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語言學對個案發展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曾國秀單位:江蘇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在國外語言學研究中,個案研究方法的使用很廣泛。除了引言中提到的幾個代表性的個案研究實例外,關于個案研究方法及其應用的書目、期刊文章有很多(Mackey&Gass2005;Cohenetal.2007;Duff2008;;Nunan1992;Mc-Donoughetal.1997)。其中,Duff詳細回顧總結了近30年來語言發展和使用中的個案研究所涵蓋的研究主題,方向和趨勢。
期刊僅以TESOLQuarterly為例,2001-2010的十年間,其中有31篇是關于個案研究的文章,平均每年有3.1篇。在國內,通過查閱期刊,在上一個十年(1991-2001)左右時間內,有一些關于語言學研究方法的理論探討(高一虹等1999,2000;桂詩春等1997;胡春萍,秦曉晴2001;劉作煥,陳林漢1991;劉潤清1999;孟悅1993;王立非1997,2001)。在最近的十年(2001-2011)中,對語言學總體研究方法本身的討論就不多了。總的來說,從這些學者、教師的討論分析可看出語言學研究方法中一個大致的規律:從注重定性研究到呼吁有更多的定量研究,再到“理性回歸”——倡導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結合,強調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這在研究方法應用上是一個很好的趨勢,但是對個案研究方法卻沒有給予一定的注意和重視,除了一些關于研究方法的著作(如文秋芳等2004)里會有對個案的介紹,期刊論文中僅有很少提到個案研究,如胡春萍、秦曉晴(2001);孟悅(1993);王立非(1997)等。而通過搜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2001-2010年間,所有核心期刊中,篇名含有“語言”(漢語和方言研究)的個案研究論文有8篇,含有“英語”的個案研究論文有24篇,其中外語類核心期刊《外語教學與研究》上有4篇,《外語與外語教學》有2篇,《外語電化教學》有2篇,《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有1篇,《外語界》有1篇。雖然一些國內學者一直倡導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發展,強調既有質性又有量化的分析與研究,但是為什么教育研究者對于一直在各個領域都被廣泛使用的個案研究方法卻重視不夠?為什么十多年前的結論——“定性研究中,依據第一手資料的研究66篇,占全部定性研究的22%……個案/實地研究極少”和“很少有深入的個案研究”仍可沿用至今?為什么國內關于個案的研究如此之少呢?這與個案研究方法本身的特點,其局限性,以及操作實施的難度有一定的關系。從個案研究的定義可以看出,因為其研究對象或參與者的特殊性,個案研究有四個特點。
(1)研究某一個特定現象的某一或幾個個例。比如研究一個教育現象中的某個學生、某個教師、某個教室、某個學校或某個項目。(2)個案研究是對某個現象的深入研究。這是指研究這一現象時需對這一個例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用多種方法(比如跟蹤觀察、訪談、錄音等)收集大量數據進行分析。(3)個案研究是在完全自然、真實的情況下研究這一現象。個案研究通常是實地調查,研究者要在自然環境下觀察分析參與者,甚至與其交流互動。個案研究不需要像在實驗條件下那樣控制變量,創造情境。從這個意義上講,個案研究方法更具客觀性。(4)個案研究代表了主位的和非主位的兩種觀點。主位觀點指的是參與者對這一現象持有的觀點;非主位觀點指的是研究者對這一現象持有的觀點。個案研究試圖了解的是參與者對這一現象的觀點和體會,而這樣的主位觀點帶有主觀性和個人感情色彩,所以作為個案研究調查實施者的研究者應該保持自己的非主位觀點,并且從理論、概念角度提供一個盡量客觀的就事論事的中立的總結報告。一個跟本文很近的、很好的例子就是高一虹等關于英語教師對研究和研究方法的看法的4例個案研究。在詳細整理了4名教師對研究和研究方法的“主位觀點”后,研究者提供了自己的客觀性的“非主位觀點”,有了中立的、可供他人引用的總結。
與社會科學任何其他的研究方法一樣,個案研究方法是一個系統的質性研究調查方法,在具體的應用和實施操作過程中有自身的缺陷,主要有:(1)很強的真實性就意味著很難組織和控制。(2)個案研究可能是個人的、主觀的甚至是有偏見的。(3)個案結論很容易概括,但是其結論擴大化就非常難了,這可以說是個案研究方法最受質疑的一點。以上所述個案研究的特點和缺陷會使一些英語教育者和研究者望而生畏,因為進行個案研究要求高度真實、自然、客觀,這有一定的挑戰性和難度,要想進行有深遠意義的個案研究則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
提高個案研究應用
然而,個案研究仍然吸引很多教育研究者,主要源于以下六個優點:(1)很強的真實性。因為個案研究通常是實地調查,是在自然、真實情況下的對參與者行為不加修飾和控制的自然表現的觀察研究。個案研究也接受意料之外的未受控制的變量的出現。(2)個案概括性。個案研究概括的可以是某一個例,也可以是從某一個例到某一個群。因為個案研究注重個例的細微性和復雜性。(3)個案研究可以代表多樣性的觀點。因為人的各種行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復雜性和“嵌入性”,個例的觀點會有差異和沖突,但是個案研究允許不同個例之間觀點的多樣性。(4)個案研究可以成為資料庫,使人了解其它類似的情況或個例,也可供后來的研究者重新解釋或參考使用。(5)個案研究資料相比于其它研究報告更具可達性。個案研究結論比較容易理解,并允許讀者自己判斷其含義,可以服務于更多的讀者。(6)個案研究可由一個研究者進行,不需要一支研究隊伍。那么如何提高個案研究應用,發揮其優勢,使其為探討一些語言學習和教育問題提供更深入細致的分析呢?首先,更多的英語教育者和研究者應該對個案研究有足夠的重視,因為進行個案研究同樣是有代表性的,是有助于認識和發現問題的。王立非建議“有條件的教師花一定的時間學習一些外語教學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各種形式的教學研究還是完全必要的”。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語言學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起碼在理論上),“多元化研究范式將成為未來研究方式的主流”,但是目前在國內語言學研究中定性研究的個案研究仍是很少。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研究者擔心自己個案研究的意義,也就是個案研究方法的代表性、概括性問題。所有質性研究都是存在某種程度的概括性問題,個案研究也是。
一般認為,在進行一項研究時,我們最關心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其信度和效度。個案研究也不例外。一些研究者強調研究效度應該適用于包括個案研究在內的任何研究。因此個案研究關于這一特定個案的結論應該被概括推廣到更普遍的情況。然而,另外一些研究者認為個案研究的內部效度很重要,而外部效度則是無關的。因為個案研究與其他研究最大的一個不同點就是前者注重的是發現每個個例的獨特性和復雜性。另外,“在個案研究中,沒有明確的研究總體……正因為個案不是統計樣本,所以它并不一定需要具有代表性”。
個案研究追求的是典型性,不是代表性。“而典型性和代表性不可混為一談”。從這個意義上講,上面提到的“最受質疑的一點”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在語言學研究中,注意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即結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同時,我們應該強調個案研究方法的應用,更深入細致的調查發現語言學習和使用的典型性。正如高一虹等所提到的定性研究中的“個案”也可以量化,“‘1’可以等于一百,也可以等于一百萬”。
個案研究發現可以激發更多的發現。個案研究可以用其質化和深度代替量化,注重少而精而不是多而粗;并且,在某種意義上講,所有的研究都是個案研究。所以教師或研究者不必過于擔心個案研究的代表性問題。在Yin看來,對個案研究進行“數據性概括”是不合適的,但是對其進行“分析性概括”是可行和恰當的。以下三種方法可幫助提高個案研究方法的應用,使其結論更具信度、效度和概括性。
1.聚集法。每個個案研究提供了對某個特定個例、現象或情況的認識和分析,所以很難對所有的個案研究進行總結。但是,可以通過“個案調查法”來總結關于某一類相似現象的多個個案研究。首先,在前面提到的個案研究“資料庫”中找到關于某一個現象所有個案研究,然后按照某個標準進行歸類,整理這類個案研究的分析結論,得出一個關于這一相似現象的相對整體的看法。
2.比較法。聚集法使用的前提是要有大量關于一類相似現象的個案研究。如果沒有一個個案研究庫的時候,就可以使用“質性比較法”。像前面提到的多址個案研究,研究者在進行相關個案研究之前就要有這個比較計劃,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對某一類似現象對不同個體進行多個個案研究,最后進行比較分析和總結。
3.三角驗證法。任何一種資料、方法、研究者都有誤差,只有通過不同的研究者用多個方法收集多個資料從多個角度進行調查分析才能提高可信度。研究者可以嘗試結合兩種或多種研究方法,以檢驗或補充其他方法獲得的資料,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主要有四種方法:資料來源三角驗證,如某個學生在不同場合的語言表現;研究者三角驗證,如不同研究者對某個相同或相似現象調查分析;理論三角驗證,即用不同的理論描述某個現象;方法三角驗證,如不同的個案研究方法(觀察、訪談、文獻回顧等)。質性研究會有過于主觀之嫌,不同的人對同一個資料的理解和解釋會有差異,因此,通過這些三角驗證可以增強資料的相互效度。
當然,在試圖提高個案研究可信度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恰當地使用不同的方法。除了這些主要的方法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如與量化數據結合、長期觀察、反思等來提高個案研究質量。
個案研究是社會學研究中的一種常用的有效的研究方法。正如王寧所分析,個案研究是定性研究的一種,個案研究對象不一定需要統計學意義上的代表性,而是“質的分析所必需的典型性(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代表性,即普遍性)”。他還說“把統計性的代表性問題作為排斥和反對個案研究方法的理由,是對個案研究方法的邏輯基礎的一種誤解”,因為“個案研究方法的邏輯基礎不是統計性的擴大化推理(從樣本推論到總體),而是分析性的擴大化推理(從個案上升到理論)”。
這與Yin的看法——個案研究可進行分析性概括相似。所以,在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的科研方法上關注研究范式的多元性,因為不同的研究方法是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揭示語言及與語言相關的現象,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知世界。據此,我們認為應給予個案研究方法足夠的重視,因為只要個案研究方法應用得當,它可以提供很多其他研究方法所不能得到的信息,提供認識語言、語言使用和語言教學的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