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力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申領問題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積極鼓勵人口增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嬰兒潮。當前,“50后”人口2.03億、60后人口2.40億,且陸續已達到或即將達到退休年齡。最近幾年,我國每一天都有接近25000人進入到60歲以上老年人的行列。從企業退休職工的增長速度來看,如果按照全國每年凈增長620萬退休人員計算,全年252個工作日,平均每天為24800人辦理退休,幾乎每一秒辦理一個退休。以我國當前的年齡結構來看,顯然正面臨一場退休的洪流。具體到電力行業,同樣也在出現職工的退休高潮。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幫助職工進行基本養老保險申領,讓其“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值得深入研究。
人事檔案管理不規范,重要信息核準難人事檔案對于員工個人而言,有著非常強的法律效用以及其他材料所不具備的原始憑證作用,是其實現就業、職稱評比、離退休手續以及各種社會保險辦理的重要依據。其中,“三齡兩歷一身份”(三齡”是指年齡、工齡、黨齡;“兩歷”指學歷、工作經歷;“一身份”指干部身份。)信息是人事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核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對人事檔案尤其是“三齡兩歷一身份”的審查,是職工退休審批的重要環節。但實際工作中,電力企業50后、60后職工的人事檔案審核卻是問題重重。一是個人信息不準確。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核準前,需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職工檔案進行審核,以確認職工相關信息。但是,實際審核過程中發現,電力企業50后、60后職工檔案材料存在內容填寫前后不一、記載不實、審核不準、格式不對等問題,特別是干部的“三齡兩歷一身份”填寫隨意性大。職工人事檔案內容記載的不準確、不統一、甚至是不真實,為基本養老保險的核準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二是檔案資料有缺失。由于企業以前檔案管理意識不夠強,保管條件和設施比較落后,再加上檔案工作人員不斷變化,形成材料的部門對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不夠重視等原因,檔案材料沒有及時收集、轉遞和歸檔,造成職工檔案材料內容不完善甚至是重要內容有缺失。在電力企業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核準工作中,如工資檔案、《干部履歷表》、學歷材料、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表、甚至是入黨材料,都有過缺失或者不完備,而這些歷史資料的形成大都時間已久,不僅相關材料難以補充,其認定也需要集體研究、綜合研判,為基本養老保險金的核準增加了難度。三是補充認證難度大。由于電力企業尤其是一些企業總部的人員構成較為復雜,50后、60后職工中不乏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民辦轉公辦教師、臨時工轉正式工、應征入伍人員(含軍轉干部)、機關事業單位流動至企業等類別人員。由于特定的歷史原因,這個年齡段的職工大都工作經歷豐富、職務變動較多、檔案資料較為龐雜,其工作履歷資料尤其是《初(高)中畢業生登記表》及當年的報考、招工、入伍審批表等材料容易出現缺失、記載不清或者存疑等情況。但因年代久遠,原單位已經不存在或者實體已變遷、原檔案管理人員轉崗或者退休等原因,導致個人檔案材料無法補辦,造成工齡連續計算取證困難重重,影響基本養老保險的核準和申領。
社保轉移接續不規范,個人賬戶問題多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在職工到達國家法定離退休年齡辦理離退休手續、計算和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重要依據。個人賬戶記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職工退休后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水平,關系到職工退休后的生活。一是個人賬戶虛賬部分記錄不規范。1998年,國務院將電力行業統籌移交地方省級社保部門管理。按照當時的規定,電力行業企業職工個人賬戶建賬時間自1993年1月1日算起,尚未建立個人賬戶的企業原則上應按此時間點及規模為職工補建個人賬戶,并按企業當年的工資總額和職工上年的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分別計入個人賬戶的企業劃轉部分和個人繳費部分。自1998年1月1日起,原行業統籌企業職工統一按照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調整或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并與1997年12月31日前的個人賬戶(此部分只是在個人賬戶中記錄了繳納的費用和利息,并沒有真正繳費,實為虛賬)存儲額合并計算。但實際運作中,電力企業尤其是總部的50后、60后職工多為外地轉入,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個人賬戶漏錄或錯錄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建賬時間拖后、繳費月數與實際不符或系統中記載為一個月的繳費記錄、實際應為一年的繳費記錄等繳費記錄不規范問題層出不窮。二是賬戶地區間轉接缺乏有效銜接。由于具有國家支持,養老保險政策性非常強、業務流程很繁瑣,同時,因其為一種終身保障機制,在時間跨度上較大,相應的養老保險賬戶等數據信息也就非常龐大。加之,不同地區同類政策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制度碎片化和地方化帶來的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問題凸顯。尤其一些電力企業總部的50后、60后職工,絕大部分為外地調京,且經歷過原行業統籌的社保轉移接續,不僅原行業與北京市的實際繳費時間相差三個月,且轉出地與北京市的社保基數與標準也各不相同。退休待遇審核時,個人賬戶重復繳費退費、外部轉移信息不準確、個人參保信息變更等問題事項倍出。更有部分50后、60后職工個人賬戶建立時間晚于1993年1月,且行業統籌移交地方社保部門管理時,并未對其個人賬戶進行調整,造成調入北京后個人賬戶出現斷檔期。由于歷時較長、相關社保工作人員變動,一些當時的文件或者轉移接續資料并無原始單據留存,原企業、行業統籌地與轉出地的社保管理部門相互推諉、溝通不暢、銜接困難,造成職工個人賬戶信息錯錄情況無法糾正,影響職工養老金水平。三是轉接問題處理手續繁雜時限長。近年來,盡管社保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不斷完善、工作效率不斷提高,但不同地區的社保政策壁壘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使得電力企業50后、60后退休職工激增、但其社保轉移接續的歷史遺留問題卻難以改善。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09〕66號)要求,參保人員跨省流動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理大致需要3個“15個工作日”。即參保人首先在轉出地所在的社保經辦機構開具“養老保險繳費憑證”,繼而到轉入地辦理相關轉移手續,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15個工作日審核完畢,符合條件的開出“接收函”,原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接到“接收函”后15個工作日辦好各項轉接手續,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收到轉移的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資金后15個工作日辦結。但實際操作中,政策規定的3個“15個工作日”辦結的要求并不能按時實現。各地經辦手續流程不同、操作口徑不一,尤其一些50后、60后職工的原參保地為中小城市,其經辦機構手續繁雜、效率低下,一旦出現重復繳費退費、外部轉移信息表調整、個人參保信息變更等轉接問題,并不能因職工臨近退休而人性化處理,且原始資料或轉移憑證大多無處可找、轉移接續辦理過程不透明,當事人無法知曉辦理進度,只能被動等待,導致職工原各繳費地的賬戶拼接不及時,必然影響職工按時足額享受基本養老保險,給職工帶來社保權益的損失。
電力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申領的對策
強化企業人事檔案管理一是加大宣傳,強化企業職工檔案意識。企業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職工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大力開展人事檔案管理宣傳,建立人人參與人事檔案的工作制度,努力營造職工關心人事檔案、自覺支持人事檔案管理的良好氛圍,使大家認識到人事檔案與每個人都有密切關系,進一步提高職工對本人檔案的責任意識。二是強化管理,夯實人事檔案基礎工作。加強企業人事檔案管理隊伍建設,配備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相對穩定的檔案管理人員,并加強其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工作能力及業務素質。強化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的制度建設,組織人事部門與檔案材料形成部門聯動,做到收集整理經常化、材料更新及時化,重點把好“入門”、“更新”兩個關口。積極探索開展企業職工檔案數字化工作,將檔案管理與計算機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實現查詢電子化、調閱無紙化,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三是提前著手,做好退休職工檔案完善。借助全國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契機,提前對臨近退休的50后、60后職工檔案材料缺少情況進行集中清理,重點對檔案中“三齡兩歷一身份”等重要材料有缺失、涂改或存疑的進行書面通知或電話催辦,成立專門的調查組,深入進行調查核實,根據調查結果,經集體研究、綜合研判作出認定,保證職工檔案內容真實、準確、規范、完整,盡量減少、避免歷史遺留問題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核準的影響。
完善社會保險轉移接續
一是提高社保經辦部門工作效率。各地社保經辦機構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明確轉移接續流程,簡化辦事環節和手續,實時公布辦理進度,創新服務方式。企業要轉變觀念,主動跟蹤社保經辦機構的辦理進程,協調、督促其按時完成,并向職工做好政策宣講。尤其要密切關注50后、60職工的賬戶情況,對于個人賬戶存在轉移接續問題的,及時聯系社保經辦部門,爭取人性化、高質量的服務,確保養老保險標準化管理落到實處,最大程度上為職工謀取福利。同時,企業要將社保政策宣講列入職工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職工正確處理社保關系轉接問題。二是加快社保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各級社保經辦機構都應加強信息化體系的建設,通過各種信息化的管理技術和工具,將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險繳納金額、記錄、支付、核算以及查詢匯入信息化的系統管理之中,保證全國覆蓋、信息共享,減少信息障礙、破除信息壁壘,實現職工社保關系數據轉移接續的無縫對接和跨區域查詢,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和工作質量。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對國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進行清欠與稽核,同時,還要對企業繳費基數、人數進行重點稽查和核實,防止少報、漏報現象。三是加強企業內部社保管理工作。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實際,強化社保管理制度,設置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社保服務機構,并完善崗位設置,加強對社保經辦人員的培養,使其全面掌握各地政策,不斷提升業務水平,為社保工作的正常開展和高效運轉創造條件。在職工調配前及時進行參保狀態分析,對年齡超限必須建立臨時繳費賬戶人員慎重調動。重點關注50后、60后職工群體的社保關系狀態,建立詳細臺賬記錄其戶籍狀態、賬戶性質、繳費情況等,并按照“繳費不重復、待遇不空檔”的原則,超前了解、密切關注其中有社保轉移接續經歷的職工賬戶情況,盡可能規避現行政策所引發的權益損失風險。
作者:董娜 閆鵬 單位: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