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體育人文素養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模式化體育教育削弱了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
當前教育的首要地位是學生能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使得課程教學主要關注對知識的傳授,“灌輸”式的教育觀念也只能讓學生被動服從與接受,特別是在結構主義的制約下,體育課程的學習模式、教學模式、問題解決模式等,甚至學生的創造性活動也被納入模式。天真活潑的學生被管理在一個安靜與井井有條的課堂秩序上,標準、規范、客觀的教育,教師為學生達標而教,學生為達標而學。學生的教育被帶到到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中,刻板的知識失去了其應用價值。當然這樣的灌輸不可缺少,但這不是主張教條主義的教育方法。
2體育課程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之優勢
2.1體育課程能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是素質教育的理念,也是人文素養教育的內在要求。體育課程作為塑造人的一種重要途徑,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提高運動技能、增強體質,同時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運動的競爭性、對抗性、應變性、靈活性,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此外,學生通過體育活動不僅能夠使機體得到鍛煉,還能舒緩學習上的緊張壓力,對生活充滿信心。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關心、學會愛人,以完善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造就人格之美。
2.2體育課程能培育學生的生命意識體育課堂關注學生生命,灌輸學生生命意識,是尊重學生生命及其存在價值的真正體現[3]。正因如此,體育課程要發揮自身特有優勢,通過體育課堂建立起積極的、健康的生活,樹立學生健康意識,給學生提供認識精神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使得個體的生命獲得“真正的健康”。同時體育課程的體驗性決定了與學生個體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存在著必然聯系,要擔負起樹立學生生命意識的職責,科學引導學生了解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正確地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視生命、善待生命。
2.3體育課程能培養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樹立公平、公正觀念現代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共處”,這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一個人發展的必然要求。體育課程的實踐性決定了運動中的競爭與對抗,不僅體現競技上的交鋒,更是對手間情感與思想上的交融。體育課程中教師可以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協調合作與公平競爭并存的環境,提高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公平、公正是體育運動的靈魂,否則體育運動的規則與標準將變得毫無意義,競技場上將會毫無秩序,競技風氣也會失去正義和誠信。因此體育課程中要給予學生公平、公正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與公平競爭的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3.1“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為指導思想的體育課程目標人文素養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以追求“以人為本”為靈魂,終極目標是培養人的完整性發展。體育來源于人文精神,又反過來推動人文精神的發展,體育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4]。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指導思想不僅只關乎學生“健康第一”,而且更要追求“以人為本”為原則,尊重學生主體,豐富學生內在,重視學生自身修養,最終培養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要確立學生“以人為本”的教育指導思想,重視學生身體正常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人格塑造,強調學生自身的人文修養。
3.2倡導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體育課程目標要培養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就要倡導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兩種教育目標的融合,不要局限在科學教育層面,而更要重視精神層面,體現培養自由全面發展的人。當然體育課程的人文價值也離不開體育知識技能與各種各樣的身體練習,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思想加以融合,形成多元化的課程目標體系,更好地貫徹終身體育理念,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而奮斗。因此體育課程目標不僅要強調科學性,也要重視學生的人文性,這就需要體育課程目標注重科學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彰顯對學生人文素養教育。
3.3呼吁重視學生生命教育的體育課程目標因為有生命的存在,教育才具有意義,生命教育則更能體現出教育的本質。然而我國當代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如:吸毒、自殺、自殘等對自身生命的漠視;施暴于他人等對他人生命的輕視;虐待動物對異類生命的摧殘等[5]。這些不良行為都源于生命教育的缺失,折射出我國青少年缺乏對生命的正確認識,以及當代學校對生命教育的缺失。體育課程表現出“生命在于運動”的真諦,正是培養學生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敬畏生命的具體途徑。因而要培養學生懂得生命安全防范意識、救護知識,提高生命認識,加強生命意識,增強生命活力,領悟生命之美,實現生命存在的價值。
3.4弘揚儒家傳統文化“人文”思想的體育課程目標儒家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人文素養教育強調“以人為本”的今天,弘揚儒家傳統文化的人文資源是促進全民族人文素養提升的選擇,也是塑造學生人文素養的精神支柱。儒家文化中的“仁愛”核心思想,既要學會愛人、學會尊重人,又要有和諧的社會人際關系,還要學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更要樹立起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感。所以學生要從中汲取營養,滋養中尋覓人生存在的價值,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完善人格,升華自身價值,使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程所帶給他們的傳統文化底蘊,提升自身人文素養。
4結語
鑒于當今學生的人文修養、精神狀態及社會品質,該文對中學體育課程目標忽視人文素養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為中學體育課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新思路和方向。面對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充分挖掘和利用體育課程資源,學生在實踐中接受人文教育,避免單純理論教育的抽象、刻板、灌輸等教育方式,促進體育課程與人文教育的契合,加快提升我國中學生的人文素養。
作者:李花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