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無線網絡通信傳輸控制技術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計算機無線網絡通信技術作為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充分融合后形成的產物,并在諸多領域中廣泛應用,成為社會現代化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計算機通信傳輸控制技術可以實現對通信資源傳遞把控,有效保障信息傳遞安全。本文就把計算機通信中傳輸控制技術當作核心,對其具體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夠給相關領域提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技術;傳輸;控制
1引言
計算機通信主要是把信息數據通過一種數據通信方式,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信息傳遞。在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充分配合下,形成了計算機通信傳輸方案,在各個領域中應用廣泛,并獲取理想應用效果。
2計算機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原理及其控制
2.1技術原理
計算機通信的工作原理在于,把電信號轉變為邏輯信號,同時把傳輸數據通過各種二進制系統進行識別。轉換方式在于把高低電平表示為二進制中1和0,把數據采用二進制中0和1的形式進行表示,形成的脈沖可以在一種媒介作用下實現數據傳遞,從而實現通信[1]。
2.2信息傳輸及控制
在計算機通信系統中,信息傳遞控制服務軟件一般是結合傳輸控制要求,采取多種架構設計方式實現。現階段,我國計算機通信系統一般由四層架構組成,在每個設計層中,都設定了數據傳輸控制系統。其中,第一層為管理控制層,也就是對通道運行情況進行把控,結合數據傳遞方式,對應用的通信通道進行選擇。第二層為交換服務層,也就是對信息傳遞、封裝和處理,提供信息傳遞情況[2]。第三層為傳輸服務層,提供信息傳遞情況,對信道運行情況進行監管,并實現信息處理。第四層為系統接口層,在封裝主機通信接口作用下,提供系統調用接口。
3計算機通信的數據傳輸技術分析
3.1計算機通信傳輸控制技術中的MAC技術
MAC作為MediaAccessControl簡寫形式,翻譯成中文為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協議。通常情況下,MAC協議主要建立在數據鏈路層中,可以實現對數據傳遞情況的把控和監管。一般來說,MAC主要劃分為兩種技術,一個是主導技術,另一個是輔助技術,其中,主導技術中包含了令牌控制技術,而輔助技術可以給主導技術應用提供引導,把主導技術當作核心[3]。
3.2計算機通信傳輸控制技術中的CSMA技術
CSMA技術作為一種總線爭用技術,通常是在沒有制定時間和空間環境下對總線數據進行傳遞。在進行多節點同時數據傳遞過程中,根據對應要求明確傳遞順序,從而保證信息能夠快速達到。并且,在CSMA中明確指出,任何準備數據傳遞節點,都要對總線情況進行檢查,如果總線處于空閑狀態,這可以實現數據傳遞。如果總線呈現出繁忙狀態,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后重新檢測總線情況,保證信息傳遞的真實性和精準性[4]。即便CSMA技術具備操作簡便等優勢,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隨機選擇通信通道,使得數據出現延時等現象。因此,在應用該技術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優化應用方案,確保通信技術更加完善和成熟。
3.3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控制技術
3.3.1對稱密碼技術對稱密碼技術也被稱之為私鑰密碼技術,在該技術下,加密和解密可以應用相同密鑰。所以,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接收方和發送方需要同時享有一個密鑰。對稱密鑰進行數據加密流程見圖1:根據對應加密方式,對稱密鑰技術可以劃分為兩種形式,一個是流密碼,另一個是分組密碼。其中,在流密碼中,把明文信息根據數字符號進行加密處理,通常廣泛采用的流密碼為RC4。在分組密碼中,把明文信息劃分到各個組中,根據每個小組進行加密,常規采用的分組密碼包含了DES、3DES等。針對對稱密碼技術來說,具備的優勢在于應用效率高,操作簡便,適合應用大量加密數據中。對稱密碼技術具備劣勢在于,發送方和接收方需要事前設定共享密鑰,且不可讓其他人知道密碼,保證密鑰傳遞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
3.3.2非對稱密碼技術非對稱密鑰加密也被稱之為公開密鑰加密。公開密鑰加密應用兩個以上不相同密鑰進行信息處理。用戶將加密密鑰公布以后,加密密鑰也就成為公開密鑰。解密密鑰應該為保密的,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私有蜜月。非對稱密鑰技術加解密流程見圖2:非對稱密碼技術不但能夠應用在數據加密中,也可以應用在數據簽名中。如果為公鑰加密,私鑰解密,能夠有效保證用戶信息傳遞安全,只有在私密密鑰下,才能實現密碼解除。非對稱密碼技術具備的優勢就是可以將對稱密碼劣勢填補,密鑰分配更加簡便,簡化密鑰管理流程,保證信息通信安全。不足就是計算開銷比較大,處理效率遲緩。
3.3.3數字簽字數字簽名在信息安全中,可以有效保證信息傳遞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實現認證的主要方式。要想保證數字簽名安全,發送方需要向接收方提供非加密信息,便于其快速簽字,但是在此過程中,不可泄露用于形成簽名的重要信息,避免他人偽造。任何一種簽名算法或者函數,都能夠提供兩種信息,并且在公開信息中無法精準推算用于簽名的信息。數值簽名一般采取兩種方式實現,一個是應用散列算法將原文轉變成數字,之后公開密鑰,實現摘要加密處理,讓數據摘要發生變化。數字簽名的另一種方式就是非對稱算法,直接進行信息傳遞,無需設定數據摘要。不管采用哪種數字簽名方式,兩者方式存在的差別就是前者是一種壓縮信息簽名,主要應用在長文件信息中,將整個信息簽名處理。RSA作為一種常用的數字簽名方法,和應用其實現密鑰傳遞方式存在的本質差異就是,把公鑰和私鑰位置進行交換。在數字簽名過程中,應該核算信息摘要數值,并采用私鑰方式進行加密處理。接收方對摘要數值進行解密,同時把核算的摘要數值比較驗證,如果匹配,則表示簽名有效。另一種數值簽名方式DSA,也就是應用一種用于數字簽名但是不是密鑰的方式,該方式原本是為了取代RSA,而RSA能夠同時應用于兩種目的。當前,DSA成為了數字簽字的標準化方式,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應用。
3.3.4計算機通信傳輸控制技術中的令牌技術令牌技術作為一種時間觸發方式訪問機制,可以劃分成分布式令牌技術以及集中式令牌技術。針對分布式令牌技術來說,通常用于在主站系統中,工作原理在于展現出令牌獨立特點,給總線提供唯一令牌信息,該令牌可以在主站系統中循環應用,通過對應調度算法讓主站獲取令牌操作權限,將其傳遞到其他網絡中[6]。集中式令牌則是一種時間觸發介質訪問控制體系,工作原理在于由內部任務調度表決定總線節點情況,之后獲取信息應用權,實現數據傳遞。集中式令牌技術和分布式令牌技術進行比較,受到周期數據影響比較大,并且能夠明確網絡延時具體情況,但是在應對突發現象時,將會面臨一些缺陷,不能像分布式令牌一樣精準處理。
3.3.5計算機通信傳輸控制技術中的差錯控制技術在進行數據傳遞時,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存在失誤現象,所以,通過采取差錯控制技術,可以降低這種影響,同時還能把差錯還原至原始狀態,保證數據傳遞的真實性和精準性。在數據傳遞中,通常需要經過五六層,之后到達數據鏈路層。而在差錯控制技術下,對傳輸信息直接干預處理,對錯誤數據還原,但是對于部分修復難度大的數據幀,由于不能快速讀取等因素影響,造成數據丟失。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數據鏈路層能夠及時對數據丟失情況進行反應,重新整合和傳輸數據。因此,在數據出現差錯情況下,鏈路層可以及時檢測和處理,保證數據傳遞安全。(1)ARQ(自動重復請求)法的應用在傳統ARQ中,適合應用在傳輸可靠性要求高的數據,因此,要想降低鏈路層重新傳遞和傳輸層重新傳遞的影響,需要采取對應技術讓鏈路層在路由器位置抑制傳輸層重復的ACK,防止其進入源端,避免源端數據大量匯集,影響算法。除此之外,ARQ法通常應用在出差率比較小的鏈路中,讓出錯的數據幀能夠及時處理。但是將其運用在出差率比較多的鏈路中,因為需要大量重復傳遞信息,造成信息擁堵,無法獲取理想的處理結果。(2)FEC(前向錯誤糾正)法的應用傳統FEC在傳輸數據模板中附著諸多冗余信息,實現對數據包損傷環節的處理,讓受損數據包可以快速修復,防止重復傳遞數據包,獲取理想修復效果。因此,FEC被廣泛運用在無線環境中,同時不會受到TCP機制影響。但是,FEC并非為一個完美的修復方式,在鏈路狀態良好的環境下,冗余信息將不會起到任何作用,造成網絡延遲,影響信息傳遞效率。
4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傳輸控制服務系統必將成為一個功能擴充、可裁剪的系統,能夠直接與信息傳遞平臺連接。通過采取構件化網絡傳輸控制服務技術,可以將信息傳遞過程中各種問題處理,讓軟件設計更加通用化和系列化,引導我國通信行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孫亮.淺論分組傳輸設備在通信網絡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9,26(05):81-82.
[2]潘萬林.無線網絡通信節點傳輸能耗控制系統設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08):165-167.
[3]仲成奕.通信傳輸網絡發展和優化規劃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18(08):154.
[4]龔嬌.計算機無線網絡通信中的傳輸控制技術研究[J].電腦與電信,2018(07):36-38+44.
[5]王曉.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及發展趨勢研究[J].科技風,2018(06):86.
[6]吳紫薇,王芳.計算機網絡通信的技術特點與發展前景研究[J].電腦迷,2017(10):2.
作者:戴軍 單位:91550部隊42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