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力生產業發展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企業加大節能改造,生產效率逐年提高近年來,南通市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把電力生產企業作為節能降耗的重點領域,采取多種手段,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改造,堅持扶優扶強與限劣壓小,扎實推進發電企業工藝技術裝備的更新改造,各大電廠年年均有節能項目,全市火力發電效率逐年提高。2012年全市火力發電效率達41.2%,分別較2005年和2010年提高了4.3和0.5個百分點;平均火力發電煤耗298克標準煤/千瓦時,較全省平均水平少1克標準煤,分別較2005年和2010年降低了35克和4克標準煤。據不完全統計,華能電廠“十一五”期間投入資金6882萬元,年節約標煤達26827噸。天電公司用于節能技改的投入達到2500余萬元,供電煤耗從2006年的345克/千瓦時降到2012年的313克/千瓦時,發電廠用電率由2006年的5.56%下降到4.82%。
(二)大力推進供熱改造,熱電聯產進入大機組時代為滿足紡織、化工等行業生產用蒸汽需要,南通市先后建成了二十多家熱電聯產企業。實施西城區集中供熱,關停了江山農化熱電一廠、南通熱電有限公司和南通宏達熱電有限公司的發電機組和鍋爐,對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兩臺33萬千瓦機組實施供熱技術改造,發電煤耗降低10克/千瓦時。同時,南通觀音山環保熱電有限公司、醋酸纖維有限公司將抽凝機改造成抽汽背壓機,改造后供氣能力大大提高,供電煤耗也由415.6克/千瓦時下降到250.8克/千瓦時,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三)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風力發電規模全省領先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調整能源結構、減排溫室氣體、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南通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顯著上升。2012年,全市風力發電裝機容量1136兆瓦,是2005年初的3.2倍,全年風力發電量22.6億千瓦時,占全省風力發電量的75.3%,風電占全社會用電比重由5.5%提高到7.5%,風電的增加減少了常規化石能源消耗,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對南通市的節能減排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也開始啟動,全市目前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6兆瓦,生物質及垃圾發電企業五家,裝機容量10.6萬千瓦,能源結構得到優化。
二、南通電力生產業節能狀況
近年來,在“節能減排”的約束下,南通電力生產業不斷提升裝備水平,加強節能技術改造,在保障了全市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同時,也為全市的節能減排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2012年,南通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45.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0%,全年發電量329.0億千瓦時,其中火力發電量303.2億千瓦時,風力發電量22.6億千瓦時;熱力產出量3826.5吉焦。電力生產業綜合能耗556.4萬噸標準煤,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1.9%。從單位產品能耗看,平均火力發電煤耗298克標準煤/千瓦時,每發一度電比2005年節省了35克標準煤,比2010年節省4克標準煤。按此計算,2012年全市火力發電生產因發電效率提高比2010年節約能耗12.1萬噸標準煤,再加上風力發電增加而減少的能源消費量33.4萬噸標準煤,電力生產業兩年的節能量約占全社會節能量的17.5%。
三、當前電力生產業發展形勢分析
(一)全國、省電力生產業發展的形勢分析當前,我國工業化處于中期階段,城鎮化正加速發展,對能源特別是電力的需求仍不斷增長。201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4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容量8.2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71.5%,供電標準煤耗326克/千瓦時。根據國家電力發展規劃,預計“十二五”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增加到約14億千瓦,其中燃煤發電約9.2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66%;2020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增加到約18億千瓦,其中燃煤發電約11.5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64%。2010-2020年期間,國家將大力發展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降低燃煤火力發電比重。江蘇省作為全國經濟發達地區之一,能源資源十分匱乏,所需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資源絕大部分需從省外調入。全省發電7600萬千瓦裝機容量中,6500萬千瓦是燃煤火力發電,占總容量的85%。2012年全省人均用電量5782千瓦時,人均裝機容量0.96千瓦,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5%、28%,但與歐美發達國家人均2-3個千瓦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江蘇省電力公司總經理表示,預計2015年、2020年,江蘇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將分別達到1億千瓦和1.3億千瓦。考慮目前已經核準和獲準開展前期工作的發電項目,以及已經落地的區外來電計劃,預計江蘇2015年、2020年高峰時段將分別有1500萬和3800萬千瓦左右的電力缺口。因此,未來電力工業發展空間依然巨大。
(二)南通電力生產業發展的形勢分析根據《南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南通市“十二五”工業轉型發展規劃》,“十二五”是南通全面轉型升級,向工業化后期邁進,加快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攻堅趕超期。“十二五”時期,南通將跨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000美元這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分水嶺,進入工業化后期的嶄新發展階段,地區生產總值按現價計算年均增長13%左右,到2015年,經濟總量超過6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00元;工業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年均增幅13%左右。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電力生產業的穩步發展。而電力能源及裝備產業也是南通“十二五”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南通正加快建設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電力能源及裝備制造基地。大力推進以大型火力發電為主體的重大電力項目建設,加快發展電力能源裝備制造工業。同時加快電網建設步伐,完善電網網架結構,提高電力輸送能力和外輸通道容量。盡管南通煤炭資源匱乏,但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承南啟北”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港口資源,為電力生產業發展提供了運輸等有利保障。
四、南通電力生產業發展與低碳經濟之間的矛盾
(一)電源結構總體單一盡管近年來,南通加大發展新能源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呈跨越式發展,但總體上仍以煤電為主,煤電占發電量的92.1%。從長期看,電源結構過度依賴于煤電,不利于電力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煤炭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利用率低,對環境污染嚴重,不符合低碳要求,不利于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從短期看,由于上網電價固定,當企業處于煤價上揚和電價受抑的夾縫中,燃用劣質煤(灰分大,水分高,熱值低)已成為企業一種無奈的選擇,勢必引起鍋爐效率降低和機組廠用電率升高,導致供電煤耗升高,不符合低碳發展要求。
(二)部分熱電廠效率較低南通市共有二十余家熱電企業,但除了觀音山熱電、醋酸纖維等幾家企業技術設備較為先進外,其余多數企業機組老化,鍋爐較小,效率較低,個別企業發電煤耗超過500克/千瓦時。而由于一直以來電力企業總資產回報率低,2012年,電力生產業總資產貢獻率為10.9%,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投入大收益慢也使得發電設備更新改造受限,影響了效率的提高。
(三)部分發電設備已屬先進水平,節能空間收窄近年來,為了節能降耗,發電企業都在節能上下了功夫做到了年年有項目,效率得到提高。其中華能、天電、大唐等企業機組的廠用電率和供電煤耗等指標在全國同類機組中已處于領先水平。同時,隨著運行時間的推移,華能和天電兩大部分機組性能將逐漸老化,其機組大修周期為6年,保守估計機組性能老化1%,則供電煤耗將增加3克/千瓦時。今后較長一段時間,企業老機組難有大的節能技改項目,屆時供電煤耗無法再逐年改善。
(四)新能源發電成本相對傳統能源發電高目前我國光伏發電成本已降至1.1元/千瓦時,預計到2015年將下降到0.8元/千瓦時;風電平均成本在0.5-0.65元/千瓦時,生物質發電成本在0.4-1元/千瓦時,核電成本在0.45元/千瓦時左右。而目前我國火電上網標桿電價一般在0.4元/千瓦時左右。新能源發電企業仍以政府補貼為主,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影響了行業的發展。
五、南通電力生產業發展建議
電力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工業生產、經濟發展、資源環境等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構建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給體系,是南通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必然選擇。“十二五”提出了“大力發展新興能源產業,加快核電建設,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展煤炭的清潔利用產業,以及加強傳統能源的產業,建設大型能源基地,努力發展煤電大型的能源企業”的發展思路。南通電力工業應抓住機遇轉型升級,引導發電企業千方百計提高“熱效率”這一核心競爭力,發展模式實現三個轉變:即從“做大發電裝機容量規模”向“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轉變,從“利用成熟傳統發電技術”向“世界前沿領先發電技術”轉變,從“單一發電產品”向“電、熱、氣多聯產”轉變;全力發展“高效、綠色、低碳、智能”的新型電力工業。
(一)大力推進熱電聯產建設,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熱電聯產是國內外公認的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政府大力倡導的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一。積極開拓熱力市場,實施熱電聯產,可以提高煤炭利用的綜合效率。據測算,熱電聯產與熱電分產相比熱效率高30%,集中供熱比分散小鍋爐供熱效率高50%。下階段,一方面,針對南通市部分熱電企業設備陳舊,鍋爐偏小、效率低的現狀,政府應采取相關激勵政策,加大對熱電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提高熱電企業的發電水平;另一方面,引導電力企業改變主營發電的思路,采用熱電聯產機組,避免冷凝損失,提高效率。積極推進華能電廠機組供熱改造項目,實現熱電聯產,進一步提升發電水平,同時實現南通平潮及沿江地區實施集中供汽,減少能源消耗。
(二)加快百萬千瓦大型機組建設,提升煤電裝備能力新上大型高效清潔環保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完善電源點布局,擴大發電裝機容量。盡快完成南通電廠“上大壓小”合建項目兩臺100萬千瓦國產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加快建設大唐呂四港電廠二期工程兩臺125萬千瓦的燃煤發電機組,提升全市煤電裝備能力,力爭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
(三)搶抓“綠色煤電”示范項目,搶占發電高新技術應用的制高點緊盯發電新技術前沿領域,搶抓國家鼓勵發展高效、環保、潔凈發電技術示范項目的政策機遇,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盡快啟動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示范項目,搶占潔凈煤發電技術應有的制高點。適度發展燃氣發電項目,發揮如東LNG燃氣項目的便利條件,搶占潔凈煤發電技術應有的制高點。加快建設江蘇華電通州熱電聯產工程項目4臺200MW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供熱機組項目,提高南通“綠色煤電”的比重。
(四)加快發展新能源發電產業,促進能源利用多元化南通海岸線綿長,沿海灘涂平坦、廣闊,是開發大型風電場最好的場址之一。南通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進一步擴容風力發電裝備,同時努力擴大生物質能、太陽能、余熱余氣等新能源的利用,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利用結構。第一,如東縣擁有106公里海岸線和104萬畝沿海灘涂,均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江蘇省的海洋灘涂大縣。啟東市擁有77.5公里海岸線、40萬畝沿海灘涂和6萬畝輻射沙洲,應繼續在如東、啟東地區建設一批風力發電站;第二,加快建設一批生物質能發電廠。利用南通本地及周邊農林資源豐富的優勢,規劃建設3-4座生物質能(秸稈)發電廠,優先利用現有熱電廠鍋爐進行改造或擴建,秸稈可采用造粒或打包技術,政府給予相應扶持政策,徹底解決困擾農民燃燒秸稈污染城市空氣難題;第三,鼓勵工業企業充分利用余熱余氣。鼓勵鋼鐵、化工等行業的大型企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將原本廢棄的余熱,煉鐵高爐和焦爐煤氣加以回收利用,建設綜合利用發電機組,做好節能環保工作。
作者:邵紅梅單位:南通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