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淺談絲綢文化與唐詩交融范文

淺談絲綢文化與唐詩交融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絲綢文化與唐詩交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淺談絲綢文化與唐詩交融

摘要:唐代是絲綢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絲綢文化與唐詩的滲透交融是廣泛而深入的。在唐詩中不僅浮現了大量的錦、紗、紈等絲綢物事,還濃縮出“綺羅”“尺素”“搗衣”等豐富的詩歌意象,這與盛唐絲綢業高度發達,女性形象頻頻出現和舞蹈盛行等社會因素以及詩人所特有的家庭環境、人生經歷等個人因素密不可分。

關鍵詞:絲綢;唐詩;唐代

古希臘、古羅馬人稱中國為“絲國”,古代絲綢之路影響深遠,絲綢文化源遠流長。細數中國歷史各朝代,唐代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其絲綢文化也是空前繁榮。本篇一方面在追溯絲綢文化起源的基礎上,對絲綢文化的范疇加以界定,論述唐代豐富獨特的絲綢文化,交代唐詩與絲綢文化相交融的背景。另一方面以融合了絲綢文化意象的唐詩為切入點,深入探討絲綢文化與唐詩創作的影響滲透,并剖析此現象形成的主客觀原因。

1鼎盛的唐代絲綢文化

1.1絲綢文化

“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因此絲綢文化也自然帶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它不僅包括絲綢產品、生產工藝等物質層面,也包括其所承載積淀的一定時期內的習俗、文學、藝術審美等精神層面。絲綢文化起源于中國,是屬于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與創造。北方有螺祖飼蠶、南方有蠶神娘娘、湘西有蠶祖傳說、中原有盤古植桑,可見關于絲綢文化的傳說在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積淀。最早關于絲綢的典籍記載見于《尚書•禹貢》,其中記載了絲、織文、玄纖搞、玄纁磯組等諸多絲織品種類,可見此時中國絲綢已經具備了多樣化的發展特點。從考古挖掘角度來看,全球發現的最早的蠶絲制品是在我國浙江錢山漾遺址中出土的絹片,距今約有4700年。到了1927年在我國山西省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繭殼化石,而后的半個多世紀,又先后在我國馬王堆、河姆渡、錢山漾等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絲織品。因此從民間傳說、古文典籍以及考古挖掘角度都說明了中國是絲綢文化的發源地。周代以后,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推行的獎勵耕織政策,使得養蠶繅絲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到了漢代,絲綢之路開辟,絲綢文化走出國門,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創造帶向全世界。無論是浩如煙云以絲綢為主題的詩詞歌賦,還是數量眾多的絲綢文物,都見證了我國絲綢文化輝煌的發展史。可以說絲綢文化伴隨著中華文明產生又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中國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見絲綢文化并不是絲綢與文化兩個意象的簡單疊加,而是飽含著濃重的中國特色,是發展著的,具有時代性的。

1.2燦爛的唐代絲綢文化

唐朝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受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因素影響,唐代也是整個絲綢發展史上的空前繁榮期。無論是絲綢的生產規模、紋飾種類還是織造工藝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其產量之大、種類之繁多、工藝之精密可以堪稱當時的世界之最。在絲綢的對外貿易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通過“絲綢之路”各類絲綢商品遠銷西域諸國,成為了當時中國對外貿易中的主要貨物商品。而在這條中外連結的絲路上不僅有商品貨物的交易,東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此相互交融,并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巨大影響。唐朝的統治者十分重視發展桑蠶絲織產業,在唐代曾有兩項與桑蠶絲織有關的重要制度頒布,即“均田制”與“租庸調制”。均田制”規定,給每個男子百畝田中,必須要有20畝用來種桑?!白庥拐{制”則是以均田制為基礎,規定每丁每年需向官府繳納賦稅并服徭役二十天,如果不服徭役的每日應折納三尺絹或是三尺七寸五分的布來代替,這些法令的頒布在客觀上促進了絲綢產業的長足發展。另外為了更好的管理絲綢的生產織造活動,朝廷還設立了專門的織染署,下設25個作坊,絹、紗、布、綾、羅、綺、錦等各類絲制品都有專門的作坊進行織造,其中還有6個專門的練染坊,每坊只染一二種顏色,共絳、紫、青、紅、白、皂六色[2]。在民間也有指定的“織錦戶”“貢綾戶”為官府進行織造,由于這些制度,促使唐代的??棙I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根據《新唐書•地理志》等古籍的記載可以看出,唐代絲綢種類齊全、色彩豐富,并且由于織造方法的進步,出現了許多前代所不具有的新種類以及新技法。常見的絲織品既有普通的絹、綿,也有用于上貢朝廷的綾、綢、緞、錦等,此外還有富有特色的織成與緙絲。這一時期以錦類最為繁多,有以顏色來命名的白地錦、緋紅錦;有以地區來命名的蜀錦;有以用途來命名的被錦;有以織物紋樣來命名的六破錦;此外還有軟錦、大張錦等眾多種類。這一時期絲綢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制作服飾、充當一般等價物以及作為賦稅收入的一部分。制作衣物是絲綢最主要的用途,由于蠶絲自身柔韌、有光澤、易上色的特點,絲綢服飾柔軟華美具有葛麻服飾所不具有的優點。絲綢作為一般等價物由來已久,在唐代有明確的敕令指出絲綢可充當貨幣。唐開元二十年的敕令指出:“絞羅絹布雜貨等交易,皆合通用。如聞市肆必須見錢,深非通理,自今后,與錢貨通用?!保?]而作為賦稅收入的一部分,絲綢主要用于官員的俸祿賞賜以及軍費的支付,尤其是在唐代后期,用于軍資的絲綢尤多。

2絲綢文化與唐詩的交融

2.1唐詩中的絲綢文化

絲綢生產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文學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融合了絲綢意象的文學作品也是屢見不鮮。《山海經》中就有關于“大樹扶?!钡纳裨拏髡f,《詩經•豳風•七月》中也從文學角度詳盡的描繪了當時養蠶繅絲的絲綢生產過程。尤其唐代,興盛的絲綢生產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的寫作素材,絲綢文化深深積淀于唐代詩人的思想中,并流淌在他們的筆下。絲綢文化與唐詩的交融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唐詩中直接將絲綢物事作為寫作素材,整個作品中都是描寫和歌詠蠶桑絲綢主題的,例如白居易的《新樂府•繚綾》、溫庭筠的《搗衣曲》、張籍的《涼州詞》等;二是將絲綢文化作為一種詩歌意象寫入各類詩作中,成為構成唐詩詩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2.1.1唐詩中的絲織物“我國古代絲織物種類繁多,常見于典籍中的就有錦、綾、羅、綺、緞、紗、絨、纈、緙、絲等?!保?]而唐作為絲綢生產史上的高峰時代,絲綢種類更加豐富多樣,在唐詩中提到的就有帛、繒、絹、紗、綺、綾、緞、錦、羅、織成等。其中“錦”作為唐代最富有特色的絲織品之一,織造工藝繁復,色彩絢麗,堪稱我國古代絲綢織品的登峰之作?!夺屆?#8226;釋采帛》:“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惟尊者得服之?!保?]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錦”的制作耗費人力,價格昂貴,一般作為上層社會所使用的絲織品。這一現象在唐詩中也有充分的體現,崔液《踏歌詞二首》“鴛鴦裁錦袖,翡翠貼花黃?!崩畎住陡信d六首》“錦衾抱秋月,綺席空蘭芬?!眲⑾R南嗪透柁o《白頭吟》“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睆倪@些詩句中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錦”繁復的花紋以及絢麗色彩。而像紗、紈這類飄逸的絲織品則常常與唐詩中的女性形象聯系在一起。如:崔顥《邯鄲宮人怨》“我家青樓臨道傍,紗窗綺幔暗聞香?!表f應物《夏冰歌》“玉壺紈扇亦玲瓏,座有麗人色俱素?!敝軙摇逗鬂h門•鮑宣妻》“但能和樂同琴瑟,未必恩情在綺紈。”在這些詩句中都自然而然地將女性形象與柔美的絲綢織物結合在了一起。在唐詩中很大一部分絲織品被濃縮為絲綢意象,“綺羅”就是常出現的意象之一。雖然唐代生產力水平高速發展,絲綢的生產具有規?;?,但作為一種制作織造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物質產品,絲綢仍舊是價格不菲,對于大部分百姓來說,日常服飾所使用的材料仍是常見的葛、麻一類價格較為低廉的織物,所以“綺羅”作為一種高級絲綢,就代表著一種優越的生活品質。在唐詩中,一是用“綺羅”來代指貴族化的女性形象,如“本是綺羅人,今為山水伴。”(白居易《山游示小妓》)、“明妝帶綺羅。”(鮑照《代堂上歌行》)。二是來代指一種繁華旖旎的生活境況,如邵謁《金谷園懷古》“昨夜綺羅列,今日池館荒。”用“綺羅”一詞寫出了昨日的繁華境地,進而反襯出今日的一片荒涼,“綺羅”意象在詩人筆下有了更為深厚的文化意蘊?!俺咚亍币彩浅T谔圃娭谐霈F的絲綢意象之一,“素”指白色的生絹,“尺素”的本義就是一尺長的生絹?!段倪x•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痹诩埌l明通行前,古人常將文章、書信寫在這方寸間的絹帛上,因此“尺素”也就成了書信的代稱。在唐詩中,一是用“尺素”來遙寄相思,如李白《搗衣篇》“忽逢江上春歸燕,銜得云中尺素書?!庇巫铀紜D相隔千里,只能通過“尺素”遙寄相思。二是出現于贈詩與送別詩中,如劉長卿《送姚八之句容舊任便歸江南》:“尺素能相報,湖山若個憂?!贬瘏ⅰ斗笏杷透]漸入京》:“水底鯉魚幸無數,愿君別無垂尺素?!本墙琛俺咚亍笔惆l詩人與友人間的深厚感情。

2.1.2唐詩中的絲綢服飾在封建社會絲綢最重要的作用還是用來制作服飾,唐代經濟高度發展,文化生活領域自由開放,在服裝方面人們也表現出了高度熱情的追求。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早有通過描寫絲綢服飾來寫女性美的傳統,如《陌上?!贰熬|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痹娙藳]有直接對秦羅敷的容貌進行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寫她所穿著的絲綢服飾來反襯其美麗優雅的形象,唐代詩人也常通過對絲綢服飾的描寫,進而刻畫其筆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唐詩中“羅衣”這一絲綢意象就常伴隨著女性形象出現,如李白《贈郭將軍》:“愛子臨風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羅衣”?!傲_”是絲織物的泛稱,“衣”則主要是指上衣。因此“羅衣”的本義是指用絲綢制作的上衣。“羅衣”作為上層社會使用的服飾面料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女性的華麗之美,深受貴族女性的喜受。因此詩人也常通過對各式“羅衣”的描寫,來描摹其筆下光彩照人的貴族婦女形象,如杜甫《麗人行》“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詩中通過描寫虢國夫人與秦國夫人所著的繡有孔雀與麒麟圖案的絲綢衣裙,來顯示她們光彩華貴、氣度不凡的貴婦人形象。在唐詩中“羅衣”一詞已經濃縮為一種文化符號,成為女性身份的象征,詩人們也常通過這一絲綢物事來暗示人物性別。如魚玄機《游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眱删渲?,“羅衣”就暗指女性身份,抒發了女詩人魚玄機感嘆自身空有才華報負,卻受阻于女性身份無法與須眉爭雄的悵然情懷。唐詩中還有許多詩句通過描寫絲綢服飾之輕薄,來展現女性的纖麗柔弱之美。由于絲綢本身帶有輕薄飄逸的特點,所以對于那些身材纖細的女性而言,身穿絲綢服飾,會更好的展現女性的曲線美。在唐詩中很多詩句通過描寫絲綢輕軟的質地,來襯托女性纖細輕盈的體態氣質,如溫庭筠《張靜婉采蓮曲》“掌中無力舞衣輕,翦斷鮫綃破春碧?!蓖ㄟ^描寫絲綢舞衣之輕薄,突出筆下女性人物嬌柔的體態。

2.1.3唐詩中的絲綢工藝唐詩中關于絲綢工藝的記述也是屢見不鮮,不僅記錄下了各式絲綢工藝,更豐富了詩歌本身的意境與詩意的表達?!皳v衣”是唐詩中代表絲綢工藝的常見意象之一,如李白《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薄皳v衣”即把織好的織物鋪在“砧”上,用杵”敲平,以求柔軟熨貼,便于衣物的裁制,在古代封建社會中,“搗衣”是女子的一項基本技能。在唐詩中“搗衣”題材常與宮怨、閨怨相聯系。王昌齡《長信秋詞》“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衣聲?!鄙顚m之中清冷的秋月下,搗衣聲聲更顯凄涼。戰爭期間男子被迫服兵役,家中思婦只能通過搗衣抒懷。如白居易《聞夜砧》“誰家思婦秋搗帛,月苦風凄砧杵悲?!睆埲籼摗洞航ㄔ乱埂贰坝駪艉熤芯聿蝗?,搗衣砧上拂還來?!碧幪幎冀局鴵]之不去、難以言說的悲苦之情。“搗衣”題材也常與思鄉、懷人等情緒相聯。游子們漂泊異鄉,深秋寒夜,聽得熟悉的搗衣聲聲,心中難免升騰出懷鄉之情。劉長卿《余干旅舍》“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杜甫《秋興八首之一》“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笨傊皳v衣”作為唐詩中的絲綢工藝意象,凝聚了詩人深厚的情感意蘊,豐富了唐詩的情感表達。

2.2絲綢文化與唐詩交融的成因分析

《文心雕龍•時序》中“故知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保?]說明了文學與時代變化之間的密切關系。唐詩與絲綢文化的交融滲透,就契合了這一論斷,而究其成因主要有社會與個體兩個方面,現做逐一分析。

2.2.1社會原因首先,唐代絲綢業高度發達。唐代高度發達的經濟為絲綢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營造了濃厚的絲綢文化氛圍,因此大量絲綢文化意象在唐詩中出現也是情理之中的。其次,盛唐氣象的大環境使然。唐代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文化生活空前活躍,此時絲綢文化便融合其中,成為詩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形式的再現。其三,女性形象的融入。女性形象頻頻出現于唐代詩人筆下,詩人對于女性形象的塑造離不開絲綢服飾的襯托。因此,在唐詩中無論是宮女、思婦、貴族婦女還是歌舞伎的形象總是與絲綢意象相聯系的。其四,唐代舞蹈盛行。唐代社會開放,詩歌樂舞在這片沃土上得到了高度發展。舞蹈衣袂飄飄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服飾質地有著特殊的要求,于是華美飄逸的絲綢服飾成為了舞蹈服飾的最佳選擇。絲綢文化為唐代舞蹈提供了物質基礎,而詩人又從翩躚舞姿中獲得了精神的享受,從歌舞場景中獲得靈感。在詩人筆端,我們看到的就是絲綢文化與唐詩通過舞蹈這一橋梁,相互交融、交相輝映。

2.2.2個體原因除了社會原因之外,詩人所特有的家庭環境、人生經歷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且這種影響又是潛移默化,不易被察覺的。以唐代婉約派詩人代表溫庭筠為例,他這一生落魄無行,以綺情自遣,常流連于歌樓妓館的浪子經歷,拉近了他與歌妓們的情感距離,因此在他的詩中有大量的女性形象出現。溫庭筠將絲綢意象作為刻畫女性外在形象、開掘內心世界以及描寫居所環境的重要工具,并以工筆細描的手法著力刻畫她們的服飾之美。如《舞衣曲》“藕腸纖縷抽輕春,煙機漠漠嬌峨嚬。金梭淅瀝透空薄,剪落交刀吹斷云。”薄如蟬翼的透明絲絹,從“金梭”到“煙機”的描寫,都足見舞妓服飾之精良。不僅是華美的絲綢服飾,所居住的環境也離不開絲綢意象的裝點,因此在溫庭筠的詩中也常出現如“織錦”(“織錦機邊鶯語頻”)、“衾枕”(“夜長衾枕寒”)“屏風”(“晴碧煙滋重疊山,羅屏半掩桃花月。”)等意象。文學是反應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唐詩創作所蘊含的豐富的絲綢文化,主要歸因于社會生活對文學創作的巨大影響??傊?,絲綢文化深深積淀于唐代詩人的心中,這為唐詩的創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的寫作素材,從唐詩中所呈現出的種類繁多的絲綢織品,我們一方面可以看到高度發達的唐代絲綢產業,另一方面也是對唐代絲綢文化的生動記錄,是唐代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的反映。社會文化生活的多個領域也都受到了絲綢文化的深入浸染,由此形成的深厚的絲綢文化底蘊,在唐代以后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發展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1533.

[2]李林甫,等.大唐六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2:575.

[3]王溥.唐會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901.

[4]袁宣萍.中國絲綢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249-279.

[5]劉熙,畢沅,王先謙.釋名疏證補[M].北京:中華書局,2008:150.

[6]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675.

[7]李明偉.唐代文學的擅變與絲綢之路的影響[J].敦煌研究,1994(3):135.

作者:王偲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综合亚洲图片综合区| 香蕉大视频在线播放持久|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小说| 你是我的女人中文字幕高清| 美女解开胸罩摸自己胸直播| 国产又黄又爽胸又大免费视频 | 女人18片免费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欧美黑人XXXX高潮猛交| 免费v片在线观看|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三级电影网站| 黄床大片30分钟免费看| 国产福利你懂的| 6080一级毛片| 国色天香论坛视频高清在线| gⅴh372hd禁断介护老人|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欧美天天综合色影久久精品|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精品免费视频一卡2卡三卡4卡不卡 | 天天综合天天做| 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日韩一级黄色影片|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极品性放荡的校花小说|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艳片欧美精品|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