度,也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易經·乾卦》中更明確地表述了這種自強不息、奮斗不息的精神。

幾千年來這種精神已經不知不覺地滲透到國人的血液中,深深地影響著、激勵著古往今來的中華兒女不斷地奮發圖強。近代以來,多少志士仁人為了抵御外辱、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表現出堅強不息、奮發向上、堅忍不拔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買辦資本主義的壓迫,建立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也還是這種精神,鼓舞著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是我們在新時代條件下更加需要發揚的精神。

2.以義為重的義利觀。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早期發展中,就出現了“義利之辨”的討論?!傲x”代表了仁義道德,“利”代表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物質利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前者與后者是公利與私利、他利與自利的關系。孔子主張“見利思義”、“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③要求人們在追逐利益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是否符合“義”,即自己取利的行為是否是道義的。人們通常認為儒家的義利觀,僅僅注重人的精神道德提升而忽視或壓制人的物質利益,因此阻礙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這是沒有了解到儒家的精義,其實儒家思想中并沒有否定對于物質利益的追求。

相反在一定程度上,還積極提倡對于財富的追求。

它更進一步地提出了解決在現實中義利關系問題相互矛盾的方案。首先,在個人利益與國家、社會利益相互沖突的情況下,要顧全大局。其次,對物質利益的獲取要在社會道義和規范的約束下有秩序地進行。最后,要把從社會來的財富,再反饋到社會中去。這些對于今天抵制利己主義思潮,凈化社會風氣,提升全民道德水平,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現代化進程中,發展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客觀上刺激了人們的求利欲望,同時“商品拜物教”和“金錢至上”的思想也大量地在人的思想中存在著?!耙粤x為重”的義利觀對由利益欲、享受欲急劇造成的道德滑坡、人格丟失等一些丑惡、陰暗、卑鄙的社會現象無疑是一劑良方。如今,在發展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義與利的關系問題同樣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經濟現代化建設中,樹立見利思義、義利并重的觀念,按照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要求,通過公平競爭來從事市場經濟活動。正確處理社會與個人的利益關系,反對一切不顧道義的自私自利行為。以義為重的義利觀不僅促進經濟行為的擴張,而且也有利于高尚價值觀的形成,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3.天人合

一、以人為本的和諧觀。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通過物質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來保持和自然界的和諧,但是已經有了初步的和諧思想,即不向自然界永無休止地去索取,追求人與自然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疤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④說明了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人置于從屬自然界“天”的地位來考察,認識到自然界是有規律的,人要遵守自然界的規律,不能離開自然而為所欲為,必須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建國以后,由于在方針政策制定上的偏差,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自然環境的惡化。我們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強化對“天人合一”的科學認識,接受這份寶貴的遺產,并加以繼承和發揚。特別是孟子的“仁民而愛物”之說,“仁民”是人本思想,“愛物”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思想;“愛物”而不棄人本,解決生態問題應繼承這一思想。⑤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探索,后來開始漸漸轉移到對人性關懷和生命關注上,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哲學的內在本質特點。如孔子主張的“以和為貴”就是把“和諧”

思想推廣到了人際關系上,孟子也認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⑥也就是說“人和”是最重要的,是取得事業成功的關鍵。從人與自然的和諧轉向人際關系的和諧,把人向自然界追求的價值取向與人追求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的目標統一起來。

二、影響現代化的阻力性因素。

1.缺乏開拓創新的科學意識。

雖然中國在先秦時期就具有了在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工具和技術,也形成了較為先進的思想方法,但是始終沒有形成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這是由于中國哲學重悟性和經驗的原因造成的。而且歷代的統治者也往往在抑制科技方面充當了劊子手的角色。所以在儒家的經典中是沒有這類描述和褒揚的,從事技術一類的工作是上不了臺面的事,自然也就不會像考科舉一樣,人人都趨之若鶩,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儒家典籍。人們追求仕途而放棄對科學技術的探索,也就相對地造成了技術的落后,同時科舉制度也牢牢禁錮著中國知識分子的開拓創新意識。此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存在著與科學背道而馳的“迷信”思想,使得我們的發明技術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例如,我國的四大發明。我們把羅盤用于看風水,把火藥做成爆竹煙花;而這些東西到了西歐國家,被用作開辟新航線的工具,制成炸藥、火槍,反過來侵略我們??茖W技術的落后是我國近代以來遭受帝國主義列強蹂躪和壓迫的主要原因。其次,傳統文化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因受觀念、地域、經濟基礎等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滋生出安貧樂道、知足常樂、“不患貧而患不均”、循規蹈矩的思想,這與現代市場觀念和競爭觀念顯然是背道而馳的。⑦此外,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中國是天下中心的觀念,直到近代提出的“西學中源論”還是如此認為,除華夏外皆是蠻夷。盲目地排斥外來文化,高度的自我滿足感和驕傲感使憂患意識淡薄,缺乏進取心和開拓創新力,使得中華民族在近代世界的快速發展中日益衰落。

2.缺乏競爭的驅動力。

中國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抑制強者和創新精神的文化,俗話說“出墻的椽子先爛”,有了前人的經驗告誡和“唾沫淹死人”的輿論氛圍,也就沒有人敢于突破這個怪圈,干出一番大的事業,一代又一代人成為安于現狀的犧牲者。由于缺少培養發揮主觀能動性、競爭性的文化土壤,也就失去了進取性的文化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另一方面,以儒學為主流的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追求的是人的仁義道德修養,“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⑧這種價值觀有其合理之處。但是過分地講求義而不重視利,甚至貶低人的功利目的,是與現代的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相違背的,在實踐上也是行不通的,會抹煞人們對實際利益和實際效率的追求,從而無法激發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通過利益杠桿來推動社會的進步。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義利關系,既要強調義,強調對善的追求,也要重視利,注意滿足個人需要,尤其是正當的個人需要,承認個人利益的存在和追求個人利益的合理性。

三、對傳統文化兩重性因素的選擇性轉化。

19世紀帝國主義列強用堅船利炮敲開華夏的大門,由此帶來的先進的西方文化開始在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們從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來進行中西文化論戰,爭辯的結果無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否具有適應現代化的因素,和能否從西方文化中汲取有利于中國進行現代化的條件。從洋務派提出的“中體西用”論到維新派的“西體中源”論,再到五四時期主張文化全盤西化的“西體西用”論,由于這三種不同的文化選擇背離了中國的歷史發展規律,脫離了中國的國情,所以遭受了沉重的失敗。因此我們要建立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為中國人民所認同,有利于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新文化。

1.對傳統文化的合理揚棄。

對于傳統文化的態度應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合理地揚棄。一定的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社會環境,但由于文化具有滯后性,因而當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傳統文化并沒有消失,反而是跨階段地影響與制約社會的現代化進程。⑨因此我們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要有選擇地吸收和創造性地綜合,用歷史和科學的觀點來考察中國的傳統文化,切實把握和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現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進行有選擇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發展和創新。例如,社會主義本來是西方的思潮,在中國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用中國人所能接受的方式來建設社會主義。從前我們也曾生搬硬套地學習西方的社會主義,實踐證明,由于脫離中國的實際,所以成效不大,推廣不開。

2.對外來文化的兼容并蓄。

文化本來就是多元化的統一,就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而言,也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應該具有積極健康的心態,要有勇氣實行“拿來主義”,努力發掘古今中外各種文化的精華,讓一切有利于現代化建設的東西為我所用。當文化多元化趨勢成為潮流,文化的交流勢必也日益廣泛。如果用封閉傳統文化的方法來保護傳統文化,則更容易限制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窒息傳統文化的生命。要使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生機,就必須使它形成一種開放的狀態,迎接各種外來文化的挑戰,在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得到全新的發展和進步。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廣泛吸收人類所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是傳統文化適應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從中國現在的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來考察,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成功是基于傳統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匯總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而我們應該研究和學習國外的經驗,吸收人類一切的優秀文化成果。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地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社會現代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毙鲁?/p>

在傳統文化和現代化之間存在著許多相通之處。現代化的實現基于傳統文化的內涵,傳統文化必須適應現代化的發展。充分發揮傳統文化中與現代化相適應的方面,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

在中國現代化的征途上,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完善、發展傳統文化,這是中國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而傳統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則會再現生機,使中國逐步走向現代化之路。

注釋:

①周積明。最初的紀元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8.

②楊伯峻編著?!睹献幼g注》卷十二告子章句[M].北京:中華書局,1960.298.

③樓宇烈整理?!墩撜Z注》述而第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4.95.

④湯一介主編。《道學精華》上卷莊子篇[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37.

⑤李存山。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發展[J].哲學研究,1994,(9):3~8.

⑥楊伯峻編著。《孟子譯注》卷四公孫丑章句[M].北京:中華書局,1960.86.

⑦鄧克敏。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J].河南社會科學,1998,(2):116~119.

⑧樓宇烈整理?!墩撜Z注》卷之四里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4.52.

⑨夏振坤,唐龍。論傳統文化與中國的現代化[J].中華文化論壇,2005,(2):100~105.

⑩任繼愈。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J].齊魯學刊,1994,(6):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一级毛片免费完整视| 奇米综合四色77777久久|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给我免费播放片在线中国|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avtt天堂网手机版亚洲| 国产黄三级高清在线观看播放| おきた冲田あんずなし杏梨|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日本| 青青操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第二页| 国产精品视频h|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好吊妞视频免费观看va| 中文天堂最新版www| 日本一道在线观看|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avtt天堂网手机资源|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动态120秒免费| 九一在线完整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人成网站免费大全|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波多野结衣新婚被邻居|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