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漢語教育視域下的傳播學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今的中國,無論是經濟地位還是政治地位在國際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而中國文化軟實力也在國際社會中倍受重視,成為國際社會最具影響力的文化之一。在這種形勢之下,對外漢語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必須充分發揮傳播媒介的強有力途徑,推動對外漢語教育在國際社會中的發展。本文就傳播學的視角下,首先對對外漢語教育的相關理論進行了分析,之后對傳播方式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最后將如何開展傳播學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育給予了相應對策,希望對外漢語教育能夠取得更高更有效的成果。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育;傳播視域;傳播方式
一、傳播學與對外漢語教育的聯系
從20世紀之后。我國出現了傳播學這門新的學科,而傳播學真正在高校中作為正規課程授課,也不過只有半個世紀而已,如今這一學科影響力巨大,傳播學已經成為新聞傳播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在傳播學視域下分析對外漢語教育過程中有傳播者和受眾,傳播者可以是漢語教育教材的作者、漢語教育授課的教師、漢語教育節目的工作人員等等,而受眾可以看作學習漢語的學生。對外漢語的傳播,就是傳播者利用傳播媒介,通過在交流活動過程中,將漢語信息傳播給受眾(漢語學習者)。傳播者通過對受眾的背景信息初步了解,對將要傳播的漢語信息進行判斷和挑選,再通過對傳播媒介進行選擇,最后受眾群體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篩選和反饋等一系列活動,其中任何一項都會直接影響對外漢語教育的傳播效果。
二、對外漢語教育傳播媒介的傳播方式分析
(一)紙質媒介的傳巧方式分析紙質教材是一種最為普遍的傳播方式,是將所要傳播的相關文字和圖片通過印刷技術印在紙張上,并將其裝訂成冊,通過相關部門的審定之后大量的印刷出售,最后以紙質書面的形式將信息傳播給受眾。由于紙質教材是平面的,所要傳播的文字或圖片都要按照規定進行排版,這就導致紙質教材在受眾群體面前會受到關于頁面限制的影響[4]。另外,在平面空間內,人類的視覺選擇會因其而受到很強的影響,受眾在閱讀紙質教材時,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和有需要的內容進行閱讀,同時也有自主放棄閱讀的可能性。這體現出了紙質教材的不足之處,反過來看這一點也是紙質媒介的優點,例如,漢語教育在電視或廣播媒介的傳播過程中,受眾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或者聽不懂的情況,并不能夠選擇直接跳過,也不能自由的安排播放順序獲取信息。所以紙質教材這種傳播方式讓受眾能夠自由控制所傳播信息,給了受眾足夠的選擇自主權。對外漢語紙質教材還存在另一點弊端。因為紙質媒介受平面空間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和系統性,每一本紙質對外漢語教材所要傳播的內容全部閱讀之后,受眾需要不斷的去購買新的對外漢語教材,這樣才能夠接收到新的知識。
(二)廣播媒介的傳播方式分析廣播傳播是對外漢語教育較為直接的方式之一,廣播通過相關設備將漢語聲音符號利用無線電波信號傳送給受眾群體,受眾通過使用收音機來接收電波并將其還原為聲音,不但可以提高受眾者的漢語發音,同時對聽力水平也會有很大程度的幫助[4]。廣播傳播中的主持人員必須通過國家嚴格的普通話標準考核,因此在漢語的發音、語序、語調等方面非常精準,這為受眾群體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和范本。但是,廣播媒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受眾群體是通過聽覺來接收傳遞的信息符號,不存在視覺上的直觀性,導致受眾只能通過想象力去還原接收的信息內容,這一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定的誤解和偏差,對于初學漢語的受眾群體來講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廣播媒介傳送的信息內容不能夠進行保存或反復播放,每個受眾的背景不同,而廣播媒介所傳送的信息量不能滿足每一位受眾者,由此可見,相較于其他傳播媒介,廣播媒介在進行對外漢語教育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三)互聯網傳播方式分析如今,網絡也走進千家萬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互聯網對于傳播媒介技術來講,也是一次翻天覆地的重大變革,互聯網通過科學手段將聲音、圖片、文字和影像等各種傳播符號一并收至麾下,其最大的優點在于,傳送的信息內容不受空間限制,可以無限量的復制存儲,通過各種設備,例如手機、電腦等廣泛的傳播。互聯網能夠讓受眾群體在接收各種信息內容時,提供給受眾群體最大限度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對外漢語在傳播中,互聯網的種種特性照比其它傳播媒介更加具備無法超越的優越性,尤其是智能時代的到來,通過互聯網可以共享漢語優越的教學資源,還可以通過相關設備進行遠程漢語教學,這為一些時間上不是特別充足的受眾者提供了良好的受教環境[5]。另外,通過各種在線平臺,為受眾者提供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使傳播者與受眾群體能夠更好、更及時的進行溝通。例如,微信群就是通過文字和語音兩種方式,有效的為受眾群體提供更為方便、有效的傳播形式。如今,部分對外漢語已經開展了互聯網媒介傳播,并且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相信在未來,互聯網媒介會成為對外漢語教育重點開發的對象,使漢語在國際語言文化交流活動中地位更加穩固。
三、加強傳播媒介下的對外漢語教育對策
(一)増強傳播媒介與受眾的互動“教育”其實就是一個發送與接收的互動活動,建立和加強傳播媒介和受眾的互動是提高對外漢語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互動”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到,就是雙方都要有積極配合對方去參與活動,在對外漢語教育教學中,實現傳播媒介與受眾的良好互動,是達到共贏的最有效途徑。首先對于傳播媒介來講,傳播者要了解要“互動”的重要性,增強傳播者的互動意識。在對外漢語教育教學過程中,傳播媒介要通過互動形式來了解受眾的背景,對于受眾提出的任何評價與反饋內容,一定要做到及時回應并改進傳播行為,最終達到漢語教育教學的高效傳播;另外,作為受眾,在互動活動之中,在接收到更多漢語教學內容的信息之后,要積極表達自己的主張或看法,通過呈現自身的能力來兌現學習漢語的價值。所以,在對外漢語教育教學中,漢語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互動意識,積極探尋促進媒介與受眾互動的有效途徑。
(二)探索全媒體互動模式拓寬互動渠道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入到了新的境界,媒介融合將不同形式的媒介呈現出相互融合優勢互補的趨勢。“全媒體”是將各種表現形式如文、聲、圖、光等全部以立體綜合形式運用并展示出對外漢語教育的教學內容。所以,在未來,對外漢語教育教學活動中,漢語教育工作者們應該將重心放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之上,將各種傳統媒介與全媒體傳播媒介高效的整合運用,繼續研究探索全媒體互動模式,為更多的受眾群體提供更好更有效的學習平臺,例如,網絡平臺、手機互動、電視真人秀等多種互動渠道,讓受眾在多種活躍的媒介互動中提升漢語水平[6]。
參考文獻:
[1]王祖嫘,吳應輝.漢語國際傳播發展報告(2011-2014)[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2]謝小麗.傳播學相關理論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3).
[3]趙金銘.國際漢語教育研究的現狀與拓展[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04).
[4]陸儉明.漢語國際傳播中的幾個問題[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3(03).
[5]崔希亮.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與展望[J].語言文字應用,2010(02).
[6]胡正榮.傳播學總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218.
作者:武擎昊 單位:遼寧何氏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