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方言翻譯的語言學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紅高粱家族》英譯本中高密方言語料庫
不同的地域產生不同的方言。山東省高密市位于膠東半島和山東內陸結合部,高密方言屬于現代漢語官話方言中的膠遼官話,在膠遼官話中屬于青州片[4],高密方言的獨特語言特點在語音、詞匯和語法上均有所體現。本研究以《高方言志》[5]作為高密方言詞匯選取標準。《高密方言志》按照志書的編排體例,列出了語音、詞匯、句法規律,共計6673條詞條,20余句式,以天文、地理、時令等類別進行排列。本研究使用窮盡法逐一檢索詞條,根據詞匯和句式的分類及意義,將第一次檢索的結果進行甄別,剔除與其他方言語義重疊的檢索項,最后,將甄別結果在英譯本中找出對應譯文。詞匯按照釋義、詞性、譯文、頻率等進行編排,句法按照“句型+例句”進行編輯。《紅高粱家族》方言語料庫包括詞匯和句式兩個部分,包括25個詞匯和5個句子。詞匯中包含名詞12個,動詞6個,副詞4個,形容詞3個。名詞以普通名詞為主,其次是時間名詞、專有名詞和處所名詞。動詞全部為行為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分別以狀態形容詞和情態副詞為主。語料庫共包含5個句式,分別是“形+補+賓”(例:痛煞了俺武大了),“形+‘著呢’”(例:那人蜿蜒著呢),可能補語“上來了”句式(高密方言可用“上來了”做補語,大致表示“覺得還可以”,例:也不知道他吃上來了不?),“‘伴’+形”(例:他不伴我高),“‘好一頓’+動詞”(例:卻招來了膠高大隊的三支花機關槍好一頓掃射),“動詞+不出(個)好+動詞”(例:奶奶說好話也聽不出個好聽來)。
二、《紅高粱家族》方言英譯本語言學分析
語言學維度的分析包括語音、詞匯和句法分析。在語音層面,《紅高粱家族》方言中很多語音變化語素具有不可譯性。“漢語本身是表意型的語言,所以社會變體并不表現在音形上,而主要在詞匯上體現。”[6]《紅高粱家族》中的語音變異如果使用英語中的方言變體來翻譯將很難替代高密方言在語音方面的獨特性。詞匯翻譯可從語義和詞義外延著手,句子翻譯從句法的規則和表達兩方面展開研究。分析《紅高粱家族》英譯本時,應著眼于原文的意義和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語言結構。不同表達形式的語言具有相同的表達能力,都有彼此相通或相似的語言功能。“簡而言之,翻譯既然有文體的差異,就有各自標準的差異。文藝作品的翻譯力求‘神似’以及‘化境’,著力于再現原作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品位。”
(一)詞匯分析例1“蛤蟆嘴下那塊淺黃色的皮膚不安地咕嘟著。”Itsbackcoveredwithuglybean-sizedwarts,theyellowishskinbeneathitsmouthpoppinginandout.“咕嘟”一詞在《高密方言志》中的釋義為:(1)撅嘴;(2)液體沸騰或涌出。根據上下文,“母親”在危急情況下抱著高燒的弟弟等待求救,“母親看到井底的一個角落里,有一小汪綠幽幽的臟水,那里很凹,比她坐著的地方更加黑暗。”對井底的描寫為信息傳遞提供了情景,構建了“環境襯托人物”這一框架。對蛤蟆進行的細致描寫為了渲染環境的尷尬,從聲音感知和畫面感兩方面襯托母親心中的恐懼。譯文使用“itsmouthpopping”表達了“咕嘟”的含義,“inandout”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來看,再現了原文中蛤蟆的生動形態。但是并未體現出環境的危急與人物的不安。對于這里的處理可以適當添加形容不安狀態的副詞,例如“anxiously”或者“upset”,將井底蛤蟆擬人化,能使“咕嘟”一詞的外延體現得更加充分。
(二)句法分析高密方言的句法也別具特點,其短語和句式在結構、意義和用法上與普通話明顯不同。例如:例2心中雖有千般滋味卻說不出個甜酸苦辣,肚里縱有萬種狐疑也弄不出個子丑寅卯。奶奶說好話也聽不出個好聽來。Eventhoughtheyhadabellyfulofmisgivings,intime,oneafteranother.Theycouldnotmakeanytroubles.Grandmasaysthattheycouldnotrecognizetheconnotationofwhatshesaid.這個句式歸納成表達式應為:“V不出好V來”(特定否定意義的固定結構)。重點在于同一個動詞重復兩遍來強調特殊的否定,譯文“Grandmasaysthattheycouldnotrecognizetheconnotationofwhatshesaid.”句法結構并沒把“聽”的概念重復兩遍,在句法結構上無法完全體現句式的否定意味。該句式語法意義:(1)用于表示因能力、水平等比較差,導致“V不好,不會V”的意思,暗含信不過或看不起的意味。強調動作主體的能力水平;(2)用于表示因行為、做法不妥,導致“V不出好結果”的意思,暗含批評或責備的意味;(3)用于表示因受水平、經驗、條件等的限制,而“感覺不出好V”的意思。這時“V不出好V”是對“好V”感覺的否定,強調的是動作主題對事物本身性質的感知,不含貶義色彩。例2屬于第三種語意,“奶奶”認為他們不懂別人話語中的善意,沒有辨識她所說的是好話與否。這里,不如譯為“couldnot”,不如譯為“areunableto”更恰當,內涵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就算是好聽的話你也聽不懂/就算是好聽的話你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對照英譯原句,發現否定程度和內涵表達都“打了折扣”。譯文在語法功能上是準確的,因為“theycouldnotrecognizetheconnotationofwhatshesaid.”一句中,“couldnotrecognizetheconnotationofwhatshesaid”是充當了謂語的成分。但是鑒于句式中前后兩個“V”是同一個詞語,所以在翻譯的時候最好也能夠使用同一個英語動詞來表示,比如“hear”和“ear”。
三、方言特色詞及句法翻譯的文化缺失
葛浩文作為著名漢學家,雖然在譯前準備充分,但難免出現詞匯和句法的缺失,這一方面是因為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因為在文化意象歸化和異化中選擇了歸化補償的策略,從而造成了高密文化在傳遞過程中的缺失。“源語文本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形成構筑目的語文本信息的起點”[8]。沒有源語文本就不會有翻譯過程,反過來講,譯文的缺失,很大程度是因為脫離了原文基礎。從詞匯層面來看,例如,“那人蜿蜒著呢。”被譯為“Heisunreasonable.”“蜿蜒”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為:曲折延伸。在高密方言中其語音和含義都發生了改變,讀音變成了輕聲,含義引申為形容人的性格曲折不直接、抬杠不講理。此處譯為“unreasonable”語氣較輕且語義欠準確,除了描述人物不講理之外,“蜿蜒”一詞還體現了性格的陰暗和令人厭惡。從句法層面來看,“形容詞+‘著呢’”是程度補語,表示強調“形容詞”位置的詞語。普通話句式中與之相類的句型是:“太+形容詞+了”。但是英譯本中并沒有體現修飾形容詞程度的副詞,就會造成目的語讀者對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理解不充分。再如,“左腿棒硬右腿軟弱,蹦跶進場子。”譯為“hisleftleghard,hisrightlegrubbery.”“棒硬”在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堅硬。在高密方言中“棒”字的讀音變成了一聲,詞義引申為:因為腫脹而變得僵硬。“棒硬”一詞在這里表身體狀況不佳,而不是“hard”表示“堅硬有力而非僵硬”的意思。從句法層面來看,“那人蜿蜒著呢。”一例中,“形容詞+‘著呢’”是程度補語,表示強調“形容詞”位置的詞語。普通話句式中與之相類的句型是:“太+形容詞+了”。但是英譯本中并沒有體現修飾形容詞程度的副詞,就會造成目的語讀者對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理解不充分。再例如,“……也不知道他吃上來了不?”譯為“…Iwonderhowhefeltthinkingofit.”該句子結構為“可能補語‘上來了’”,“吃上來了不”在高密方言中意即“吃著還可以吧?”同時也表達了關心詢問的語氣。但是譯者僅僅譯作我想要知道他覺得狗肉如何,并沒有體現原文中所暗含的“我”很關心他是不是愛吃的感情,造成了方言句式在翻譯時語義的缺失和主人公感情傳達的不充分。
四、結語
任何高質量翻譯的最根本條件是譯者對目的語和源語兩種文化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準確翻譯方言。從語言學角度分析葛浩文英譯本《紅高粱家族》中方言翻譯的問題,可知譯者對方言特色詞的內涵把握及文化語境的揉入存有不足,特色方言詞匯和句法在英譯之后中沒能體現原著中所傳達的高密文化特點或文化氛圍。方言翻譯的不得當造成情感、人物性格特征和情緒強度的描述不夠充分。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針對蘊含深厚地域文化的方言詞匯和句法可采用異化補償的辦法,以及使用釋義方式傳遞源語文化。在理解文化語境和內涵的基礎上,方言翻譯盡力做到方言和英語的直接關聯,改變方言———普通話———英語這樣的翻譯順序。
作者:何麗王筱依單位: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