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轉城新市民信息素養評價范文

農轉城新市民信息素養評價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轉城新市民信息素養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轉城新市民信息素養評價

農轉城新市民是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因城市土地擴張或城市建設重心區域的遷移而失掉土地、變更戶籍、就近集中安置的新城市居民[1]。失地農民市民化的過程,可以分為外化和內化兩個過程。外化是指圍繞主體的外在環境的變化,如戶籍、住房、社保、醫療等,這些都是在征地遷移過程中可以短時期依靠國家相關政策可以強力推進并迅速實現的問題。但農民的內化過程,即如何從內心思維方式、外在行為模式的轉變和調整來真正實現一個農民到城市市民的角色扮演和再造過程,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從群體視角考慮,大部分需要在二代,甚至三代才能實現真正的身份認同。影響農轉城新市民身份認同和城市融入的因素有很多,包含思想觀念、生存環境、生活方式、社會地位、文化素質等。這些因素是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是決定整個市民化程度的關鍵。在這些因素中,信息素養作為一個信息社會的基本素養,是一個事關新市民的終身學習能力、職業可遷移能力、城市適應能力等的重要因素,與其生活、就業、社會保障等息息相關。國內外對城市新市民的研究,多從其角色再造和城市融入的社會學、經濟學角度開展對其多維度、多學科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但在這些研究成果中,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素養作為一種終身學習的基本技能和一種重要的職業可遷移能力,卻鮮少系統性地對城市新市民素養開展研究,更未見信息素養標準編制和實踐案例研究。雖然國內外較少農轉城新市民信息素養標準,乃至信息素養的研究,但卻可以整合到一些相關研究以供借鑒。

1國內外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研究

1.1信息素養評價信息素養評價是在依據信息素養標準,采用科學的測評方法,依據一定的測評指標體系,“對個人和組織進行信息素養綜合能力的評估過程”。信息素養評價是對評估對象在信息素養培養、教育這一過程中的自覺性和反思性的反映,其測評結果也是開展其教育及相關設施建設的重要依據。信息素養評價研究大體分為兩個類型的研究:一是評價標準的研究,一是評價的實踐活動研究。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是信息素養評價的依據,是對信息素養能力和水平高低進行評價時所規定的指標及其要達到的要求,它一般采用具體的指標體系來體現。信息素養評價的研究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為代表,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通用信息素質評價標準,也有了很多成功信息素養評價實踐案例。國內對信息素養評價研究,評價標準方面,主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國外信息素養標準介紹、引進,二是國內信息素養標準的構建;信息素養評價實踐方面,研究多集中在評價指標或體系的制定、評價模型的構建、評價方法的選擇、評價結果的比較以及改進措施等。

1.2信息素養評價標準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是準確測評個體或群體信息素養水平的標尺,是事關測評結果是否科學、切合實際的關鍵。無論是信息素養標準的理論或實踐研究,以美英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信息素養標準研究都走在前列,研究方向已經逐漸從標準的制定向標準的落實、評價方向發展。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一般由權威機構制定,擁有比較成熟、通用性比較好的評價標準,如美國不但有全國性指導標準,各州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也會制定州級標準,并通過州立法付諸實施。一般而言,這些州級信息素養標準是以全國性指導標準為框架的,如《科羅拉多州信息素養標準》《美國加州州立大學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信息素養標準系統性比較好,不但有針對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評價標準,也有針對學科的評價標準,如《科技信息素養標準》《學科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內情報告》《人類學與社會學領域信息素質標準》等。國內的信息素養標準研究起步較晚,研究者為部分學者和專業人員,研究也多傾向于信息素養標準、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研究,較為零散,實踐開展很少,沒有權威的全國指導性的標準。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中以在2005年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聯合的《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養能力指標體系》最為突出。(陳延壽,2006;陳文勇、楊曉光,2007;何曉陽,2011;曾曉牧,孫平,2006;張東,吳賀新,張德,2007;王樸,2004;楊林,2004;李萍萍,2012;張晶,2012;李芳涵,2013;楊鶴林,2014)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中,國內基于學科,特別是醫學學科的信息素養標準研究稍顯突出,如張士婧《醫學信息素養研究與實踐》之醫學生信息素養標準、何曉陽《醫學本科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等。

1.2.1國外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研究國外較早開展了信息素質評價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形成了許多較為完善的信息素質評價標準,以美國1998年基礎教育信息素養標準《學生學習之九項信息素養標準》為標志和起點,一批通用性好、較為成熟并得到典型應用的信息素養標準開始呈現,逐步深化和改進,從而更好地引導、指導信息素養培育,這其中,“美國ACRL標準、澳大利亞與新西蘭ANZIIL標準以及英國SCONUL標準最為著名”。梳理國內外文獻,我們整理匯總國外一些典型的信息素養標準如表1。通過梳理文獻對比分析,國外的信息素養有以下幾個異同點:(1)標準主要基于個體信息行為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描述和評價,有詳細的被官方所認定的評價方案和操作細則,標準操作性較好。(2)由權威機構組織信息素養標準的研究和,且圖書館色彩濃厚。從表1可以看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信息素養標準的研制和項目發起、研究者多為權威學會或專業機構,圖書館協會處于主導地位。如英國高校與國家圖書館協會、澳大利亞圖書館館員協會(CAUL)、新西蘭信息素養學會、美國圖書館協會下的信息素養教育委員會、美國大學與研究型圖書館協會,特別是1990年成立的美國“國家信息素養論壇”,更是將行業協會的組織上升到國家層次。這些組織是美國信息素養標準的制定者,也是系列評價標準研究項目的發起和推動者。(3)標準多以借鑒美國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并根據國情各有側重。美國2000年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提出了5大標準、22項執行指標、87項具體表現指標,為信息素養教育和評價提供了框架,故得到各國借鑒,譯本不下15種。不同于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和《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信息素養框架:原則、標準與實踐》,英國SCONUL版沒有信息道德指標考察,但在2011年的修訂版中卻率先提出了信息素養應作為一種重要的可遷移能力(transferableskills),標準重點定在培養以產生新知識為目標。(4)標準通用性、系統性較強。通用性方面:美、英等發達國家都有全國、通用性的信息素養標準,這些標準多起著指導性作用,地區可以根據指導標準結合實際制定自己的地區性標準,如《科羅拉多州信息素養標準》《美國加州州立大學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等。系統性方面:標準針對教育的不同層次,制定了不同階段的標準:既有針對基礎教育的、也有服務高等教育的,同時還有基于某一特定學科或專業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形成了一套系統性較強的評價體系。(5)標準研究逐步轉向學科性標準。由于信息素養標準相對比較成熟,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近年將標準研制重心逐步轉向學科信息素養標準:美國2004年制定《科技信息素養標準》(草案)、2007年制定《英美文學專業研究能力指南》、2008年《人類學與社會學領信息素質標準》、2010年《心理學信息素養標準》等。專業化、分層次將會是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主要研制方向。

1.2.2國內信息素養標準研究國內的信息素養標準研究總體起步較晚,有了初步的研究方向,理論上提出了評價標準的框架,但還沒有具體內容和評價細則,迄今為止沒有權威性的、官方認可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更沒有國家層次的信息素養標準。國內信息素養標準研究主體多以個人,較少以權威性的組織和政府機構為主體展開,由權威機構或者專門研究機構制定的成果不多;對標準及指標的理解基于個體而有很大不同,對具體指標的選取稍微隨意;多停留在理論層面,較少經過實踐檢驗。雖國內較少成型的、權威的信息素養標準,但也有不少的相關研究為國內信息素養標準的研制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經驗和依據:(1)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文件提出了6個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標準,分別為:研究和判別信息、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獲得繼續自我教育的基礎以及獲得自主性和獨立性。(2)2000年,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對21世紀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目標和教育提出了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創新、信息利用、信息意識和信息交流的能力。(3)2000年,陳文勇等在《高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標準研究》一文中提出了“高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標準”,有9大標準共40項指標,包括信息需求、批判性的評價檢索到的信息、查找信息源、了解影響信息查找和利用的公共政策及倫理問題等。(4)2001年,孫建軍等在借鑒美國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在評判性接受ACRL的信息素質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應結合我國實際,加入信息意識等指標”,并建議從8個方面制定信息素養標準[7]。(5)2004年,楊林提出了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應根據評價對象的不同劃分不同層次標準。他認為,不同層次的人群對信息的獲取方法、組織利用不盡相同,因而個體對信息素養的需求也不同,評價標準如以全體社會成員為對象,則會缺乏針對性,也不容易面面俱到。因此,他認為應該根據人群類別分層次制定信息素養標準,并提出了專業技術人員的信息素養四個層次:基本應用信息素質,專業應用信息素質,基本服務信息素質,基本服務信息素質。(6)2006年,劉孝文在碩士論文中構建了一個有5項一級指標、14項二級指標、33項三級指標的信息素養評估指標,并確定了各指標的權重系數。該指標體系較為詳細地對信息素養標準、指標體系及指標權重進行了論述,具有較好的實踐指導意義[9]。

1.2.3國內外信息素養標準研究現狀評述通過國內外信息素養標準研究對比分析,研究發現:(1)由于研究歷史不一,標準研究成果有巨大差別。國外研究歷史較長,其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成熟度也相當高,系統性較好:有全國性的指導性標準,也有指導具體實踐的地區性標準,還有基于學科的行業標準,評價體系比較齊全;國內的信息素養標準研究由于起步較晚,目前只是有了初步的研究方向,評價標準多為理論框架,沒有具體內容和評價細則,迄今為止沒有權威性的、官方認可的信息素養標準,更沒有國家層次的信息素養標準。(2)信息素養標準研究發起主體不一樣。國外信息素養標準的編制和項目實踐、研究多為學術機構或專業機構,如美國的“國家信息素養論壇”、英國國家與大學圖書館學會、新西蘭信息素養學會等。而國內信息素養標準研究大多由研究者個人自動發起,較少由專業機構組織,現有的標準中僅有北京圖書館協會、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高校圖工委編制了信息素養標準。(3)研究發展方向不一樣。國外由于已經具備成熟的信息素養標準及其評價體系,除繼續根據信息技術、人文環境的發展而逐步修訂、完善信息素養標準外,比較重視信息素養標準的實踐研究,近年來,研究方向更是逐步轉向學科性信息素養標準的制定和實踐;國內信息素養標準研究大多停留在基于理論層面、淺層次的信息素養標準框架的提出和編制。由于研究主體多為個人,其對信息素養標準和指標體系的理解程度不一,對具體指標的選取也多根據個人理解,較少經過實踐檢驗,可操作性差。(4)多局限于學校情景。國內外的信息素養標準,如美國《學生學習之九項信息素養標準》、英國SCONUL版標準等,國內的《北京地區高等教育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高校學生信息素質綜合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其評價對象都是中小學生、大學生等,局限于學校情景之內,較少有針對社會特定群體進行信息素養標準研究。

2城市新移民信息素養相關研究

在國外,“由于不存在城鄉二元機構的戶籍制度,城市新市民的概念基本與城市新移民的概念相同”群體成員構成來自各個階層,與社會其他群體的信息素養差異不大,在新城市的融合問題其實更多的是身份認同、文化距離等問題,因群體性信息素養能力弱勢造成社會融合的障礙的因素不大,因此,國外對新市民信息服務也多集中在信息資源和信息獲取渠道的介紹和展示上。美國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在城市新移民的信息培養和教育中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伴隨其移民發展史,其相關的移民信息素養教育和資源也有悠久的歷史,達百年之久,累積有豐富的特色館藏。在移民的信息服務和信息教育中,圖書館也積極參與其中,根據移民不同階段、不同群體針對性的提供不同的資源和培訓服務,如初期的語言培訓、移民指南參考等。并經常性地與社區開展合作拓展信息交流和信息融合,以期加強新舊居民的融合,促進他們信息的相互滲透,拓展信息的渠道。

3農村居民信息素養標準研究

中國期刊網CNK“I文獻”模塊關于信息素養(信息素質)的文獻共49318篇,其中關于農民信息素養的文獻65篇,所占比例為0.13%。梳理、研究現有文獻,可以發現國內農民信息素養研究多集中在信息素養現狀調查描述和基于政策層面的對策建議方面,實證研究不多,有較少文獻涉及農民信息素養評估研究,也嘗試構建初步的指標體系,但無對農民群體的信息素養標準研究。在現有的農民信息素養評估研究中,測評方式多根據現有國內外成熟的評價標準,選取部分和全部維度指標,進行指標設計,并結合問卷形式進行調查評估。

(1)余姣萍等在《我國中部地區農民信息素質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中從信息素養的三個維度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手段來對農民的信息素養進行測評。在其構建的指標體系中,每個維度指標又包含不同的表現指標:“信息意識包含信息重要性意識、信息獲取性意識、接受新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包含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使用能力”;“信息手段包含信息獲取工具和信息獲取渠道”。

(2)李群在《山區農民的信息素養量化研究———以昆明市官渡區為例》文章中借鑒陳吉利的《信息素養的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及其權重》的指標設計思路,設計了山區農民信息素養測量指標,可以說是針對農民群體較早的信息評價指標體系,但對信息素養評價指標的取舍原則,文中并未給出合理的論據,實踐性指導意義不強。

(3)苑春薈等為了對農民信息素質進行量化測量,設計了“農民信息素質量表”,量表基于信息素質過程模型的基礎上修改編制而成。包括信息需求意識、信息價值評價、信息獲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和信息共享能力五個維度,共43個描述指標,每個問題采用李克特5點評分方法進行測評。以上文獻,在詳細研究信息素養評價的基礎上,嘗試開展對農民信息素養評價指標的設計研究,苑春薈更試圖將定性的信息素養通過李克特5點評分法直接轉化為量化指標。這些研究研究成果,對以后的農民信息素養標準和評估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我們在研究中也發現,國內學者幾乎沒有對農民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本身的研究,而直接越過標準開展對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這和國外信息素養評價的研究路徑是相悖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國內農民信息素養評價指標的選取中,參考和借鑒的信息素養標準基本上都沒有明確交代,這會使指標本身的合理性和說服力大打折扣。農民群體的信息素養,有其基于國情和自身特質的實際,與國外農民有本質區別,國外農民更多的是基于農場主的概念,計算機能力比較高,信息素養能力和城市居民群體性差別不大。因此,國內農民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時候不能簡單借鑒、模仿國外信息素養標準,特別是基于學校情景的信息素養標準,這會嚴重影響農民信息素養的實際測評效果、對策建議和政策制定。

作者:張必蘭 吳詩賢 劉軍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圖書館信息技術部 重慶工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在线 | av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永久看一二三四线| 八木梓纱老师三天两夜| 色黄网站成年女人色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51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天天爱天天干天天| 乱子轮熟睡1区| 欧美夫妇交换完整版随便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天天拍拍天天爽免费视频| 一级一级18女人毛片|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免费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第九色区AV天堂|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影院| 色吊丝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www| 国产真实夫妇交换| 你懂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91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麻豆交换夫妇|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在线一区免费播放| 99在线免费观看| 夜夜躁狠去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