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書畫鑒定學對象和范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有兩個層面:實證的層面和理論的層面,而理論層面是其研究的重點。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對象的特征主要反映在這些方面:多學科交叉性特征、應用理論性特征、中國傳統審美特征和美學特征。作為美術學學科的一個門類學科,中國書畫鑒定學涵蓋了中國書畫鑒定實踐與中國書畫鑒定理論研究的廣泛領域。
[關鍵詞]中國書畫;鑒定學;學科;藝術
“學科建制是對話語的限制。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命題,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特殊的概念系統,通過學術體制確立知識一理解模式,它強調在特殊的語境中討論理論問題,而不是先驗的假設問題的答案,推行非語境化的脫離實踐的本質主義的思維模式。”任何學說之所以能成為科學,就因為有其自己明確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穩定的研究角度、獨立的學科立場等等。中國書畫鑒定學是人文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美術學學科的一個門類學科,涵蓋了中國書畫鑒定理論與中國書畫鑒定實踐研究的廣泛領域。由于中國書畫鑒定學所涉學科門類眾多,且又是一門邊緣學科,其研究對象有其自身的顯著特征,中國書畫鑒定學屬美術學范圍,但又不局限在美術學范圍。
一、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對象
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具有兩個層面:實證層面和理論層面,而理論層面是其研究的重點。也就是說,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對象不僅僅是中國書畫作品和書畫的真偽鑒別行為,其研究更注重指導鑒別中國書畫真偽實踐的基本理論和原則。中國書畫鑒定學還關注相關學科、分析著名鑒定家的鑒定思想和藝術思想。但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和指導書畫鑒定理論的研究。中國書畫鑒定學是一門既關注鑒定實踐更注重鑒定學理研究的學問。
(一)實證層面
在實證層面上,中國書畫鑒定學著重于中國書畫作品、中國書畫鑒定的手段和方法的研究。
1.中國書畫作品
顧名思義,中國書畫是指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據此我們可以把中國書畫分為中國畫和中國書法兩大類。書畫作品既是書畫鑒定的對象,在某種意義上又是書畫鑒定的依據。因此我們還可以把中國書畫進一步分為真品和贗品兩大類,真品包括無爭議的真品、有爭議的真品、贗品包括無爭議的贗品、有爭議的贗品。
中國畫又稱國畫,指在中國民族的土壤上長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體系的中國民族繪畫。它是用毛筆、墨以及中國畫顏料,在特制的宣紙或絹素上作畫。隨著繪畫題材的開拓和觀眾審美要求的提高,體裁分科相應細致。按表現手段和技法可分為:工筆、寫意、勾勒、沒骨、設色、水墨等畫法;按幅面樣式可分為:立軸、橫卷、冊頁、扇面等款式;按題材內容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
中國畫十分重視筆墨,運用線條、墨色和輕重彩色,通過鉤皴點染,干濕濃淡并用,來表現客觀物象的形體結構、陰陽向背;并運用虛實疏密結合和“留白”等手法來取得巧妙的構圖效果。中國畫的空間處理也比較自由靈活,即可以用“以大觀小”法,畫重山疊嶂;也可以用“走馬看山”法,畫長江萬里。中國畫特別講究“形神兼備”、“氣韻生動”,不但主張要“外師造化”,而且還要“中得心源”,中國畫在畫面上還題寫詩文,加蓋印章,將詩文、書法、篆刻融為一體。
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征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它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就書寫對象而言的字體,如篆、隸、真、行、草;二是就書寫風格而言的書體。如顏(真卿)體、柳(公權)體、歐(陽詢)體、趙(孟煩)體等。
書法用筆至關重要,是對提按、藏露、轉折、輕重、緩急、方圓等矛盾關系的掌握和運用,忌浮滑輕薄。書法的美在于字里行間的氣勢、節奏、韻律及其所傳達的意興情緒。
在中國書畫鑒定中,專家們往往運用“目鑒與考訂”的方法。所謂目鑒,就是鑒定者用眼睛去審視分析作品,在審視用筆用墨的個性特點中感悟被鑒定對象所反映出來的時代風格與個人風格,以及與此相關的印章、款印、紙張、裝裱形制等。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中國書畫作品,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研究掌握書畫作品的筆墨、結構章法等的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來研究和闡述鑒定作品真偽的方法。
2.鑒定的手段和方法
中國書畫鑒定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主要包括:
(1)風格鑒定法;(2)文獻著錄鑒定法;(3)款印題跋鑒定法;(4)公安文檢鑒定法;(5)鑒定的手段的現代化研究,如數據庫的研究與建立、計算機掃描技術、激光拉曼技術、熒光光譜、顯微紅外光譜和能譜技術、文檢破案技術、DNA技術、心理分析技術等運用于中國書畫鑒定;(6)書畫作偽手段的研究,鑒定書畫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雙管齊下地去認知書畫,即一方面要精熟書畫構成要素本質性的東西,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從古至今,尤其是當代最常見的書畫作偽具體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在掌握傳統鑒定方法的同時,我們有必要及時地將現代化科技手段綜合運用于書畫鑒定實踐,使中國書畫鑒定盡可能量化和數字化。將我國傳統的經驗鑒定成果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盡快改變單純依靠個體經驗和眼光的現狀,建立以傳統經驗鑒定與科技手段相結合的中國書畫鑒定科學體系。科技斷代,經驗斷人,實現經驗加科技的兩條腿走路模式,使中國書畫鑒定這門學問更科學、更系統、更可信。(二)理論層面
在理論層面上,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中國書畫鑒定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它包括:
(1)中國書畫鑒定的研究方法,如哲學唯物辯證的研究方法、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實證的研究方法;(2)中國書畫鑒定的心理機制探索,如中國書畫鑒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圖式、心理定勢、潛感覺;(3)中國書畫鑒定的基本理論,如風格學、文獻學鑒定、文字學、文檢學、美術考古學等的鑒定理論;(4)中國書畫鑒定史和中國書畫作偽史;(5)中國書畫鑒定家的鑒定思想研究;(6)中西繪畫鑒定異同的分析研究;(7)中國書畫鑒定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研究等。中國論文聯盟編輯。
應當指出,鑒定書畫真偽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不能等于書畫鑒定學科理論的研究,它只是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的對象之一。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成果不能僅僅指向具體操作過程中的方法和手段,而應是中國書畫鑒定學科的本體確立。
站在宏觀的學科立場上看,具體作品真偽對錯的爭論解決不了整個中國書畫鑒定行業中存在的實質問題。真偽的結論是一個應用的結果,它一定會受制于應用過程中的思想支配與理念掌控,而后者才是目前中國書畫鑒定界最為關注的重點。中國書畫鑒定家除了對具體作品具體細節的真偽考證和分析外,還應具有宏觀的、歷史的思維方式和明確的學科意識。中國書畫鑒定學應該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探尋相關學科文化背景的支撐,構建學科框架,引導中國書畫鑒定實踐操作進入有序的發展狀態,中國書畫鑒定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應是當務之急。
當代書畫鑒定,已介人了更多的高科技成分,鑒定知識的更新是現代鑒定活動中不容忽視的。目前的中國書畫作偽在使用現代科技方法上,已經走在了鑒定工作的前面,中國書畫鑒定領域較之以前更加復雜。中國書畫鑒定越來越依賴當代科學技術是大勢所趨,它已經從側重文科的專業,轉向文理兼備且越來越依賴理科的一個學科。扎實的文史功底,一定的科技知識,是未來中國書畫鑒定師必備的基本素質。中國書畫鑒定要盡快改變傳統的師徒相傳的現狀,實現中國書畫鑒定人才培養的制度化、科學化。我們只要制定出合理的、科學的、規范的課程,做到理論與實踐不脫節,就能培養出既懂理論又能實踐的合格的中國書畫鑒定人才,以改變書畫鑒定人才知識構成的現狀。而這一切,只有在中國書畫鑒定學理論的探索和研究基礎上進行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二、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對象的特征
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對象所涉及的學科相當廣泛,許多相關學科都是研究中國書畫鑒定學必不可少的參照。中國書畫鑒定學既可以運用自己特有的方法進行研究,也可以借鑒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書畫鑒定學又是一門與眾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中國書畫鑒定是在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藝術背景下發生、發展的,經歷了經驗式辨識、感悟式品評、散論式理論敘述和概論式學科構建的演進過程,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鐫刻著深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印記。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對象有其自身的顯著特征。
概括起來,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對象的特征主要反映在這些方面:1.多學科交叉性特征;2.應用理論性特征;3.中國傳統審美特征和美學特征。
(一)多學科交叉性特征
學科交叉是科學上產生重大發現的重要途徑之一。科學發展的歷史表明,科學上的重大突破、新的增長點至新學科的產生常常是由不同學科的彼此交叉、相互滲透而產生的。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當代科學發展的主要特點之一,當代重大的科學問題往往很難歸為單一的學科,多數是交叉性的,多學科協同、交叉體現著當代科學的總體水平。
美國科威爾(Colwell)博士對學科交叉的意義作如下評述:“學科交叉的聯系對學術的發展是絕對根本的,科學各部分之間的交界是最令人興奮的。”
20世紀中葉以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滲透,同一科學系統內各具體學科也互相滲透,學科分類越來越細,規范性越來越強,學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礎上走向新的綜合,傳統學科之間互相作用、互相結合而形成的交叉學科層出不窮,推動著人類的文化和科技向著更深遠的目標前進。
中國書畫鑒定是隨著中國書畫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隨著書畫作偽手段的多樣化而多樣化,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而融入現代科學技術元素,并隨著相關學科的發展而逐步系統化和學科化。中國書畫鑒定學同其他相關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對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也必定是多角度的、多學科的理論綜合。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的內容實際上廣泛涉及除美術學以外的其他眾多相關學科領域,例如,哲學唯物辯證法把中國書畫鑒定納入到唯物辯證的科學范疇;風格學把傳統重經驗、重直覺的中國書畫鑒定歸入到重依據、講方法的現代軌道;文獻學是中國書畫鑒定的支撐;心理學探索中國書畫鑒定的心理機制,對中國書畫鑒定心理機制的探索,將有助于我們深化中國書畫鑒定學理論研究;比較藝術學是中西繪畫鑒定比較研究的鑰匙;圖像學有助于我們正確釋讀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品,在研究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品的時代風格、文化內涵等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倫理學有助于我們研究中國書畫鑒定過程中的倫理道德問題;法律學有助于我們研究和制定中國書畫鑒定的法律法規;管理學有助于我們探討對中國書畫鑒定的管理途徑和方法;教育學有助于我們研究和制定中國書畫鑒定才人的培養規劃;計算機等高科技領域學科有助于中國書畫鑒定手段現代化;等等。這些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和可用知識都給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以積極的啟迪。
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越來越依賴當代相關學科,相關學科的發展為中國書畫鑒定學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和實踐上的基礎。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對象呈現出多學科交叉性特征。
(二)應用理論性特征
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理論最終是要具體地應用于中國書畫鑒定實踐的,指導中國書畫鑒定辨真偽、明是非、判優劣,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理論是指導中國書畫鑒定實踐的理論。因此,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理論應該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切實管用是衡量其理論價值的主要標尺。
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理論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來源于實踐,又能正確指導實踐,而理論到底是不是正確地指導了實踐以及怎樣才能指導實踐,一點也離不開實踐的檢驗。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理論來源于中國書畫鑒定實踐,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理論只有經過中國書畫鑒定實踐的檢驗才能證明其有效性、可信性和科學性。
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理論與中國書畫鑒定實踐不能脫節。如果脫節,不僅會影響中國書畫鑒定學的學科構建,還會影響中國書畫鑒定學理論對中國書畫鑒定實踐的指導作用。在研究中國書畫鑒定學理論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對象的應用理論性特征,防止和克服唯理論。
中國書畫鑒定學理論在中國書畫鑒定實踐中要不斷地剔除錯誤、發揚科學的觀點,從而使書畫鑒定理論逐步得到完善。“人類認識的歷史告訴我們.許多理論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經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了它們的不完全性。許多理論是錯誤的,經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其錯誤。”隨著中國書畫的多樣化、作偽手段的多樣化,中國書畫鑒定的手段和方法也必將多樣化。這就需要我們時刻關注中國書畫鑒定實踐中所碰到的新問題,不斷總結和研究新的書畫鑒定方法和理論。“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理論研究和建立離不開中國書畫鑒定實踐,中國書畫鑒定實踐離不開中國書畫鑒定學理論的指導。因此,我們既要加強中國書畫鑒定的理論研究,把中國書畫鑒定從經驗的積累上升成為一門具有先進科學體系的專業學科,以指導中國書畫鑒定;同時也要注意其可操作性,切實能對中國書畫鑒定實踐起指導作用。否則,理論就只能成為空談,毫無價值可言。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對象具有應用理論性特征。
(三)中國傳統審美特征和美學特征
在中國古代美術文獻中,常常把畫評、畫史、畫論結合在一起進行探討。例如南齊謝赫的著名批評著作《古畫品錄》開頭就對畫品即繪畫評論做出概括:“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接著對繪畫的功能和作用發表見解:“圖繪者,莫不明勸誡,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這段話便是他的美術觀念和繪畫理論的表述。謝赫提出的繪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這六條標準成為后世繪畫品評的根本原則,也成為我國古代美學理論的重要內容。中國古代畫論常將史和批評融會其中。傳統的中國書畫鑒定也往往把鑒與賞相融一體,鑒中有賞,賞中有鑒。
中國書畫鑒定離不開中國書畫。中國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眾多不同風格的藝術流派。而各個歷史時期審美風格的形成,又和不同時期的文化背景、書畫美學思想、審美風尚、審美觀念的演變有關。歷代的書學、畫學思想和品評標準深深影響著各種書畫風格流派的發展。中國古代的書畫美學理論常常緊密地聯系著書畫家的創作實踐,反映了書畫家的創作觀和審美觀。各種理論在書畫藝術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逐步形成了中國書畫的美學體系。概括起來,中國書畫的美學思想比較集中地反映在這些問題上:中國畫重要的美學原則——顧愷之的“傳神論”;中國畫獨特的審美標準——謝赫的“氣韻”說;中國畫“心”與“物”交融的辯證藝術觀——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畫意境美的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中國書法的“陰陽辯證”觀和儒釋道審美思想。
書畫的“格調”歷來是中國書畫作品的特殊要求。古人把中國書畫分為四品: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以逸品為上。逸品崇尚意境,神品注重學養,妙品追求靈氣,能品講究趣味。顯然,書畫鑒定者既要能分辨書畫真偽,又要能給書畫作品定個高下。因此,中國傳統的書畫鑒定往往把真偽判斷與藝術欣賞混為一體,中國書畫鑒定的主要任務是辨真偽、明是非、判優劣。中國書畫鑒定滲透著中國傳統審美特征和美學特征。
三、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范圍
中國書畫鑒定學是人文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在美術學范圍,因此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主要在美術學范圍內進行。作為美術學學科的一個門類學科,中國書畫鑒定學涵蓋了中國畫書鑒定實踐與中國書畫鑒定理論研究的廣泛領域。
美術學是人文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藝術學科的一個門類學科,涵蓋了視覺造型創作與美術史論研究的廣泛領域,是藝術學領域的支柱學科之一。美術學是一門研究美術現象及其規律,研究美術歷史的演變過程、研究美術理論及其批評的科學。在這一界定中,美術學的基本研究對象包括美術史、美術批評與美術理論。
(一)中國書畫鑒定學與美術史
美術史是由美術史家和歷史學家或考古學家對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美術作品、美術文獻、美術遺跡進行探討、發掘、研究,客觀地揭示一定的美術作品在材料、時間、內容、形式上的特征,考證和發現新的美術史實,揭示美術發展的歷史過程和基本規律的一門學科。
美術史不單是關于美術的文字記載的歷史,更是美術作品流傳的歷史。具有圖像意義的書畫作品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記錄,是美術史家研究美術史的重要文獻依據。西方美術史家潘諾夫斯基一語道破美術史與書畫鑒定的關系:“鑒賞家可說是言簡意賅的美術史家,而美術史家則是言猶未盡的鑒賞家。”
1.書畫鑒定是美術史研究的基礎。美術史研究美術作品、美術家和美術流派等。就中國美術史而言,歷代豐富的書畫品評、書畫史、書畫著錄等都是美術史研究的重要文獻資料。中國古代繪畫史資料,自從唐代張彥遠完成第一部古代繪畫史《歷代名畫記》以來,在宋代有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后世還有不少繪畫方面的著述,都是研究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史的重要材料,但“文字記錄最多只不過用比喻和較抽象的形容詞句來敘述或描寫當時繪畫風格,所以給讀者的印象是模糊的。”比起文字記載來,傳世的書畫作品是研究美術史,包括藝術發生發展、藝術風格等的更直觀、真實、可信的第一手資料,是評價和研究美術史的主要依據。作為古代文化遺跡之一的歷代公私收藏的書畫藝術品在經過自然和人為的摧殘后,能夠幸存下來的已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但即使這極少的一部分,也是真假糅雜,良莠不齊。自從有了書畫作品,也就有了書畫作品的仿制和作偽,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傳世書畫作品的確切年代難以認定。這種真偽混雜的狀況,嚴重困擾著美術史證據的真實性。因此,對書畫進行鑒定也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如果我們無法確定傳世作品的真實年代、真實作者及其風格,就無法在對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的準確認知基礎上進行美術史的研究。金維諾先生在《書畫鑒定與美術史研究》一文中說:“沒有經過鑒定的無確定年代的作品,則無從建構真實而完整的時代風格。因此說書畫鑒定是美術史研究的基礎,為時代風格與個人風格提供可信的材料。”從事美術史研究如若沒有一定的鑒別書畫真偽的能力,就會不得要領,甚至出現嚴重錯誤,美術史的論述就不可能確切。具有基本的書畫鑒定能力,有助于美術史研究者發現新的美術史研究資料和拓展美術史研究的新領域。
2.美術史為正確斷代書畫作品提供了史實依據。中國畫脫離建筑和雕刻演變為單幅的卷軸畫,成為獨立的藝術欣賞品,還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的。如果簡括地歸納中國繪畫發展的特點,可以看出:(1)中國畫的發展由帶功利性的目的發展到趨向于藝術性的追求,強調筆墨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由宋至元,尤為明顯);(2)繪畫從以描寫宮廷貴族生活的人物畫為主,發展到以更適合中國畫工具性能和抒情寫意特點的山水、花鳥(特別是便于脫略形跡的山水畫)畫為主,以至自然景物成為主流性題材,敘事性的成分逐漸減少,情趣性的成分逐漸增多;(3)從以寫景為主到以寫情為主,從重在客觀真實到重在主觀遣興;(4)從重色到“以墨代色”、“墨分五色”(焦、濃、深、淡、清)使水墨清潤成為文人畫的審美風尚,這又同由工筆到寫意、由裝飾性到寫意性,從具體到抽象的發展趨勢有聯系;(5)繪畫工具從絹本到紙本的變化促進了中國畫的風格演變。
書法的結構章法也因時代的變化和個人的用筆習慣的不同而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如宋代四大書家的書風,突破了“二王”書風的統治,變唐代顏、柳肅穆莊重為輕快活潑,恣肆放達,以意為書,使人耳目一新。
鑒定時如果發現書畫的題材、結構、章法、筆墨特性等時代顛倒或不合個人面貌,就要懷疑作品的可靠性。而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我們扎實的美術史知識,美術史研究是每一位從事書畫鑒定研究者的必修課。從事書畫鑒定研究不能不懂美術史,不能不了解作品的時代風格和書畫家的個人風格,不能不了解其藝術價值。掌握系統的美術史知識,才能在書畫鑒定研究中進行科學的審理和判斷,真正做到去偽存真。
3.美術史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們研究中國書畫鑒定史和書畫作偽史,美術史的分期方法對中國書畫鑒定史和作偽史科學分期有著一定借鑒意義。任
何歷史現象的發生都有其客觀的歷史原因,放寬學術的視野,鉤沉中國書畫鑒定的歷史,總結古代書畫鑒定家的鑒定思想和方法,重審中國書畫鑒定產生的原因,這對中國書畫鑒定學學科構建有著重要意義。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古代書畫鑒定家的鑒定思想與今天中國書畫鑒定家的鑒定思想之間,是一種互為銜接、承上啟下的關系。
楊仁愷先生認為“書畫鑒定學既包括美學和歷史兩種內涵,最終目的在于判斷書畫作品的真贗”,“鑒定學的任務,是探究書畫藝術作品本身的內在實質,它又與美術史緊密相接……(判斷)作品(真贗)是研究歷史(美術史)的基礎。”美術史研究側重評定作品的時代風格與歷史價值,梳理美術歷史發展的脈絡并研究其邏輯原因,研究美術的發展規律,尋找對宏觀歷史的解釋理由,它關乎現象而不涉及對錯,而書畫鑒定卻是科學地判斷一件美術作品的年代和真偽。從本質上講,美術史與中國書畫鑒定具有互為基礎的辯證關系。中國書畫鑒定和美術史互相促進,就能使彼此更具有科學性。
(二)中國書畫鑒定學與美術批評
美術批評是指美術批評家在美術鑒賞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批評方法與原則,對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風格、題材、內容進行品析、評判,揭示其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
1.美術批評離不開書畫鑒定。美術批評不涉及書畫作品的真偽,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美術批評家不需要具備鑒別書畫真偽的能力。美術批評是以理性活動為特征的科學分析、論斷活動,美術批評需要符合客觀規律性。美術批評必須以美術鑒賞中的具體感受為出發點,因而優秀的批評家往往具有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情感體驗,同時應當具備鑒別作品真偽的眼力,才能真正認識和把握美術作品的成敗得失,真正打動讀者,說服讀者,真正發揮批評的作用。試想,美術批評家如果對書畫真偽莫辨、優劣不分,而卻對作品洋洋灑灑地作批評,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鑒定書畫真偽的能力是美術批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
2.書畫鑒定需要美術批評的幫助。美術批評的主要任務是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同時也包括對各種美術現象諸如美術作品、美術運動、美術思潮、美術流派、美術風格、美術家的創作以及美術批評本身等的考察和探討。風格是鑒定中國書畫的主要依據,它包括時代風格、個人風格和地區風格,時代風格若能從美術類型、流派、思潮諸方面,由小到大地了解,就能掌握一個時代的主要脈絡。通過美術批評,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美術類型、美術流派、美術思潮,更好地把握時代風格、地區風格和書畫家的個人風格。
3.美術批評的研究內容和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中國書畫鑒定學同美術批評一樣,需要在中國書畫鑒定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美術學、美學、哲學、風格學、文獻學等相關學科理論對中國書畫鑒定實踐作科學系統的分析研究,從而為中國書畫鑒定實踐進行科學的理論指導。因此,中國書畫鑒定學可以借鑒美術批評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構建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理論,研究中國書畫鑒定理論批評和書畫鑒定理論批評史。
(三)中國書畫鑒定學與美術理論
美術理論是對美術問題的理論探討,通過對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及設計藝術等作品及美術家、美術創作、美術的功能與作用、美術的基本特征、美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風格、美術鑒賞活動、美術的審美特征、美術和其他藝術的異同點等內容的研究,揭示美術的普遍特點與規律。美術理論在狹義上主要是指美術基本原理,在廣義上則可以包括美術美學、美術哲學、美術心理學、美術社會學等內容。美術理論雖然也包括美術鑒賞,但其主要任務是揭示美術作品的普遍特點與規律,注重賞,不注重作品的真偽,更不會對中國書畫鑒定的規律和理論進行深入探討。
1.美術理論的研究方法對中國書畫鑒定學理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中國書畫鑒定學的學科構建離不開美術理論的指導。中國書畫鑒定的理論是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的重點。中國書畫鑒定學理論是對中國書畫鑒定實踐的理論探討,需要通過對書畫鑒定的發生、發展規律、書畫鑒定的方法原則、書畫鑒定的風格和流派、書畫鑒定的心理機制、書畫鑒定的倫理道德、書畫鑒定的法制法規以及美術社會學、作品風格、美術流派、美術特征、中西藝術比較等內容的研究,揭示中國書畫鑒定的一般規律性。這些研究內容在很多方面和美術學理論研究極其相似,因此,美術理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對中國書畫鑒定學理論研究具有一定的參照作用。美術理論是對美術的基本原理進行探討的理論,無論是廣義的美術理論,還是狹義的美術理論,都對中國書畫鑒定學的學科構建具有指導作用。
2.美術理論修養是中國書畫鑒定的必備。中國書畫鑒定離不開對中國書畫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風格、作品的基本特征、書畫家、書畫創作等的把握。而這些也正是美術理論深入探討研究的內容,因此,一定的美術理論修養對中國書畫鑒定是必不可少的。
3.鑒定書畫真偽的能力和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方法也是美術理論研究的必備和參考。美術理論研究美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風格、美術作品的基本特征等,但不涉及真假。如果美術理論研究者面對贗品而不知,那自然無法揭示其普遍特點和基本規律,其研究成果是不能說服人的,不可信的。因此,鑒別書畫作品真偽的能力也是每一位美術理論研究者必備的。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對象具有多學科交叉性特征、應用理論性特征、中國傳統審美特征和美學特征,因此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方法,也必定是多角度、多學科、理論和實踐并重的。這種多角度、多學科、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為美術理論研究所借鑒。
從本質上講,美術史、美術批評、美術理論是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的基礎,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主要在美術學范圍內進行。但由于中國書畫鑒定學所涉及的學科相當廣泛,許多相關學科都是研究中國書畫鑒定學必不可少的參照,因此,中國書畫鑒定學又是一門與眾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范圍的擴大、不局限在美術學范圍是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中不容忽視的。
不斷深化對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對象、研究主體和研究范圍的認識,是構建中國書畫鑒定學學科體系的重要前提。只有這樣,中國書畫鑒定學的研究才會像阿拉丁神燈那樣燭照中國書畫鑒定學學科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