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突發熱點事件網絡輿情演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輿情的演化也隨之轉變到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文章通過案例分析法,以“樂清滴滴”事件為例,來分析新媒體背景下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演化。進而從一般角度來對網絡熱點事件的輿情演化做總體認知,了解其產生的社會效應,并對此類社會熱點事件對一般受眾和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減少此類事件對社會和一般受眾的負面影響,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1“樂清滴滴“事件分析
2018年6月3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8年上半年,有43.2%的網民使用過預約出租車,用戶規模較2017年增長了20.8%①。2018年8月24日,“樂清滴滴”事件的爆發,由于該事件與普通受眾的生活相關性較高,在整個網絡平臺引發熱議,尤其是輿情發酵的主要陣地——微博。事件的進展速度較快,但是輿情持續時間長,由于涉及到人身安全問題,受眾對該事件的關注持續時間也較長。因此,該事件對于探討網絡輿情演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事件起點是2018年8月24日,在網絡平臺上引發輿論熱議的時間點是8月25日凌晨,緊接著樂清警方的通報、滴滴平臺的道歉聲明、滴滴順風車下架、順風車下架后的打車情況等一系列事件均引起了輿情的不斷演化。同樣地,在多個事件引發關注的同時,輿情也在一步步的變化,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輿論反響。從一般受眾對“樂清滴滴”的關注可以看出,在互聯網時代,受眾在作為“受者”接受新聞信息的同時,也在作為“傳者”對事件進行轉發、評論。
2輿情演化分析
對于輿情演化機制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將其分為不同的階段。蘭月新等將網絡輿情傳播過程分為潛伏期、擴散期和消退期3個階段[1]。雷躍捷等將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發展分為4個階段——焦點事態出現、意見在網絡上傳播與聚集、意見在網絡上交鋒與融合、獲得權威性及影響等[2]。Coombs把危機傳播過程分為潛在期、突發期、蔓延期、解決期4個階段[3]。崔鵬等將輿情演化歸結為“六階段”即:醞釀階段、爆發階段、擴散階段、反復階段、消退階段、長尾階段,并建立了輿情發展生命周期“六階段”模型,即危機點、爆發點、再難點、平息點、安全點[4]。本文根據“樂清滴滴”事件的性質和特點,將采用崔鵬等提出的輿情演化的”六階段“模型進行分析。醞釀階段:“樂清滴滴”事件是典型的突發公共事件,其突發性的特點使得該事件的醞釀階段較短,可以從該事件的嚴重性來分析。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8月25日凌晨之前,由于該事件并未在網路上曝光,因此可以歸為該事件的輿情醞釀階段。爆發階段:爆發階段的時間是從8月25日凌晨開始,網友樂清女孩乘坐滴滴順風車失聯的微博;8月25日11點25分,樂清市公安局微博通告,表示犯罪嫌疑人已經被抓獲;8月25日14點,滴滴平臺在微博發表道歉聲明。這三個事件使得該事件在全網引起熱議。從網友Super_4ong在微博爆料稱樂清女孩坐滴滴順風車失聯開始,微博平臺上眾多網友對于該事件的評論、轉發使得輿情發酵達到第一個峰值。擴散階段:從爆發階段開始該事件也在不斷的進行擴散,影響也在不斷的擴大。最典型的就是在樂清市公安局通告之后,眾多網友對犯罪嫌疑人的憤恨,以及對于滴滴平臺監管不力的不滿。在滴滴道歉聲明之后,網友們又發現滴滴官方微博在2018年5月鄭州空姐遇害案的道歉聲明已經被刪除,這使得本來就對滴滴平臺安全不滿的受眾對其平臺更加憤怒。反復階段:對于“樂清滴滴”事件的反復階段主要從微博網友的“武漢滴滴QQ群”中的聊天記錄開始,使得關于該事件的輿情又一次達到高峰;滴滴公司的總裁柳青在道歉后,其湖畔大學的同學在微信群中“加油、心疼柳青”等言語,又一次的引發輿情的爆發,眾多受眾認為柳青同學所發表的言論是單方面的心疼滴滴總裁,但是忽略了被害女孩的生命。消退階段:隨著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滴滴平臺全國范圍內下架順風車業務,關于此事件對輿情才逐漸消退。受眾對于該事件的關注度也逐漸降低。長尾階段:在順風車下架以后,有媒體做了走訪調查11點以后點打車狀況,發現滴滴順風車下架以后,眾多市民在深夜出現打不到車的情況,而出租車司機在深夜出現漫天要價的情況。
3影響輿情演化的因素
3.1意見領袖
“樂清滴滴”事件中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微博黃V):“@小劍老師”“@建坤老師”“@Top-Cars“等相繼發文曝光滴滴QQ群中司機侮辱和調侃被害女子及女性,引發輿論關注和熱議。由于專業媒體需要報道全國范圍內各個方面的新聞,因此對某一特定事件的關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意見領袖作為某一行業的精英、甚至是對某個事情感興趣都可以持續關注,不放過一些小細節。意見領袖可以關注某一事件的始終,使其中的真相能夠水落石出,減少謠言的傳播。
3.2反轉新聞
在UGC時代,反轉新聞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這也是自媒體時代的一些弊端。受眾在獲取信息的時候,不會像專業媒體人一樣追根溯源,只要迎合自己的興趣便會發表評論、轉發參與其中。這就時代信息源的可信度大大降低,謠言的傳播更為便利,信息的失真使得反轉新聞不斷出現。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依舊需要“網絡把關人”,及時過濾虛假新聞,使得失實新聞對受眾產生盡量小的影響。3.3沉默的螺旋和情緒傳染沉默的螺旋在互聯網時代依舊有效,加上網絡暴力的橫行,使得一般受眾的跟風程度依舊較高。受眾在網絡上發表評論時會關注大多數所共同發表的言論,避免網絡暴力的發生而選擇保持沉默或者跟隨大多數的意見。以此次滴滴事件為例,可以明顯感受到,輿情的發展和傳播都是呈現“一邊倒”的趨勢,這同樣也體現“情緒傳染”機制。“滴滴”事件中,網絡受眾的情緒傳染表現在“指責滴滴”,各種惡言都是一邊倒的針對滴滴,希望滴滴“破產”“倒閉”。而其他聲音卻非常少見,這樣也會導致網絡發展的畸形。
4總結
“樂清滴滴”事件作為一件典型的網絡突發熱點事件,其中輿情的發酵也出現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一般受眾信息源和傳播的把關問題、新聞失真問題、反轉新聞問題等等均是需要在輿情發展中需要關注的。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自己的建議:1)充分發揮兩個輿論場的作用,官方輿論場要在事件發展后以及輿情不斷發酵的過程中給予正確的引導,官方及時可靠性新聞,來及時阻斷新聞謠言的傳播。同樣地,即使是負面新聞,也要透過現象看到問題本質,從而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民間輿論場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意見領袖的作用,意見領袖在關注某個熱點事件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影響力,充分考慮言論發表后的影響。普通受眾在互聯網時代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盲目跟風、摒棄對某些人或事的刻板印象,提高自己信息辨別能力。2)新聞報道失真性,導致反轉新聞的產生。縱觀輿情持續時間較長的突發熱點事件,較多時出現了反轉新聞。因此,“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依舊需要網絡的“把關人”,在事件發生之初,官方媒體和意見領袖要做好對“謠言”的及時把關;普通受眾要做的就是,提高辨別虛假信息的意識,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要對官方媒體持以較高的信任。總之,任何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輿情的發酵在得到媒體關注、受眾熱議的同時,也一定要依賴媒體、意見領袖、一般受眾的共同作用,才能使事件得到健康的傳播、才能使得互聯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蘭月新,曾潤喜.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規律與預警階段研究[J].情報雜志,2013(5):16-19.
[2]雷躍捷,辛欣.網絡傳播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4]崔鵬,張巍,何毅,等.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演化及政府應對能力研究[J].現代情報,2018(2):75-83.
作者:安紹正 單位: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