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鉀肥項目投資開發展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老撾鉀鹽分布、開發情況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是中南半島上唯一的內陸國家,國土面積23.68萬km2,人口650萬,與泰國、越南、柬埔寨、中國、緬甸接壤,是東南亞地區中僅有的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老撾人民革命黨是老撾唯一政黨。老撾、泰國鉀鹽礦床是亞洲已發現的最大的鉀鹽礦床。老撾鉀鹽礦區主要分為萬象礦區和甘蒙礦區。萬象平原的礦床位于沙空那空成鹽盆地的西北邊緣,初步探明以光鹵石為主的固體鉀鹽儲量巨大,礦層埋深一般在150m左右,最大埋深331.65m,厚16~100m(平均35m)。2001年,中老兩國政府簽署了《萬象盆地鉀鹽開發勘查及可行性研協議》,老撾成為中國鉀鹽資源的戰略要地。2003年,中國企業完成了萬象平原鉀鹽資源的地質勘查,探明開采儲量1.323億t,氯化鉀平均品位為15.1%。截止2013年,中國共有10家企業在老撾投資開發鉀鹽礦資源且已生產氯化鉀產品,為中國海外鉀鹽的開發,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他們分別是中寮礦業鉀鹽有限公司、中農礦產資源勘探有限公司、中國水電礦業(老撾)鉀鹽有限公司、老撾開元礦業有限公司。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在老撾將有中寮5萬t/a、中農10萬t/a,中水12萬t/a、開元50萬t/a,總共近80萬t的鉀肥產能在東南亞釋放。
2東南亞鉀肥需求
東南亞鉀肥的主要消費國家有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和菲律賓,除泰國、老撾擁有一定的鉀鹽儲量外,其余國家的儲量尚未探明。目前,以上國家鉀肥全部依靠進口。2011年東南亞國家的鉀肥進口量為620萬t,比2002年的290萬t增加了一倍多。其中,與老撾接壤的泰國和越南,農業為其傳統的經濟產業。泰國的可耕地面積為2240萬hm2,占其國土面積的41%,2011年鉀肥進口量為65萬t,主要用于水稻的施肥。越南的農業人口占其總人口的75%,耕地及林地面積占其國土面積的60%,2011年鉀肥進口量為80多萬t。泰、越兩國每年的鉀肥進口量可達150萬t,以老撾目前已形成的鉀肥生產產能,在臨近兩個國家即可得到消化。以越南為例,鉀肥全部來自海外市場,主要的進口有兩個渠道,即海運長期合同進口和短期邊境貿易進口,業內稱為大貿和邊貿。2013年前8個月,越南的進口總量達51.3萬余噸,總金額2.3億美元,其中有85%的鉀肥進口自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以色列4個國家,其中有2.1萬t鉀肥來自于老撾。相對于海運進口的距離遠、時間長,從老撾陸路進口鉀肥更為便捷,進口商也能更好的結合市場的變動,及時的調整價格和數量。
3老撾鉀鹽礦加工鉀肥的生產工藝
目前,只有中國企業在老撾建設了鉀肥生產裝置,其采用的生產工藝主要為旱采冷分解—正浮選工藝和水采采鹵濃縮蒸發結晶工藝兩種生產技術。
3.1冷分解—正浮選工藝旱采—冷分解—正浮選工藝,是在常溫下用水將礦山采礦生產光鹵石礦原料進行分解,然后采用有機胺對分解料漿進行正浮選,浮選泡沫過濾后得到粗鉀,經過再漿洗滌、離心分離、干燥,即能得到氯化鉀產品。該生產工藝流程簡短,技術可靠,但礦山建設、環境保護和輔助設施投資較大,生產的氯化鉀產品為粉狀,鉀回收率一般在70%。
3.2水采采鹵濃縮蒸發結晶工藝水采采鹵濃縮蒸發結晶工藝,是從國內外鹽鹵水采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該工藝是采用地面直接打井,采用不飽和鹵水加溫灌鹵對井循環溶解光鹵石,形成的含鉀鹵水由泵直接抽取到氯化鉀加工裝置,通過濃縮蒸發結晶分離,分別得到氯化鉀和氯化鈉產品。該工藝技術成熟,氯化鉀結晶產品質量較好,采鹵投資小,但加工物料量大,濃縮蒸發裝置投資大,能耗高,副產的氯化鈉產品量大,水采單井服務周期短。以上兩種生產工藝建設的生產裝置,目前在老撾均已投入生產,其生產成本都較高。
4老撾鉀鹽礦資源開發的現狀及問題
老撾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在老撾要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工業企業,需要企業及員工從政治、經濟、文化、習俗上融入當地,這是每一個進入老撾企業的必修課。首先,老撾工業發展落后、能源開發滯后、人才儲備不足導致企業建立初期,在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配套、人才培養上的投資比重相對較高。同時,由于工業物資的匱乏,95%以上的材料、設備都需要依賴進口,大大增加了企業的建設投資成本。其次,老撾政府行政審批手續繁瑣、效率低下,相關文件的審批辦理,還無章可循。如進出口許可證的辦理,需經至少5~6個部委的聯合審批,短則20多個工作日,長則數月才可完成辦理,嚴重制約了項目的進展。再次,老撾環保標準要求高,老撾政府寧可放棄短時的利益,也不會犧牲長遠的發展。目前在老撾建成的鉀肥企業,都存在副產物綜合開發利用和廢渣、廢水處理的難題。副產物及廢渣、廢水處理技術不突破,中國在老撾的鉀肥企業難以實現資源開發的經濟性和規模化的生產。同時,老撾是一個農業國,但老撾的現代農業發展相對滯后,對化肥的需求相當有限;老撾也是一個內陸國,無出海口,國內運輸主要依靠汽車運輸,運輸成本高昂。目前在老投資鉀肥的企業,產品銷售受需求和物流成本的雙重影響,產品定位主要是老撾以外的東南亞市場。其中,與老撾接壤的越南和泰國最具有區位優勢和消費需求。位于老撾波里坎賽省的NamPhao口岸和甘蒙省的NaPhao口岸,是老撾對越南的重要陸路口岸,通過這兩個口岸,可將產品直接運輸到越南中部城市,進而輻射越南全境。另外,連接老撾與泰國的3座跨湄公河友誼大橋,其中兩座分別位于首都萬象和甘蒙省,老撾主要的4個鉀肥企業都位于這兩座友誼橋不到100km的距離,可便捷的將產品向泰國境內銷售。最后,全球鉀肥的價格,以中國進口鉀肥價格為例(見表1),近五年一直穩中有升,但受本輪金融危機的影響,特別是2013年7月30日,壟斷全球鉀肥貿易三分之一市場的白俄羅斯鉀肥聯盟BPC的解體,導致鉀肥價格很可能會下降至每噸300美元,對在老撾投資的鉀肥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5展望
中老兩國的友誼源遠流長,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在政治上彼此信賴,經濟上真誠合作,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特別是2013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國務院總理就進一步加強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提出五項倡議,大大提振了中資企業在東盟的投資信心。老撾政府是一個正在革新的政府,近年來正致力于市場經濟的推動,頒布了一系列促進外國在老撾投資的法律法規。老撾于201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隨著老撾經濟法規的不斷制定和完善,老撾政府的行政效率,物資進出口通關效率也會得到提高,老撾的投資環境也會逐步得到改善。2012財年,老撾GDP達到703428億基普(合87.9億美元),人均1080萬基普(合1349美元),同比增長8.3%。其中,農林業占GDP26.7%,同比增長2.8%;工業占28.2%,增長14.4%;服務業占39%,增長8.1%。其中,工業加速增長,尤其是能源礦產行業發展迅猛,全年發電120.4億kW•h,同比增長32.3%,在建水電站11個,裝機327萬kW[3]。同時,規劃中的中老鐵路,是連接昆明到萬象的通道,是泛亞鐵路的一部分。其中,老撾段總長420km,客運列車計劃行駛速度為160km/h。這條鐵路的建成,將大大改善老撾目前的運輸條件,降低物流成本,使老撾從一個內陸國,變為東盟國家間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同時按規劃,這條鐵路將經泰國延伸至新加坡,成為東南亞的“絲綢之路”。實施“走出去”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經濟戰略,老撾的鉀鹽礦開發是中老兩國達成的“資源換資產、全面推進雙邊經貿合作”共識的具體體現。通過中資企業近10年艱辛的老撾鉀鹽之路,已經看到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海外鉀肥生產基地。縱然在生產工藝、資金保障、政策扶持方面還存在諸多的不足,縱然全球化肥行業正步入一個周期性的低迷時期,但海外找鉀對我國卻意義深遠。困境和機遇是并存的,海外找鉀企業更應該團結一致、堅定信心、把握時機,從工藝技術的改良入手,從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入手,在穩步推進鉀鹽開發的同時,正確處理好與當地政府的關系,加強對環保的重視和投入,才能讓自身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確保海外找鉀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陳韜高慧敏牛炫單位: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化工研究院云南中寮礦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