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教學英美文學的意義及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學英美文學作品的意義,接著提出了閱讀、理解英美文學作品能力的提高方法,最后闡述了怎樣才能更好的教學英美文學的手段。教海無涯,岸邊戲水,一蠡之測,希望對同仁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英美文學;教學;人文素質;閱讀;理解;交互能力;文化
一、教學英美文學的意義
(1)文學讓生活更加美好、使精神愈發豐潤。文學就是人學,文學創作的來源是生活,又是生活高度的總結、概括與反映,它生動的展現生活風貌與時代精神。閱讀英美文學作品,能夠感受到這種語言背后所蘊含的特色文化、了解到英美民族活動的變遷和發展,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對英美文學的學習,可以了解到英美國家的風俗習慣、社會風氣、風土人情、人文地理與處事之道,可以借鑒經驗和提高修養,可以增加能力、升華智慧;一些偉大的文學作品成為永恒的經典,是世人汲取智慧的源頭,它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感染著人們,影響著一代一代的讀者,讓讀者從閱讀到學習,從欣賞到崇拜,從信奉到皈依。在物質發達處處喧囂的今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我們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清凈心地,升華境界,返璞歸真。這樣,我們就能學習作者的精神,受到感染,學會獨立思考,從而修身養性,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意識形態,我們就能絕世而獨立,擁有高尚的人格、偉大的情操。(2)文學可以提高人文素質。深入接觸英美文學的學生,能開拓視野、陶冶情操,他們能受到很多的啟迪,提高人文素質,獲益良多。文學是世界財富,是取之不盡的寶藏,文學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能讓學生提高閱讀水平,加強語感,增加審美與感知能力;深入接觸英美文學,學習英美文明,開拓創新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是一個卓越的靈魂的高超的呈現,學習文學作品,就是一種心靈的體驗,就是一個感悟的過程。文學是構成提高素質、發展英語人才的重要因素,文學是社會的窗戶,它向讀者展現了風土人情、民族精神、社會演變以及價值觀念和生活特點,人們可以從文學獲得取之不盡的靈感和教化。
二、閱讀、理解英美文學作品能力的提高方法
英美出了一些舉世矚目的作家,比如弗蘭西斯培根、莎士比亞,海明威等等,其作品的文學魅力經久不衰,影響著一代一代的讀者,其哲學思想已成為人類精神寶庫的珍貴財富,我們通過閱讀,能得到不菲的收獲。(1)要養成自我閱讀的習慣。一些高校已經將英美文學作為必修課,但是學生缺少主動學習的習慣,主動的學習才有成功的收獲。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閱讀才會成為一種享受;在閱讀之前,確定一個閱讀計劃,明確每一個階段的學習任務,查閱相關資料,不斷地推進閱讀,對作者有一個詳細的了解,熟悉創作背景,領會作品的內在精神,瀏覽一下其他人對作品的評價,從而能夠端正學習態度。(2)集中注意力,心無旁騖。閱讀要一絲不茍,深入其中,了解作品的個中滋味,這樣就能喜歡作品,去除掉恐懼心理,樹立閱讀的信心,擁有巨大的收獲。(3)耐心閱讀。英美文學作品常常出現生詞和長句,有些人容易產生枯燥感,只有反復閱讀,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有些學生在閱讀中失去耐心,直接跳過一些段落或者語句,從而不能完整地閱讀文學作品,因之難有良好的閱讀效果。(4)一邊閱讀、一邊學習、一邊思考。學習能力強的人,一邊閱讀一邊歸納,找到主旨思想,吸收營養,提升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差的人,不能很好地進行總結和評價,也說不出作品的線索,領會不到作品的精神內在。遇到難以理解的段落和語句,反復思考,不斷推敲,辯證的去理解,端正學習態度,積極思考,明了作品的深層寓意,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提升自身文學修養與整體英語水平。(5)提升交互能力。閱讀是一個交互的過程,不僅僅和作者交互、與作品交互,還要做到文字與圖標交互,眼睛和心靈交互,前后文交互,學生與學生交互,學生和老師交互,這本書和那本書交互,交互能力強,就能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善于交流,就能改善學習效果。
三、怎樣更好的教學英美文學
(1)放棄功利性教學。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年代,經濟繁榮,人欲橫流,英美文學教學中存在很強的功利性。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我們通過學習英美文學作品,增強國際間的交流能力,了解世界,觀察英美社會的過去與現代,培養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感,在教學當中,分數是最低層面的東西,如果一味追求分數,就忽略了高等院校開設英美文學教育的深層次意義,必然舍本逐末,貪小失大,輕重倒置。(2)關注文化因素在英美文學中的重要性。語言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與信仰。教學英美文學作品,接受各種文化知識,體會到各種各樣的作者的個人感情,每一篇英美文學作品,都有它特殊的文學創作背景,深入了解作品的文化內涵,會不斷提升認知能力;學習英美文學作品,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文學作品背后,通過文字了解作品的深層文化意義與內涵,不斷的提升思維、開啟智慧、增強文化經驗,把握作品的價值取向,了解作品所描述的生活方式、宗教與習俗。(3)注重社會文化問題。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它影響著社會文化,也受著社會文化的影響。作為文學作品的重要組成元素,語言文化和社會文化相互影響,舉例來說,我們知道一些新聞,比如“艷照門”,“夜店門”“白血病門”“偷聽門”,這個門,代表著是一種丑聞的概念,那么這個丑聞的意思是怎樣衍生出來的呢?這一定要聯系當時的社會新聞與社會背景:尼克松的辭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水門”丑聞,“門”此前并沒有特殊的含義,這次只是一個英文詞水門大廈翻譯成了中文以后的一個意譯,不過這從這個著名的水門丑聞之后,人們將之延伸,凡是丑聞通通稱之為門,用來借指爆炸性的丑聞,門這個普普通通的字,被賦予了另一層的文化意義。因此,學習英美文學,可以深入了解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背景,其中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4)了解地區社會文化問題。地區文化是由于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而形成的文化特征,這種區域文化的差別,有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區域文化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它涵蓋了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建筑園林、民俗宗教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在維護社會團結民族統一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果不了解區域文化,在學習英美文學的過程當中,必然會有一些障礙,我們舉例來說,學習詩人雪萊的《西風頌》,全詩圍繞作為革命力量象征的西風來加以詠唱,全詩一氣呵成,氣勢雄偉,境界宏大,具有濃郁的革命浪漫主義特色。《西風頌》通篇采用了象征、寓意手法,含蘊深遠,但在我們中國研究中國的文學,我們會發現描述到西風,我們中國的作家和雪萊描述的不一樣,比如王實甫的描述:“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像晏殊的描寫:“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描述得凄涼、凋零,表達了一種壓抑、苦悶的心情;而在筆下,西風還多了一層含義,特指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西方列強;但是在地處高緯度的英國,西風具有非常柔和溫暖、舒適愜意,沒有“凜冽、蕭索、古道西風瘦馬、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的感覺,因此了解了地區社會文化問題之后,這些閱讀困惑會迎刃而解。(5)歷史文化問題。歷史文化因素在文學作品中極具影響力,歷史文化在文學作品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了解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以后,閱讀他們的文學作品,會避免很多的文化障礙問題,能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我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與西方歷史截然不同,如果了解這種歷史發展的差異性,就會更好地進行學習英美文學。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英美文學作品對于學生的文學素養、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及思想教育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適當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閱讀、了解和學習,激發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的興趣,有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付美艷.英美文學教學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2]羅綺倫.論在英美文學教學中加強文學文本的學習.
[3]張輝.建構主義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探索.
[4]范曉紅.英美文學教學與大學生和諧人格塑造.
[5]劉可,王永蘅.新時期網絡環境下的英美文學教學思考.
作者:馮一哲 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