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實踐基地建設的目的意義
1.目的:
大學生參與企業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提高實際動手能力,既豐富了實踐性教學環節,也提升了學生就業素質,有利于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校企合作,共同把實踐基地建設成為學生認識企業、職業與社會的一個窗口,以及企業了解人才信息、提高人才培養效率的一個平臺。建設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實踐基地,在企業文化中,可以有效結合學生的親身經歷來培養學生的敬業、艱苦奮斗和腳踏實地的職業道德精神,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意義:
(1)建立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實踐基地,實踐育人,完善了大學教育的育人機制。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目標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教育內容注入了鮮活的思想、知識,在進行政治教育的同時,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精神教育、誠信教育以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大學生深入社會實踐活動,才能適應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內容變化發展的要求,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代性,也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為大學生所接受,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避免傳統的實踐基地的局限性。以往的實踐基地是只是單純的學生專生實習的場所,注重的是學生的專業技能,而忽視了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將學生的專業實習場所同時建成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實踐基地,能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豐富多彩的素材,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優秀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職業素質、職業規范的教育。
(3)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和社會適應能力。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全面迅速的發展,人才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院校,所培養的大學生最終都要走向社會,大學生在踏進校門之后,除了要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外,最需要的就是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強弱,影響著他們今后的就業和發展。建立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實踐基地,就是讓學生在企業進行專業實習期間了解企業發展的歷史、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企業精神等企業文化,使學生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圍繞企業最需要什么樣的人,什么樣人的職業生涯會有突破性的發展,即從職場需要和大學生就業、生存、發展需要雙方為著眼點,開展敬業、忠誠、守信等職業道德素質的教育,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和社會適應的能力。
二、國內研究概況、水平和發展趨勢
現狀:新一輪的高校實踐基地建設改革研究,是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研究的新課題,實踐基地建設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為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各高職院校進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但在實踐尤其是基地建設模式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更談不上形成系統的實施和改革方案。趨勢:當代的大學生,是未來知識經濟的中堅力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這一代人的手中實現。同志在北京大學一百周年校慶的講話中,向所有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向全國各界青年提出了四點希望:“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這是對青年一代的深情囑托。“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證其成為德才兼備人才的重要措施。而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特別重視實踐基地建設,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的社會化過程。
三、實踐基地建設的實踐意義實踐意義
(1)通過建立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實踐基地,為學生接觸社會、接觸實際、接觸生活、深入理解理論提供了空間,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由理論到實際;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現實的理性思考,強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外與社會的接觸,增強了教學活動中所傳授的理論觀點對學生的影響力,并在這一過程中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參與性,開闊了他們的眼界,鍛煉了他們的能力,加深了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認同感;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現實的理性思考,從而培養了他們關心社會和奉獻社會的意識,錘煉學生思想,提高了學生素質,增強了服務于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和建構高職院校實踐育人的新模式,并以此新模式作為手段和新平臺,為推動高職院校實踐基地建設的實用性發展提供基礎條件。四、主要研究內容和目標
1.研究內容:
(1)充分利用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資源拓展實踐教育基地,實現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合作、實踐育人。就是要充分整合我們學校、社會的教育力量和教學資源,形成對大學生校企共育的有效合力的一種有益探索。
(2)新形勢下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如何培養。就是將專業實訓實習基地同時作為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實踐基地來建設,因地制宜地利用各專業院系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這些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和依托,并與各專業院系學生的實習、實訓結合起來,共同完成。
(3)職院校實踐育人模式的開展,重點要解決的是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有機地結合。
2.研究目標:
通過校企合作、實踐育人模式的實施,充分利用專業實踐基地的功能,將專業實踐基地作為“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的平臺。以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和“思政課”教學基地為依托,充分發揮實踐教學應有的效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實習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全社會營造大德育教育體系,有效、持續地推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踐育人的功能。
作者:蘇學會單位: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