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稻生產工作通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今年以來,氣候變化極為異常,農業災害頻繁發生,糧食生產形勢極為嚴峻。據統計,全市早稻栽插面積只有150萬畝,比去年減少15萬畝,而且苗情不好,中稻育秧進度慢、秧苗素質差,農民生產和管理的積極性不高,水稻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為穩定水稻生產,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現就進一步抓好水稻生產緊急通知如下:
一、要切實加強領導,千方百計穩定水稻種植面積。水稻是我市主要糧食作物,各地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抓好今年水稻生產的艱巨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自覺性和主動性,把抓好今年水稻生產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主要負責人要親自安排部署,分管負責人要具體抓落實。要把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到戶、落實到戶、兌現到戶,千方百計穩定并提高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各地要努力擴大單季稻和雙季晚稻種植面積,使水稻種植面積在去年的基礎上有所增加。要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分解任務,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責任到崗,任務到人。
二、要狠抓早稻栽插、中稻育秧工作,力爭中稻種植面積擴大。為了實現全市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580萬畝以上、總產突破240萬噸的目標。一是要抓好早稻栽插關。當前早稻栽插已經接
近尾聲,各地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秧苗,做好秧苗的余缺調劑,力爭多插,插足插好,提高栽插質量。二是要育好一季稻秧苗。在山區,一季稻育秧已經結束,對于少數低山區,可以補育生育期短的早熟一季稻或者用早稻雜交稻實行早翻晚、早翻單栽培;對于中等海拔的山區可以利用適宜生育期品種實行直播栽培;在丘陵地區和畈區,中稻已經進入育秧高峰期,各地要組織好種子,做好宣傳,引導農民多育秧、育好秧,擴大育秧面積,為擴大一季稻種植面積做好準備;對于來不及育秧的農戶,要推廣水稻直播栽培,力爭消滅拋荒田;對于沒有勞動力的農戶,要推廣免耕輕簡栽培技術,減少用工和勞動強度。三要積極推廣再生稻栽培。對于只種一季早稻的農戶,要督促他們蓄留一季再生稻,爭取多種多收糧食。全市要擴種一季稻15~20萬畝,力爭達到265萬畝,努力實現早稻減少一季稻補。
三、要積極鼓勵規模種植,堅決扼制土地拋荒現象。為了既不影響農民外出務工,又要確保我市水稻種植面積的穩定,各地要采取各種措施來引導和鼓勵農民實行土地規模種植,努力減少土地拋荒現象的發生。尤其是鄉(鎮)、村、組的干部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的引導、協調和服務,及時幫助解決規模種植大戶在生產和經營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要認真落實“誰種誰受益,種多少補多少”的糧食生產補貼政策,使良種補貼政策成為調動農民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同時,各地要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扶持規模種植大戶,對成效顯著的種糧大戶要實行表彰獎勵,在農村相關評先中優先安排種糧大戶。
四、要抓點帶面,全面開展水稻高產創建示范活動。各地農業部門要研究、試驗、示范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模式,開展水稻高產創建示范活動,建立高標準的科技示范園區,使之成為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科技示范基地、培訓基地和輻射基地,以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各地要組織一批農業專家開展科技攻關,根據各地的稻作類型,開展雙季稻年畝產噸糧、一季稻年畝產700公斤的高產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有關技術研究,形成配套栽培技術模式,在全市進行推廣應用。在高產創建活動中,要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首席專家負責制,通過技術與行政有機地結合,加速水稻高產創建實施步伐。同時,各地要積極發展以稻谷流通、加工、轉化為核心的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提高水稻精深加工率。
五、要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各級政府要整合各種涉農資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各地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農業項目,加快建設步伐,盡快發揮效益。對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在貸款、稅收、用電等方面的政策要給予優惠和傾斜。要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鼓勵集體或個人投資入股參加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建設,發展水稻生產產業化經營。同時要將農業綜合開發、耕地地力恢復和土地平整、測土配方施肥、良種補貼等項目進一步向水稻主產區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