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解讀文學欣賞的內容和形式范文

解讀文學欣賞的內容和形式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解讀文學欣賞的內容和形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解讀文學欣賞的內容和形式

中學語文課文的教學價值,從學生的學習需要來劃分,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解讀”,二是“鑒賞”。之所以這樣劃分,是基于這樣一種現實,即學生讀一篇文學作品時,一般來說會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讀不懂”,一種是“不喜歡”。與之相對應,文學作品的教學主要就是做兩件事:一是解決學生“讀不懂”的問題,可稱之為“解讀”;二是解決學生“不喜歡”的問題,可稱之為“鑒賞

”。①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中的《聽聽那冷雨(節選)》,意象迭出,意境優美,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教學時宜確定為“鑒賞”取向。“鑒賞”是指“鑒定和欣賞”,限于篇幅,這里只談“欣賞”。

一、文學欣賞的焦點

文學欣賞的對象是文學作品,但是文學欣賞的內容要復雜得多。由于內容是一個層疊蘊涵的復雜系統,因而在弄懂文學欣賞的內容之前,首先要回答一個更核心的問題,即文學欣賞的焦點是什么。文學欣賞到底要欣賞什么呢?我們知道,文學性是文學類文本區別于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的本質特征,換句話說,文學性是文學作品的本質屬性,因此文學欣賞的焦點就是文學作品的文學性。一言以蔽之,文學欣賞就是欣賞文學性。文學作品的特征不同,文學性也會存在差異。以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標教材必修二“慢慢走,欣賞啊”專題中的散文為例,《荷塘月色》以情韻見長,《金岳霖先生》以隱晦取勝,《亡人逸事》以情味奪巧,《聽聽那冷雨》以意境求異。文本所具有的這種特性,正是文學欣賞時“這一篇”區別于“那一篇”的主要依據。文學欣賞就難在既要顧及文本的個性,又不脫離文學作品的共性。

二、文學欣賞的內容

以往的文學欣賞幾乎都是指向言語所表現的客觀世界的美,但是這種文學欣賞并不是指向語文本身。實際上,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欣賞首先是對語文本身的美學性質的開掘,即學生通過一定的語文活動感知、理解、品味言語智慧而獲得審美享受的過程。如果說文學欣賞課的教學指向是欣賞文學性,那么文學欣賞課的教學內容就是從言語智慧出發,欣賞文本的文氣美、氛圍美、情調美、音樂美、繪畫美

文氣美就是語言文本中所呈現的生命力之美。曹丕的“文以氣為主”,就是說作品中生命力的重要性。《聽聽那冷雨》寫道:“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吧那冷雨。”與其說這是散文的語言,毋寧說是詩歌的語言。句子之長,不僅表現出雨之纏綿悠長,而且表現出作者對大陸思念之綿長久遠。透過這些氤氳著云情雨意的綿長句子,我們仿佛聽到了江南潮潮潤潤的潺潺雨聲,看到了游子思歸而不得的踟躕身影,想到了先生望我大陸的繾綣深情。氛圍美就是指語言文本中人與人、人與事、人與景的情感氛圍所流露出的美感。比如《聽聽那冷雨》第6段:“王禹偁在黃岡,破開如椽的大竹為屋。據說住在竹樓里面,急雨聲如瀑布,

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當年王禹偁在竹樓上所享受的這一番清韻雅趣,自有一種天然的清幽氛圍。竹樓內琴調虛暢,詩韻清絕,子聲丁丁然,矢聲錚錚然;而夏聽急雨,冬聽密雪,竹樓外的雨雪聲,恰似伴奏的雅歌,給寂寞的心靈帶來了慰藉。這種內外共鳴的氛圍、萬化冥合的效果,是別處無法領略的佳境。從聲韻上說,“鼓琴”、“詠詩”、“

下棋”、“投壺”尾字皆為平聲,突出動作之舒緩;而“急雨”、密雪”、“瀑布”、“碎玉”皆為仄聲,突出聲音之急促。種外急內緩的生命節奏,既是王禹偁被貶黃岡的生命意識的深層反映,也是余光中先生遠離大陸的文化情結的心理投射。

情調美指語言文本中所呈現的感情的格調之美。就《聽聽那冷雨》而言,作品中吐露出的哀愁的格調、憂郁的格調、凄楚的格調,正是作家以特有的情感灌注其中的結果。比如第5段:“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再籠上一層凄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不論稀疏的雨點還是急驟的雨點,只要是清秋,便充滿了凄涼的情調;襯以枯黃的梧桐與衰敗的荷葉,更充滿了凄清的情調;而一旦將疏雨與梧桐、驟雨與荷葉聯系起來,

則又有了凄楚的情調;而今漂泊臺灣,雨點不僅僅是滴在梧桐上,打在荷葉上,更是擊在身上、敲在心上,直教人凄迷低徊。由“凄涼”到“凄清”,由“凄楚”到“凄迷”,步步為營,層層深入,可謂鬼斧神工。孟浩然的“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與元好問的“驟雨過,瓊珠亂撒,打遍新荷”,在余光中筆下獲得了新的詮釋。

音樂美指語言文本中的節奏、聲韻的和諧之美。藝術是自然的感應,節奏是自然現象的原則,聲音的高低、疾徐、長短、陰陽、向背,均為自然的唱和。比如《聽聽那冷雨》第3段“雨氣空蒙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薄荷的香味”中的“清清爽爽新新”與第7段“至于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中的“輕輕重重輕輕”,以一種相同的節奏表達不同的情趣:前者訴諸嗅覺,后者訴諸聽覺。這種平中見奇的語言節律,均帶有深沉的褒美意味。相比之下,“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撲來,強勁的電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掀起”中的“忐忐忑忑忐忑忑”,則為貶抑之語,瘋狂中見剛強,但其造語渾然天成,仿佛抑揚頓挫的唐詩格律,實乃天才的創造。

繪畫美是指語言文本中所呈現的色彩之美。語言內部的成分能引起人們對事物視覺或聽覺形象的聯想,這就是詞語的形象色彩。比如《聽聽那冷雨》第4段:“云縈煙繞,山隱水迢的中國風景,由來予人宋畫的韻味。那天下也許是趙家的天下,那山水卻是米家的山水。”其中“云縈煙繞,山隱水迢”八字,雖沒有明顯的顏色暗示,但描繪出了國畫水墨淡彩、氣韻流轉的意境。同樣,“杏花,春雨,江南”六字,只是并列的三個詞語,卻讓人想到“夾岸曉煙楊柳綠,滿園春雨杏花紅”的江南,生出“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感傷,以及“杏花時節在江南”的惆悵。這種柔婉之美,自然有別于“駿馬秋風冀北”的粗獷之美。《聽聽那冷雨》是“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柯靈語)。作為文學欣賞,我們的重點不是欣賞客觀世界之美,而是欣賞言語創造之妙,即作家何以創造各種不同的言語形式來表現客觀世界的美。

三、文學欣賞的形式

確定了文學欣賞的內容,并不等于教學實施就能一帆風順。文學欣賞需要自身特有的手段、方式和途徑。由于審美是區別文學與非文學的根本特征,審美性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文學性。從這個意義說,文學欣賞課就是審美課。人是不能自我觀照的,人必須通過對象化的客體(比如文本)來實現這種觀照,人在客體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存在,證實自己的存在:這就是審美。李海林教授曾將學習活動分為兩種:一種是真理學習,它著眼于客體本身的規律和特征,探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屬性;另一種是審美學習,它著眼于客體的主體內涵,追求其中所蘊涵的人性意義以及對人自身的表征和闡釋。從這個意義來說,審美學習是發生在人與自我之間的一種學習行為,這種學習行為不是一種認知,而是一種體驗,是一種自我發現和自我確證。②由此可見,審美就是自審,其主要方式就是體驗。體驗不僅是人的感官的體驗,更是人的心靈的體驗。從感官的體驗到心靈的體驗,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王尚文先生在《走進語文教學之門》一書中,將體驗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讓學生能夠“看到”、“聽到”;二是讓學生能夠“體貼到”;三是不但讓學生能夠“體貼到”,而且能夠體貼到位、透徹。③將體驗分為這三個層次,是很有價值的。既然體驗是存在層級梯度的,那么用什么將體驗推向深處呢?無他,唯感情爾。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朱自清先生說得更具體:“設身處地”是欣賞的關鍵,也就是所謂“感情移入”。教師首先要動之以情,做到“感情移入”,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催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一旦學生也能進入情境,則距離“設身處地”的體驗就越來越近了。在體驗文本的文氣美、氛圍美、情調美、音樂美、繪畫美時,也要注意體驗方式的細微差別。一般而言,文氣美主要通過朗讀來體驗,氣氛美主要通過描述來體驗,情調美主要通過聯想來體驗,音樂美主要通過傾聽來體驗,繪畫美主要通過想象來體驗。通過有限的感知形象,不自覺地感受到更深遠的東西,領悟到那似乎無限的內容,從而提升我們的欣賞境界。體驗說到底是一種心理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以邏輯關系來安排程序,而是以心理結構來安排程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是確定教學程序的依據,教師的教學程序也是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旨歸。實際上,心理程序決定著文學欣賞的內容取舍、詳略安排與環節設計。首先要注意靈活性。在教學實施時,不是按照文氣美、氛圍美、情調美、音樂美、繪畫美的固有順序,按部就班地實施,而是根據學生的反應,靈活地調配資源,優勢互補。其次要注意整體性。在具體的教學中,文學欣賞往往不宜面面俱到地欣賞文氣美、氛圍美、情調美、音樂美與繪畫美,而應有所側重,突出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其他方面可以作為陪襯。再次是講究梯度性。在文學欣賞時,總體上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總之,文學欣賞的手段是審美,方式是體驗,途徑是移情,這一切都要根據心理程序來安排。

四、文學欣賞的關鍵

由于文學欣賞主要是欣賞言語形式,而言語形式主要是為言語內容服務的,言語內容又是由言語意圖決定的,因此,關注言語意圖是文學欣賞的關鍵。拿散文來說,如果對文本表達的情感傾向缺乏準確的理解,就難以真正欣賞到言語的妙處。以《聽聽那冷雨》第5段為例:“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這段文字共有三個句子,許多人都只是關注第一個句子,對后面兩個句子卻視而不見,這恐怕是沒有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的。要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我覺得理解“黑白片”的內涵是關鍵。據余光中先生說:臺灣雨季長,大雨小雨下個不停,雨季無色彩,灰撲撲的,像灰美人來了,所以是黑白片。當時兩岸阻隔,無法交流,無法知道大陸的情況。況且當時大陸正在鬧,深怕來到臺灣,擔驚受怕,心情抑郁,所以又是黑白片。那時有個外國記者安東尼奧尼拍中國片,是關于中國農民、中國山水的,看到這些景象后,心里的失落是雙重的。母親去世了,大陸又回不去了,過去的那些好朋友也已經不見了。心灰意冷,看什么都是灰色的,故而用了黑白片。④作為一篇意蘊豐富的散文,《聽聽那冷雨》有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有對大陸的思念,對故土親人的懷想;有對現代文化取代傳統文化的無奈,更有對傳統文化遭到破壞的隱憂。解而不賞則淺,賞而不解則虛。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欣賞第5段,就更容易走進文學欣賞的堂奧。第一句作者化用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寫的是蔣捷的身世,說的卻是自己的人生。這里有人生沉浮的凄涼,有前塵隔海的凄清,有時代劇變的凄楚,有浪跡天涯的凄迷。筆者以為,這個句子只是鋪墊,后面兩個句子方為真意所在。“鬼”有隱秘、陰險、不測之意,這里的“鬼雨”可能指。若聯系蔣捷“而今聽雨僧廬下”的詩句,極易使人想到“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的詩句,簡直妙不可言。此為一妙。“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該”字別有意味,說明現今之“雨”早已失魂落魄。“雨”字單獨斷開,似乎潛伏著魂兮歸來的呼喚。此為二妙。最后一個分句“窗外在喊誰”冷然收尾,有意與前文脫節,使之形成跳躍的思路,恰恰暗合了作者神情恍惚迷離的狀態,而大陸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那場“鬼雨”正是造成作者“摧心折骨”的主要原因。此為三妙。有了“黑白片”的燭照,我們可以感受得更真切,領悟得更深刻,體驗得更到位。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美是會轉化的,美也是會貶值的。明窗數編在,常與物華新。經典總是常讀常新、常教常新的。只有欣賞到別人不能欣賞到的地方,才能領略到別人不能領略的風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 回复术士的重来人生第一季樱花动漫 | 欧美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观看|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麻豆91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97影院九七理论片男女高清| 婷婷六月天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jizzjizz妇女| 欧美日韩亚洲成色二本道三区|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美女张开双腿让男生捅|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 91福利小视频| 在线视频网站WWW色| 一区二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为什么高圆圆被称为炮架|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212|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男人j进入女人j内部免费网站| 厨房掀起馊子裙子挺进去视频|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黄色aaa级片|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91手机在线视频| 国内a级毛片免费···| 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