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聲樂藝術的范疇及美學特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以中國母語為背景。我國大多數人使用的都是以漢語為主,而中國聲樂藝術的歌詞創造所使用的就是漢語。漢語語言本身就是以聲、調、韻為基礎的,漢語這些特征使漢語本身具有某種旋律性的特點,所以,中國聲樂藝術從創造到歌唱的過程中都要以漢語特征為基礎。
2、以中華民族地方音樂風格為特征。從中華民族音樂風格的角度對當代中國聲樂藝范疇進行分析,其風格特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演唱風格,就是指演唱者根據作品的型式、審美要求和思想內涵,通過演唱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聲技巧將其特征表現出來;其二,創作風格,是指創造者在創作的過程中,使用了中國傳統音樂風格手法和傳統音樂風格發展手法,同時加入了中外音樂創作元素。
3、以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審美標準為依據。廣大觀眾的審美觀既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但是在一定的時期內,觀眾的審美觀也可以在一定的實踐保持相對穩定,這就是各種聲樂作品形成的根源。傳統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已形成了獨特的審美特征,而現代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傳統的真善美審美理念上不斷發展,是科學的技術方法、民族風格和強烈時代氣息三者的高度結合。
(一)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音樂美學思想基礎中國聲樂藝術受音樂美學思想影響比較深刻,中國美學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而且中國是一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神會,對于人倫關系非常重視。同時中國還是一個藝術國度,因而結合藝術創作、藝術鑒賞以及研究藝術規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音樂美學思想。
(二)聲情、詞情、曲情相結合的情感美學特征詞情是人們在欣賞樂曲中的歌詞所產生的感情,曲子中的歌詞是對某一事物的描述或者是對于某種心情的闡述,從歌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創作者當初在創造這首曲子時的感情和心理變化。歌詞是曲子的基礎,沒有歌詞作為寄托,單純地曲調只能給人以空洞的感覺。曲情是作者運用音樂的基本組成因素:節奏、旋律、調式、復調和配器等進行有機的組合,并在這個過程中融入情感。音樂音調要與語言的音調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完美體現出音樂創作所賦予的情感內容。聲情是曲子通過歌唱從而將內在的感情所表達出來,只有通過歌唱才能將文本上的歌詞以不同的曲調所闡述出來,通過歌唱人們才能從聽覺上體會這首曲子所要表達的意思。人們對于聲音都比較敏感,所以使用何種曲調將樂曲展示給人們是非常重要的,準確把握曲子的聲情,才能更好地完成曲子。
(三)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相結合的創造性美學特征所謂的古為今用就是目前的民族聲樂藝術仍然沿用傳統的音樂藝術,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方面給予了創新,既有一致性,也有差異性。從歌詞、曲調還是唱法上都進行了改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傳統音樂藝術一直都是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源泉,傳統的音樂藝術中的優秀思想一直被保留下來。
洋為中用體現的是中西結合。20世紀初,西洋美聲傳入中國,當時人們對于西洋美聲與中國美聲融合這一問題引起了很多爭論,這些爭論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傳統的封建思想造成的。隨著中國不斷進步,在接受外來文化上,中國的態度不斷發聲改變,積極去接受外來文化中好的部分。
作者:盛文峰 單位:遼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