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升本”校園文化的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升本”高校是指,高職高專類院校在經過長期積淀,教學和科研實力和辦學水平達到一定的標準后,經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考核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層次的高等院校。此類高校在“升本”后的校園文化革新是指,高校在相應的戰略指導下完成正式升格為本科院校后,在高校定位、發展戰略、規章制度、組織結構和師生核心價值觀等校園文化方面所做出的相關改革和發展性的調整。目前來看,我國高校在“專升本”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升本后高校的校園文化革新采用的外延式發展模式較多,內涵式發展模式則較少被采用,即文化革新以自然磨合為主,較少進行主動的擯棄、繼承和革新。
一、校園文化革新對于“新升本”高校的作用
校園文化革新是高校升本后迫在眉睫的任務之一,同時也是順利實現高校預期建設目標的重要保障。文化可以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默默影響和改變個人乃至一個群體的思想、行為,使人自發地向著某一方向前進。校園文化對高校師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師生行為存在潛在的導向作用。因此,校園文化革新可以盡量縮短高校“升本”后的“磨合期”,有助于“新升本”高校完成本質上內在的“升格”,達到高校預期建設目標。具體來說,校園文化革新對于“新生本”高校的作用具體如下:
1.導向作用。校園文化是校園群體共同創造并追隨的文化理想。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就是它能夠引導師生員工去追求這一文化理想,實現學校所確定的目標。高職高專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后,因辦學水平、人才培養層級、教育目的等方面產生了質的提升,亟需進行校園文化革新,以便引導高校師生員工向建設合格的本科層次高校這一目標共同奮斗。革新后新的校園文化引導全校師生員工積極參與到本科層次的高校建設活動中,使其在建設學校的過程中逐漸地從內心深處接納新學校、融入新學校,最終實現校與人的“質”的升格。
2.整合作用。高職高專類院校升格為本科層次院校后,首當其沖的即是辦學目標、辦學模式、辦學思想的革新。但是這些要素對于每一所高校來講都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積淀下來的,且已深入人心,并非朝夕可易。眾所周知,辦學目標、辦學模式、辦學思想都屬于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而校園文化可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和改變師生思想、行為。因此通過校園文化革新可以使師生接受校園文化中蘊涵的新的辦學目標、辦學模式、辦學思想,實現高校升格轉型中較少沖突的整合。
3.調適作用。文化革新可以調適高校升格給學校師生員工所帶來的情感上沖擊。人們長期在固定的環境中工作、學習、生活,就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適應性的、較穩定的情感,對環境中的人、物、事產生一定的慣性適應。師生在一所學校長期工作、學習、生活即會對學校環境產生此種情感,在高校升格過程中師生依賴的環境發生改變會造成或長期或短期的不適應,甚至可能會出現師生缺少情感寄托。一旦在此過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懷舊的心理就會變得更加強烈,對新環境的抵觸也會加劇。面對高校升格對師生員工所造成的情感沖擊,就非常有必要盡快進行高校的文化革新,形成新的文化環境、文化體系,使廣大師生員工在新的校園文化里獲得新的情感慰藉。
二、新升本高校校園文化革新原則
校園文化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按影響程度分,可以分為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強勢文化即對學校師生的價值觀、行為模式等方面影響較大的校園文化;弱勢文化則影響較弱。按本質屬性分,可分為優質文化和劣質文化。優質文化即是對外部環境適應性較強,能夠使高校在外部環境變化發展中更好的適應環境,領先其他高校的校園文化;劣質文化則對外部環境適應性、協調性較差。因此,在高校文化革新時應大力繼承和發揚優質文化,使其在新校園中占強勢地位,培植成強勢文化,對劣質文化則給予改良或擯棄。總體而言,在校園文化革新過程中應堅持如下幾點原則。
1.統籌兼顧原則。強勢文化不一定是優質文化,弱勢文化不一定是劣質文化,任何文化都不是完美的。因此,在文化革新過程中不能僅因某些文化是強勢文化就無條件的繼承,而擯棄了其他文化,這樣則會造成一葉障目、顧此失彼,不利于在新的校園環境中形成新的強勢優質的校園文化。在文化革新過程中要對原有的校園文化進行詳盡的剖析,分清原有文化中的質優質劣、勢強勢弱,及其時空特點、歷史局限性,即對新學校、新環境的影響,做到統籌兼顧,實現校園文化革新、升華。
2.主次有序原則。校園文化革新過程中要堅持統籌兼顧原則,但并不是對原有的文化進行全面繼承,搞平均主義,而要在揚棄的基礎上堅持主次有序。在對原校園文化進行深入剖析,分離出優質文化加以繼承發揚,若該類文化是弱勢文化,則應對其進行完善提升,將其培育成強勢文化;若該類文化已經是強勢文化,則對其進一步加強。總之,使校園文化中的優質文化在校園中占強勢地位,發揮主導、引領作用。相對而言其他處于次要地位的文化則減弱其影響力,影響學校發展的劣質文化在革新過程中應堅決給予摒棄。3.發展原則。高校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和社會文化都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因此高校的校園文化亦不是靜止的。校園文化在形成之后,隨著外部環境及社會文化的沖擊也在不斷革新,不斷朝著既定的目標發展。因此,在校園文化革新中,還應該以發展的眼光進行統籌規劃,依據學校生存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的發展規律,借鑒同類高校及機構的先進發展經驗和優秀文化成果,以文化革新為契機,對學校傳統文化重新闡釋,對校園文化進行綜合創新,不斷優化其內部整合力和外部適應性。
三、新升本高校校園文化革新的一般步驟
新升本高校校園文化革新一般采用以下步驟:
1.開展調查研究,確定高校定位。高校的定位要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調研來確定,調研內容主要包括:①高校在國內高校中的地位、發展規劃、文化傳統、規章制度等;②高校的科研狀況;③高校師生員工素質及硬件設施;④高校內部環境的包容能力和承受能力,包括人文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包容力和承受力。對高校的客觀定位,有利于校園文化革新的目標建設。
2.明確文化革新目標,制定文化革新規劃。根據上一步驟確定的高校定位來明確新升本高校校園文化革新要達成的目標,從而制定校園文化革新的短、中、長期規劃。同時還要積極探尋校園文化革新最佳途徑和具體操作方法。在文化革新過程中,這一步驟尤為重要,如果目標制定不合理或規劃不可行,校園文化革新終歸會成為泡影。
3.決定具體方案,展開文化革新。在具體方案制定過程中,要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并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可采用群眾路線、專家意見、領導主持的“三結合”設計小組,制定出校園文化革新方案,最終報校領導審定。以此來保障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群眾基礎,以便于方案的順利推行。開展校園文化革新要在學校中樹立全員共建意識。校園文化的建設和革新不是依靠學校某一個或幾個部門可以完成的,亦不是如當前某些言論所述僅依靠校風、學風建設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取得顯著效果。校園文化建設關系到學校方方面面,與高校中各個部門、環節都密不可分。優質的校園文化的建設依賴全校師生員工,同樣也使每位師生員工受益。因此在校園文化革新中必須樹立全員共建意識,全校師生員工齊重視、齊參與。此外,高校領導班子在校園文化革新中要扮演好倡導者、引導者和宣傳者的角色,因為高校未來發展定位、發展戰略領導最為清楚,學校面臨的問題領導最熟悉,最能夠清楚地判斷需要何種文化氛圍才能引領高校朝著既定的目標發展。
四、新升本高校校園文化革新的適應階段
高校新升格為本科院校后經過文化革新即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校園文化,廣大教職工和原在校學生對于新的校園文化并非能在短期內完全適應,一般會經歷如下幾個適應階段:①興奮期:新的辦學規模、新的辦學層次、新的校園文化這些新鮮的事物總能讓人心潮澎湃,此時廣大師生意氣風發、洋洋得意。②磨合期:新學校在辦學思想、管理模式等方面發生的改變逐漸顯現,師生在工作、學習中種種不適應開始顯現,懷舊情緒開始出現并逐漸蔓延,新、舊校園文化開始產生摩擦。③適應期:師生逐漸適應了新文化、新環境,對新學校的種種管理模式基本能夠適應。④認同期:對新環境、新文化、新的價值理念已經從內心深處認同,能夠在新學校得心應手地工作、學習、生活,對學校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作者:段冠瑋 婁雨 單位:桂林航天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