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總體要求。生態文化產業是生態文明理念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產物,是建設生態文化的有效途徑,是發展生態經濟的重要內容,是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潮流。江西目前正處在“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關鍵階段,如何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的引領下,發揮江西生態文化資源的優勢,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科學發展是當前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生態文化與生態文化產業的內涵
1.生態文化的內涵。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中精神成果的重要內容,是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存共榮的生態意識、價值取向和社會適應。它包括生態哲學、生態倫理、生態美學、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文化載體和生態制度[1]p308。生態文化在價值觀念上,強調對自然的平等態度和充分的人文關懷;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實現路徑上,努力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新道路;在目標追求上,關注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2]。生態文化的物質載體既包括森林、濕地、草原、荒漠、綠洲、山川、湖泊、河流、極地、海洋、島嶼等地球自然生態系統,也包括城鎮、鄉村、田園等人工生態系統,還包括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園區、綠色企業等生態產業系統。
2.生態文化產業的內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態文化與經濟、科技以及旅游等相融合,便產生了生態文化產業。生態文化產業是以生態文化為引領的、為社會公眾提供生態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低碳創意產業。具體地講,生態文化產業以生態資源為基礎,以文化創意為內涵,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生態產業為表現形式,以提供多樣化的生態文化產品和生態文化服務為主,向消費者傳播人與自然和諧的文明理念,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主要包括森林文化產業、竹文化產業、花文化產業、茶文化產業、濕地文化產業、生態文化旅游等。作為傳播生態文化、提升人的生活品質、創造財富以及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綠色增長的新型文化產業,生態文化產業既具有文化創意的特點,也有綠色生態的功能;既有經濟產業的屬性,也有融合發展的特征。
二、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的重要意義
2015年3月6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江西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走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鞏固提升江西生態優勢,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2]。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有利于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有利于實現江西綠色崛起,有利于提升生態文化軟實力,對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均具有重要意義。
1.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是建設美麗中國、綠色江西的重要抓手。生態文化產業是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重要現。大力發展生態文化產業,生產豐富多樣的生態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的客觀要求。強調:“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生態環境越來越珍貴。我們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方式,并從中創造新的增長點?!保?]發展生態文化產業,是江西生態文明建設新的增長點,是建設美麗中國、綠色江西的重要抓手。
2.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江西綠色崛起的重要舉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態系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生態文化產品的稀缺性正在凸顯。生態文化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生態負面影響小等鮮明特征和優勢,不但有助于發揮江西生態資源優勢,提高資源利用率,還有利于促進江西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江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既讓人民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享受生態文化發展的成果,也順應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是實現江西綠色崛起的重要舉措。
3.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是提升江西生態文化軟實力、改善江西形象的重要載體。江西省作為全國中部欠發達的地區,與東部相比,文化軟實力還有待提高。江西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文化產業,有利于推動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實現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和循環發展;有利于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推動江西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生態文化產業是生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提升江西生態文化軟實力,進而提升江西文化軟實力,是樹立綠色江西、生態大省形象的重要途徑。
三、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的對策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生態文化建設方興未艾,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初見成效。但是,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文化產業實力還不強,生態文化產業發展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生態文化資源優勢還未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面對江西發展升級和綠色崛起的新形勢,解放和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生產力,提升江西生態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是新形勢下推動江西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課題。
1.重視生態文化宣傳,增強全省綠色發展的生態文化意識。雖然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不斷推進,但生態文化尚未成為主流文化,生態道德尚未普遍植根于人民大眾,相當多的人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還有待提高,尤其是良好的生態文化消費意識還未建立。因此,要大力宣傳生態文化,充分利用承載生態文化的生態資源,把江西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自然博物館等作為宣傳陣地;充分利用傳播生態文化的現代媒介,把電視、廣播、報紙、圖書、網絡等媒體以及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社區等作為教育渠道。通過大力宣傳生態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倡導低碳生活和節約意識,增強生態憂患意識和生態責任意識,引導人民理性消費、健康消費和綠色消費。
2.加強統籌規劃和政策扶持,加快江西生態文化產業發展。江西正處于經濟加速發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提速攻堅期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升期。2014年11月,《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獲國家正式批準,標志著江西省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生態文化產業是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重要方面,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考慮生態文化事業與生態文化產業、生態文化產業與紅色文化產業、城市生態文化產業與農村生態文化產業、生態文化遺產保護與生態文化資源利用等方面的關系。要加大對文化發展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打造生態文化資源轉化的政策引擎和制度平臺,在土地使用、貸款發放、稅收減免、財政金融等方面給予傾斜,推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3.加大改革與創新的力度,增強江西生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江西生態環境優良,生態區位重要,生態資源豐富。除了豐富的森林、濕地、山川、湖泊、河流等地球自然生態資源,還有可觀的茶葉、花果、竹子等資源。推動江西由生態文化資源大省向生態經濟強省的轉變,需要深化改革和自主創新,增強江西生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要努力改革生態文化產業的投融資體制,進一步激活生態文化市場。要加快培育文化市場主體,扶持重大生態文化產業項目,增強生態文化產品生產能力,打造生態文化產業品牌。要充分挖掘江西森林文化、花果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生態文化旅游等發展潛力,著力打造文化、生態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生態文化產品,增強生態文化產業的活力。
4.注重人才培養和集聚,為發展江西生態文化產業提供智力支持。生態文化產業作為文化與高科技高度關聯的領域,對專門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構成有著特殊的要求。近些年來,江西文化人才隊伍雖有所擴大,但是,適應高新科技環境和多種產業需求的文化管理人才、文化創意人才、旅游開發人才、文化資本人才和國際文化交流人才缺乏,特別是高素質、復合型的生態文化產業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江西生態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創新生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培育江西生態文化產業品牌,提高江西生態文化軟實力,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抓緊培養和引進善于開拓生態文化新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懂得生態經濟經營和文化產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適應生態文化產品走出去需要的國際化人才。
作者:鄧顯超 楊章文 單位:江西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