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漢語教學中的孝文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孝”作為人類共同的感情,各個國家對孝都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孝作為中國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歷史的厚重度、理論的系統性和其烙入骨髓的深刻性都是其他文化所無法比擬的。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的碰撞往往令教師措手不及,如何正確地闡釋中華文化并為外國人所理解和接受,是每一個對外漢語教師應當深思熟慮的。當前孝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研究還為數不多,而且大部分也是在文化因素的教學中有所提及。陳逸飛在其碩士論文《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孝”的教學設計》中為“孝”從漢字到文化的教學做了系統的設計。葉劍華的碩士論文《中華傳統文化核心范疇“孝”的語義分析及文化闡釋》通過對“孝”字義項的分析來闡釋每個義項包含的文化蘊意。
韓笑在研究對外漢語教材中文化因素的選擇時指出“我們的教材中應致力于宣傳一種吸收中西方文化精髓的推崇個性自由和平等的人格,追求平等積極進取的新的孝文化觀?!眲⒍谄浯T士論文《針對中級外國學生的<論語>思想文化教材編寫設計》中提及儒家“孝”思想的教學中應注重中西對比,其對《論語》的教學編排對“孝”的教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王艷麗研究了朝鮮漢語教科書《訓世評話》中孝文化的素材并探源其在中國典籍中的出處,分析了《訓世評話》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編排特點,對于我們文化教材編著有很大啟示。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孝文化研究成就
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已對中華傳統文化表現了極大的關注,有的學者甚至提出了文化主體論,這體現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自覺。孝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在對外漢語文化因素的研究中已初露端倪,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拓展。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孝文化研究不足
對外漢語中的孝文化研究還十分欠缺,尤其是針對性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在文化因素中有所提及。因此孝文化傳播存在以下不足:(1)理論性不足。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和指導,缺乏理論會導致實踐的無目的性和無計劃性。對外漢語孝道缺乏理論研究,傳播的原則、內容篩選、途徑構建等皆缺少論述。(2)系統性不足。構建系統的傳播模式和課堂教學范式是目前孝文化傳播亟待解決的問題。(3)實踐性不足。對外漢語教學本身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孝道的教學如何正確合理地開展,需要研究者針對課堂教學實際制定可行的計劃?,F有的研究也未能注重中外的差異,沒有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對孝道傳播做出合理的具體的揚棄和編排。(4)方法較單一。當前研究的方法單一,大多局限于文獻研究法等常見方法,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豐富研究方法,如采用跨學科研究法等方法,從而擴展研究視野,豐富研究成果。
四、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孝文化研究展望
以孝文化為載體,以歷史發展為脈絡,以文獻研究法、歷史分析法、跨學科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方法為手段,以文化學、歷史學、傳播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為理論基礎,堅持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理想與現實相參照的原則,從中西孝文化對比和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在廣泛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考查當前對外漢語教學中孝文化傳播的現狀,發現其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構建孝文化的傳播模式,從而使孝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為傳統文化弘揚于海外以及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做出貢獻,理應是未來對外漢語教學中孝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這一方向的研究至少具有以下5方面重要價值:其一,對于中西孝文化的發生學比較,有助于厘清中西孝文化的原生性差異;其二,對于中西孝文化的核心內涵比較,有助于在世界視野中透視中國孝文化的獨特品質;其三,對于孝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傳播現狀的分析,有助于明晰對外漢語教學中孝文化傳播的當下方位及未來走向;其四,對于孝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傳播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對外漢語教學中孝文化傳播的具體實踐和理論構建;其五,系統研究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孝文化傳播問題,有助于中華文化的推廣和中國形象的塑造。
作者:李瑩瑩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