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辦高職網絡輿情的傳播機制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新媒體環境,分析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表現出的即時性、微傳播和復雜性等特點,剖析新媒體環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存在的引發次生輿情、傳播管理不力、網絡輿情掌控主觀色彩濃厚、監督缺失等問題,進而從網絡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傳播快速、便捷,網絡表達環境開放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傳播機制建設的思考,建立并完善網絡輿情信息公開機制,網絡輿論引導機制,網絡輿論管理組織機制,多部門聯合行動機制,預警和應急機制等,維護高職院校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
關鍵詞:新媒體;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機制
湖南民辦高職院校是湖南社會生活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它能夠從某種程度上體現出湖南社會的總貌。新媒體環境下,網絡信息傳播的速度得到空前提速,對新媒體環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機制進行研究,對于實現民辦高職院校穩定和湖南社會的安定團結具有重要意義。新媒體環境下,只有精準把握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的特點,并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傳播機制,才能實現對網絡輿情的有效管理和引導,提高網絡輿情化解的有效性,確保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秩序,構建安定、和諧的校園。
一、新媒體環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特點
所謂網絡輿情,“指的是網民借助互聯網針對社會問題提出觀點的網絡輿論。換言之,網絡輿情即網民圍繞社會問題,借助網絡載體表達態度、情感、意見,并傳播、互動,以此擴大網絡輿情影響力。”[1]在新媒體環境下,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即時性特點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加簡單、便捷化,這就導致網民數量不斷增加,而且信息傳播的能動性不斷增加。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他們就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和群集優勢,因此,民辦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出傳播體現出即時性特點,一旦話題形成以后,網絡信息就可以實現即時性的傳播,并且體現出強大的傳播力。因此,建立并完善高職網絡輿情傳播機制非常必要。
(二)微傳播特點微傳播是從傳播意識角度而言,網民無意識的傳播將實現輿論的集聚效應,這種集聚效應而且得到快速的放大,引發更廣泛的網民關注,并且參與到信息傳播中,導致傳播范圍不斷擴大,傳播主體不斷擴展,從而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可見,微傳播的特點將引發集聚效應,完善網絡輿情傳播機制勢在必行。
(三)復雜化特點高職網絡輿情傳播所體現出來的特點是復雜化的,除了上述即時性、微傳播特點外,還體現出網格化、突發性、娛樂性和高互動等特點,這些復雜的特點無疑使得網絡環境變得更加復雜,極容易產生深刻的影響,包括積極影響和負面影響。可見復雜的網絡環境,需要湖南民辦高職建立網絡輿情傳播機制。
二、新媒體環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的傳播問題與原因
新媒體環境下,了解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的傳播問題與原因對于提高傳播機制的科學性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對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調查,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新媒體環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的傳播問題根據對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進行調查,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首先,引發次生輿情。一旦網絡輿情出現后,極容易造成二次乃至多次網絡輿情;其次,傳播管理不力。湖南民辦高職在面對網絡輿情時,缺乏足夠的應對經驗,基于網絡輿情的人員素質不高,不能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處理時機捕捉不及時,沒有形成完善的網絡輿情傳播和管理機制;第三,網絡輿情掌控主觀色彩濃厚。在輿情傳播環節,管理主體往往憑借主觀意愿進行管理,導致片面引導出現;最后,網絡輿情監督缺失。目前,湖南民辦高職對于校園網絡輿情的監督存在弱化現象,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二)新媒體環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問題的成因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新媒體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它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表達形式更加多樣化,迎合了人們的信息認知,網民表達意愿強烈;其次,傳播快速、便捷。新媒體環境下,人們信息傳播的難度不斷降低,加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傳播更加快速、便捷化,而且網民能夠進行高效的互動,加劇傳播效應;第三,網絡表達環境開放。“新媒體傳遞信息以及輿論的空間較廣闊,公眾能夠自由發表看法。”[2]網絡表達環境的開放性,加大了網絡輿情的研判和管控難度。
三、新媒體環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的傳播機制
基于新媒體環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特點與存在的問題,要契合問題形成的原因,構建科學的網絡輿情傳播機制。
(一)網絡輿情信息公開機制新媒體環境下,湖南民辦高職網絡輿情傳播機制建設,要基于信息公開的原則,構建信息公開機制。首先,要提高網絡輿情認識的科學性。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提高網絡輿情認知水平,從主觀研判轉向注重數據研判,全面收集網絡輿情的相關信息,并及時關注網絡輿情發展情況以及發展方向,探究網絡輿情發展的一般規律,不斷提高網絡輿情管理人員的素質。在全面把握網絡輿情信息基礎上,及時公布網絡事件的真相,并通過官方渠道陳述事實,避免受眾產生誤解。高職要基于公開原則,積極與受眾進行互動,做好解答和回復工作,從而做出快速的反應。
(二)網絡輿論引導機制高職要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傳播的特點,進一步完善輿論引導機制,發揮輿論導向性作用。在實施網絡輿情引導過程中,充分發揮網絡領袖的作用,通過制度的形式規定與權威人士溝通的形式,從而利用意見領袖的權威效應,及時還原事實真相。為了避免以訛傳訛現象的出現,通過制度建設,對當事人信息行為提出要求,要求當事人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對于不真實的信息要及時加以制止,并及時給予引導,避免惡性事件的出現。為了確保網絡輿論引導的有效性,必須要基于傳播學理論,基于網絡輿情傳播的過程,對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進行制度化設計,提出引導方案和行動舉措。
(三)網絡輿論管理組織機制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提高網絡輿情引導認識,進一步完善網絡輿情管理的組織機制。高職院校要明確一把手在網絡輿情管理中的職責,從高職院校管理高層提高網絡輿情管理認識,組建起涵蓋多元主體的管理組織機構,首先,要組建網絡輿情管理領導組織,以提高網絡輿情管理的宏觀設計能力;其次,要組建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專業人才,以便為網絡輿情應對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并且能夠大大提高網絡輿情數據收集效率,提高數據判斷準確性。”[3]從而確保網絡輿情有效管理,及時化解網絡輿情危機。
(四)多部門聯動機制高職網絡輿情傳播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件,涉及到的受眾較多,需要多個部門聯動。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基于校園網絡輿情傳播的特點,建立起多部門聯動機制,形成由網絡監管部門、媒體機構、科研單位、高職院校等組成的聯合應對共同體,共同制定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傳播機制,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落實責任,對于反應不力或者不作為的要根據相關的法律和制度規定,追求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五)完善預警和應急機制新媒體環境下,由于網絡輿情傳播的即時性和便捷化等特點,網絡輿情不斷涌現,這無疑加大了網絡輿情傳播的管理難度。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基于校園網絡輿情傳播的實際,制定預警機制和應急機制,避免網絡輿情出現時不知所措現象的出現,并且通過預警和應急機制,避免網絡輿情的進一步擴大化和惡化。
四、結論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湖南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傳播機制建設和完善是必要的,意義深遠。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提高網絡輿情認知水平,強化網絡輿情的傳播認識,與時俱進地完善傳播機制,提高網絡輿情傳播問題處理效率,正確引導,及時制止,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確保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秩序。
【參考文獻】
[1]連琳,李琪.淺談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網絡輿情教育管理[J].大眾文藝,2017(11):20-23.
[2]黃曉龍.新媒體時代下高職校園網絡輿論危機分析和對策[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9):78-79.
[3]張蔓麗.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輿論傳播與輿論引導途徑研究——以自媒體網絡研究為例[J].安徽文學月刊,2017(3):23-25.
作者:李俊才 單位: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