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電影著作權的保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互聯網絡和即時通訊工具的雙重作用下,涉及網絡服務的知識產權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其中,電影網絡化傳播在為其帶來更多收益的同時,卻因著作權保護乏力使電影作品的權益收益亂象叢生,為電影事業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也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的秩序。文章以此為視角,針對網絡環境下電影著作權的特征、侵權責任認定以及保護措施等問題展開討論,希望借此為電影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關鍵詞]電影;著作權;著作權保護;網絡環境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影作品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播范圍越來越廣,影響力也不斷彰顯。[1]但是,由于國民著作權保護意識的淡薄、相關法律制度的滯后、政策規定的執行不力以及維權成本居高不下,基于網絡環境針對電影作品的侵權行為層出不窮、屢禁不止,這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將造成消極影響,也與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原則完全相悖。所以,在當前乃至以后,保護網絡環境下的電影作品的著作權,就成為電影產業有序發展與健康進步的關鍵問題。
一、網絡環境下電影著作權的特征
著作權即版權,指的是作者和相關權利人對文學、藝術以及科學作品等享有的權利,涉及人身權與財產權兩個部分。[2]數字化是電影作品網絡著作權的重要客體,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傳統意義上的電影著作權正在被網絡數字著作所取代,呈現出新特征:第一,著作權地域屬性越來越模糊。基于網絡的互聯和互通,以及網絡本身的虛擬屬性,使得網絡環境下電影著作權地域模糊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第二,電影作品的網絡著作權和作品的數字化關聯緊密,電影作品為了在網絡世界中傳播,就要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而一旦電影作品數字化之后,其存在的載體就會使之處在開放性的網絡環境之中,原作品的內容就存在被更改的可能,作品的獨創性就會受到嚴重威脅。第三,電影著作權表現形式的數字化。在網絡環境中,電影借助計算機等技術能夠通過數字編碼的形式將電影中的音視頻信息加以轉換、編輯、合成和儲存,以數字通訊技術為載體進行傳送,著作權由此變成了“數字化”的形式;一些沒有經過著作權人許可就對電影作品進行復制、下載和轉載的做法變得十分普遍,著作權人為此深表疑慮。
二、網絡環境下電影著作權侵權責任的認定
網絡用戶的電影著作權侵權責任。對于大部分網絡用戶來說,他們都屬于業余的電影作品網絡傳播者,也正是因為“業余”,使得其網絡傳播行為讓電影著作權出現了非常嚴重的侵權后果,不但使電影著作權人的利益遭到了侵害,還極大地破壞了電影市場的秩序。[3]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為“下載侵權”,即網絡客戶在下載電影作品時發生的侵權行為。下載是正常的網絡參與行為,本身不涉及違法,但對具有著作權或者未得到授權的電影作品進行下載就構成了侵權。第二類為“上傳侵權”,即網絡用戶在上傳電影作品時造成的侵權行為。上傳電影作品指的是把本地電影以數字化的形式傳至網絡空間。倘若上傳人本身屬于電影著作權人,由其主觀上進行的上傳行為并不屬于侵權;倘若上傳人未得到授權進行上傳,就屬于對電影著作權的直接侵權行為。第三類為“點對點侵權”,即借助網絡之“點對點”傳播技術,對電影作品進行的侵權行為。這是因為,借助這一技術對網絡上的電影作品進行下載時,就會把電影傳遞給其他對象,由于網絡終端用戶數量龐大、結構復雜,使得基于“點對點”針對電影著作權的侵犯無法進行追究。網絡服務提供者的電影著作權侵權責任。在網絡環境下,網絡服務提供者借助其提供的網絡服務,讓電影作品通過網絡渠道從制作者端向用戶終端傳遞。我國在信息網絡傳播立法方面還存在一定欠缺,沒有形成對網絡服務提供者進行明確區分的標準和條件,對其侵權性質和責任的認定較為模糊。[4]一般分為以下兩種類型:第一類為“鏈接服務商”,它們通過向網絡用戶提供鏈接信息的形式開展工作。此類網絡服務提供商能夠通過對電影作品關鍵字或者關鍵信息的搜索,讓用戶能夠借此“找到”存儲和相關信息有關的電影作品。第二類為“空間服務商”,它們向網絡用戶提供網絡空間存儲服務。此類提供商通過提供公共網絡存儲空間,讓用戶能夠借此自由上傳、下載以及分享包括電影作品在內的視頻文件,由于網站或者網址鏈接通常與被鏈接者之間沒有事先約定,屬于在對方不知情的條件下進行的信息獲取行為,通常這種看似“不知情”的鏈接,能夠讓電影盜版作品進行“名正言順”的傳播。
三、網絡環境下電影著作權的保護途徑
完善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歸責原則。首先,對于網絡“空間服務商”“連接服務商”或者網絡技術服務提供商等網絡主體,如果它們沒有直接侵害電影作品網絡著作權的內容,在網絡侵權過程中以提供設備、工具與存儲空間為主,那么對這些主體應該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只有在侵權時存在過錯才會承擔責任。其次,對“內容供應商”來說,因為它們屬于電影作品內容的直接者,屬于侵權行為最為直接的主體,在法律層面上適用“推定過錯原則”。如果這一網絡主體不能證明自身“無過錯”,就要承擔侵權責任。最后,對那些綜合性的網絡服務提供者來說,它們不僅提供內容服務還會提供內容服務以及搜索、鏈接等,對這類主體侵權歸責的認定較為復雜,需要按照實際侵權行為加以研判。完善網絡著作權侵權的補償金制度。當前乃至以后,為了更好地促進電影市場的發展和電影著作權的保護,需要對著作作品許可制度加以“松綁”,使之不但能夠更好地符合互聯網增強信息交流與傳播之理念,更能夠符合我國的國情和社情。在網絡環境下,電影作品使用權與獲得報酬權是最關鍵也最敏感的問題。所以,在電影作品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有必要構建和完善基于網絡環境的“補償金”制度。借助這一制度,能夠更好地保障電影著作權人可以通過其作品獲得合理收入,而對網絡服務提供商來說,要依據其提供應用服務的價格,確定一定比例之后向電影著作權人支付“補償金”。當著作權人的電影作品被“復制”或者“數據分享”之后勢必會產生一定損失,通過“補償金”可以對其進行補償。
建立電影著作權的權利確認制度。在網絡環境中,電影著作權侵權案件的確權較之于傳統社會更加困難。而這不但在客觀層面對電影作品網絡侵權行為進行了縱容,也讓權利人的維權道路更加艱難。為此,需要構建基于網絡環境的電影著作權保護體系,并以確權制度的建立為起點,開展后續工作。為了實現這一點,不僅需要做好電影著作權的權利公示工作,還要出臺有關法規,在電影著作權署名方面統一規范,讓著作權主體署名方式和程序更加清晰;同時,要把著作權署名和權利歸屬協議融入行政管理的審查范圍,以保證電影著作權侵權受害人能夠于訴訟中處于有利位置。完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國內外已有的經驗已經表明,在網絡環境中,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護電影作品的關鍵道路。為此,需要引入延伸性集體許可制度,允許把集體管理組織和使用者達成的有關作品使用許可認定為一樣適用于那些“非會員著作權人”。如此一來,使用者就可以使用會員或者非會員著作權人之作品,這就能夠很好地規避非會員著作權人獨自主張權利事件的發生。
四、結語
進入21世紀,我國電影產業發展迅速。互聯網為傳統電影產業帶來了新動力,提升了電影事業的整體進步,助力了文化強國夢想的實現。但在網絡環境中,無論是電影工作者還是電影著作權人都需要面對侵權的問題。雖然基于網絡的電影作品的侵權實踐屢禁不止,和中國社會的國情、社情有著某種關聯,但主要原因還是對著作權的保護力度不夠。因此,為了使電影著作權人免受損失,需要針對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網絡用戶進行侵權責任的認定,并通過多種手段促進電影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一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尹建元.論網絡傳播中的電影著作權保護[J].電影評介,2016(07).
[2]彭興源.開放式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侵權問題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5(01).
[3]張龍成.論網絡電影作品著作權保護的若干問題[J].當代電影,2016(11).
[4]鄭大海.網絡著作權侵權責任的認定[J].法制與社會,2017(02).
作者:李菊蕾 單位: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