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時政新聞的媒介融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主流媒體需要注重時政新聞的傳播方式與傳播效果在媒介融合普遍而深入的布景下時政新聞一直是我國媒體傳播的首要消息范例。眾所周知,時政新聞的傳播對于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自始至終都有其重大的作用,對于我國的黨媒傳播而言,時政新聞始終貫穿著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等等,反映著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總的來說,任何性質的傳媒都是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的,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時政新聞的傳播,對于廣義的時政新聞而言,時政新聞又超越了意識形態領域,譬如政府的全部傳播行動都可以看做是時政新聞的傳播。時政新聞的傳播以傳媒作為中介,具有“訴說”和“解釋”兩個重要環節,通過了解傳播什么、怎樣傳播,來考量一個媒體的專業水平。長期以來,至少對于我國的主流媒體而言,始終是把政治宣傳等同于時政新聞的傳播,態度嚴肅,始終追求宏大的敘述觀念和語態,這種明顯的刻板印象受到不少群眾的排斥。因此,若想實現時政新聞傳播承載的重要功能,首先要保持時政新聞在整個新聞傳播中的主流地位和權威地位,其次要保證時政新聞在人民群眾中的有效傳播。這樣才能表現時政新聞傳播在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于此同時,對于主流媒體而言,時政新聞是其主要的媒介職能。就如全國的“政治協商會議”等重要的政治活動,主流媒體相對來說會承擔更加重大的時政新聞傳播任務。事實上,對于時政新聞的傳播,應該更加注重其傳播方式和傳播效果,而很多以往的媒體總是在新聞報道中的報道數目和規模上下工夫,并沒有從群眾的角度考慮這種問題。換句話說,缺少理想的傳播效果,過多的傳播機會只是在浪費機會。
1.2網絡化共建為時政新聞的傳播奠定了新的優勢在當代世界時局下,我國的社會經濟仍在不斷向上、向前發展,由此也推動了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媒介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逐漸呈現出新的美好前景。在媒介融合此背景下,新聞的傳播方式不斷革新,發生著顯著而深刻的變化,為媒介融合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道路。在此根據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的傳播做簡要概述。眾所周知,視頻是電視傳播各種信息的主要方式,這種先天的優勢也使得通過電視傳播新聞始終在各種媒介傳播中占據主導地位,于此同時,電視新聞的傳播還包含了音頻、圖像和文字,這種各方面媒介手段相結合、信息資源共享的新聞傳播方式更有利于大眾的接受,也有著更加明顯的傳播效果。當媒介融合逐漸成為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各種媒體組織開始擁有更為有序的明確分工、合作,時政新聞的有效傳播也更為顯著。在時政新聞傳播之前,又涉及到了時政新聞的制作。無論哪一年,無論哪一個國家,都會時常有重大的新聞或者歷史事件涌現出來,奧運會、世博會、世界經濟危機等,從這些新聞報道來看,都多多少少存在著些許相似的特點:網絡媒介推動著這些重大時政新聞的報道,并且看似星星點點的非官方的媒體在網絡消息的采集等方面都提供著重大的線索,他們豐富的報道內容和報道手段,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為了充分可行的利用電子計算機的優勢,進而搜集正確的報道角度、挑選合理的素材、選擇簡單有效的報道方式,通過網絡中網民對報道主題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有效方式,這種方式使得時政新聞更具有趣味性、豐富性,更能夠貼近民眾,也有利于報道往更加全面,更加真實,更具有代表性的方向發展。然而,時政新聞的制作并非是完全意義上的“拿來主義”,盡管在當今媒介日趨融合的背景下,仍然有網絡、廣播等同質化的問題,但是這完全可以看做是媒介融合過程中的發軔期,因為這是任何事物的發展所必經的階段。當媒介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的發展趨勢日益激烈,網絡化共建的優勢也將逐漸表現出來。如此一來,時政新聞制作的內容的說服力將大大提升,廣大人民群眾也會更加樂意接受這種傳播方式。
1.3時政新聞的傳播要求媒體多向度并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時政新聞的傳播內容和方式雖然讓人耳目一新。但是隨著世界經濟、政治、文化國際化的不斷影響,我國時政新聞的傳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主要是向大眾文化轉變,從意識形態方面影響受眾的日常生活。這種大眾文化極大的降低了受眾對新聞傳播內容的趣味性,嚴重影響著時政新聞的傳播,其消極影響不言而喻,因此必須找到一種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法,由此,傳播禮儀的作用逐漸彰顯出來。首先,從傳播禮儀的角度來看,若想抵御大眾文化對時政新聞的消極影響以下兩個重要途徑缺一不可。1)時政新聞的源頭;2)傳播時政新聞的機構。對于第一個方面來講,政府機構若想保證其自身的權威,就必須塑造良好的公眾形象,在政務禮儀方面嚴格的要求自己,以免更深層次的造成致命的硬傷。而另一個方面,時政新聞機構在傳播新聞的時候應該實事求是,不能夠以訛傳訛,同時也有義務甄別來自網絡上的不實的言論,以提高網絡上新聞的真實性。否則由此源頭衍生出的時政新聞就沒有過多的權威性、神圣性可言了。注重傳播禮儀的另一個優點有關于人際關系的傳播,即在收集有關時政新聞的材料和傳播時政新聞的過程中應該與受訪者進行融洽的交流,這不僅能夠更大限度的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新聞材料,還能夠傳播時政新聞在受眾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得傳播的效果更佳理想。時政新聞的傳播觀念不僅要注重傳播禮儀方面,還要考慮時政新聞傳播的多向度并行,在時政新聞的傳播過程中,廣大人民群眾最反感的就是其內容的枯燥無味,傳播方式的古板老套。而時政新聞傳播的多向度并行就是建立在時政新聞制作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播方式,滿足各類受眾對時政新聞的接受習慣和條件。其指向性和普及性使得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大大提升。
2結論
客觀而言,媒介之間經過長期的組織和聯盟逐漸發展成一個共同體,即“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對于新聞界業務來說是其統一和發展的源頭,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時政新聞傳播就如同一項綜合型的系統工程,經過長期而復雜的不斷發展,逐漸向集所有媒介優勢于一身的多媒體形式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時政新聞的傳播從語態到形態,從理念到技術等各個方面都比以往更具有影響力。盡管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促進著“媒介融合”,使媒介傳播時出現了許多創新的元素,但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時政新聞的傳播仍然存在許多弊端,這就需要注重時政新聞的傳播禮儀和多向度并行,從時政新聞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效果上下功夫,尊重并認同新聞的傳播規律,使時政新聞傳播的觀念得以回歸。
作者:巴桑卓瑪單位:《林芝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