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電視新聞轉場短視頻遇到挑戰與優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短視頻井噴式爆發增長的視聽新時代,傳統電視媒體的新使命為在做好長視頻、堅持電視宣傳基本原則的同時做好短視頻,積極應對短視頻平臺爆發式增長對傳統電視媒體發展的沖擊。基于此,文章簡要闡釋新聞資訊類短視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傳統電視新聞節目轉戰短視頻平臺面臨的挑戰,并探究傳統電視新聞節目轉戰短視頻平臺所擁有的自身優勢,旨在為傳統電視媒體的轉型升級提供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 電視新聞節目;短視頻平臺;挑戰;優勢
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引發了媒介市場及環境的深刻變革,以電視節目為主的新聞資訊類信息也轉變為時長在五分鐘以內的短視頻信息,公眾可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通過短視頻獲取國內外新聞資訊。由此可見,短視頻作為具有高頻推送、實效性強等優勢的信息呈現方式已經受到公眾的廣泛認可與接受。在此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節目面臨著受眾分流、影響力弱化等挑戰,部分電視媒體積極探索轉戰短視頻平臺的路徑。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并非單純指時長較短的視頻,而是一種與傳統信息呈現方式在技術、內容等方面截然不同的新型視頻內容,傳統電視新聞節目要積極應對轉戰短視頻平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以成功登錄短視頻平臺并獲得良好的節目播放效果。
一、 資訊短視頻發展中的問題
資訊短視頻主要包括新聞資訊類、知識講解類短視頻,以新聞資訊類短視頻為例,其相對于傳統的圖文、語音等新聞資訊呈現形式來說具有信息容納能力強、信息表達及表現更為具象、傳播效率更高的優勢,是當前公眾青睞且易于接受的信息呈現方式。但資訊短視頻發展中仍存在較大的問題:
(一) 內容質量有待提升
資訊短視頻的井噴式爆發賦予公眾“信息制播者”的新身份,資訊類短視頻內容主要包括兩個層面:專業媒體機構及團隊制作的專業生產內容;網民上傳的用戶原創內容。而當前專業生產內容大部分存在剽竊、抄襲、照搬等現象,也有部分內容截取自電視新聞節目,內容同質化嚴重。同時用戶原創性內容因拍攝技術水平、設備、立意、持續性等因素的限制有價值的資訊信息較少,整體質量偏低。
(二) 內容版權得不到維護
短視頻行業的崛起使得大量人力與資本密集而來,直接促進了短視頻資訊內容的海量增長。相關數據顯示,“秒拍”平臺上短視頻日均播放量達 20.4 億。但當前短視頻內容版權保護相關法律體系尚未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短視頻行業市場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三) 缺乏資訊服務資質
隨著公眾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其已經不再滿足一味接收及瀏覽娛樂、休閑類資訊,而是希望獲取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部分短視頻平臺并不具備互聯網資訊服務資質,卻擅自影響力大、具有敏感性的時政資訊類短視頻,對社會輿論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綜合來看,雖然當前資訊短視頻市場前景廣闊,在沒有行業規范、法律法規的強制約束下資訊短視頻發展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傳統電視新聞節目轉戰短視頻平臺還需要審核平臺的資質,嚴格挑選政治立場正確、管理完善的短視頻平臺,避免引發版權糾紛、法律糾紛等風險。
二、電視新聞媒體面臨的挑戰
(一) 電視新聞媒體轉型危機
傳統電視新聞轉戰短視頻平臺并非簡單地將電視新聞節目剪輯為多個片段在短視頻平臺上傳播,而是要從電視新聞信息的采集、制作、傳播等各個方面保證與短視頻特征的契合,并依托短視頻傳播的模式擴大電視新聞節目影響力、受眾的覆蓋面。由此可見,在短視頻井噴式爆發的視聽新時代,電視新聞媒體需要實現全面的轉型升級,但由于其在長時間經營發展中已經形成相對固定的內容采編.發體系、系統性的節目管理模式、節目制播隊伍,在短時間內要從思想、方式、技術等各個方面轉型升級并非易事,還需要電視新聞媒體對此進行統籌規劃、精準施策,才能避免轉型方向出現偏差。因此對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來說,其轉戰短視頻平臺首要面臨的挑戰即為轉型所帶來的一系列危機。
(二) 電視新聞記者的職能弱化
麥克盧漢在 《理解媒介》 中表示:“移動短視頻使‘人人成為電視制作人’”。相對于傳統視頻來說,短視頻時長短、主題鮮明、對硬件及網絡寬帶要求較低,公眾可利用一部手機即可完成短視頻的制作與全過程,降低了視頻生產與傳輸的技術、內容門檻,公眾被賦予極高的話語權及言論自由權。尤其是參與式媒體的發展也讓公眾發現了新的商機,公眾扮演著“記者”的角色,依托自身的“粉絲數量”“流量關注度”成為各個商家、各地區的宣傳者。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的知識與技能的權威性遭到解構,公眾可選擇性跳過記者采訪過程直接了解新聞事件、熱點的結果,或直接從自媒體平臺上獲取新聞資訊,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電視新聞記者的職能。
(三) 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分流
短視頻時長短、緩存小、碎片化等鮮明特征激發了公眾對新聞資訊的新需求。其一,多元化信息需求。人類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對國內外新聞資訊存在強烈的求知欲,但電視新聞節目一般具有明確的主題,如民生新聞、法制新聞等,不能滿足公眾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而短視頻平臺上的新聞資訊分門別類,如汽車科技、財經要聞等,因此原本擁護電視新聞的受眾逐漸向短視頻平臺分流;其二,碎片化閱讀需求。雖然當前電視新聞媒體推出了移動APP、官網等,實現了電視新聞節目的隨時播放、暫停及回看,但其形式依然為傳統的“長視頻”。當代社會節奏加快,公眾傾向于在短視頻平臺上利用空余時間瀏覽新聞資訊,平臺上的內容主題明確,語言簡潔,便于公眾理解,滿足公眾碎片化閱讀的需求。
(四) 削弱電視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力
電視作為主流媒體其核心的社會價值即為輿論引導。在短視頻時代,信息的碎片化與淺層化削弱了公眾的思辨能力、審美能力及價值判斷能力,虛假及負面的短視頻信息對公眾思想造成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電視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難度。除此之外,短視頻平臺為公眾創設了自我表現的新空間,公眾自我意識顯著增強,希望通過短視頻發表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但由于國民素養、受教育程度、政治素養、思想覺悟的限制,部分公眾對短視頻內容產生了有失偏頗的認知,并在短視頻轉發或制作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思想,當其思想觀念與其他公眾相契合時就會引發社會輿論。因此,如何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提升國民素養是電視新聞節目轉戰短視頻平臺亟須解決的問題。
三、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優勢
(一) 更具專業性和權威性
傳統電視新聞節目擁有專業的內容生產團隊、國家政策的支持,因此具有視頻內容的專業性與權威性,這是電視新聞節目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轉戰新媒體平臺時,電視新聞媒體要保留固有優勢,把握短視頻內容的決定權,通過構建自主化短視頻內容采編一體化平臺夯實內容基礎,借助短視頻平臺先進的技術、模式等優化短視頻傳播流程,繼而形成“自主化短視頻內容生產+短視頻平臺傳播”的新型戰略機制。
(二) 受眾群體不受文化水平限制
電視新聞媒體受眾質量佳,主要原因在于能夠在固定時間觀看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一般時間充裕、生活條件較好、受教育程度較高,因此其具有受眾群體不受文化水平限制的優勢。基于此,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在轉戰短視頻平臺時既要關注已有受眾群體的需求,又要借助短視頻平臺吸引新受眾。如在官網、移動APP上短視頻,滿足已有受眾群體隨時隨地瀏覽新聞資訊的需求,借助短視頻平臺形式新穎的短視頻作品,彰顯電視新聞媒體與時俱進的理念。結語在短視頻井噴式爆發的視聽新時代,傳統電視新聞節目要想成功登陸短視頻平臺實現現代化變革,就必須積極應對短視頻帶來的挑戰、穩固自身優勢,借助短視頻平臺的技術、信息呈現形式、信息傳播模式等吸引受眾、擴大影響力,并堅持主流媒體的社會定位,向受眾弘揚社會正能量、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而彰顯電視新聞媒體與時俱進的理念、輿論引導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孔德君.傳統電視新聞節目轉戰短視頻平臺遇到的挑戰與自身優勢[J].記者觀察,2020(21):34-35.
[2]古麗米拉•肖克萊提,羅彬.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以《主播說聯播》為例[J].采寫編,2020(03):42-45.
[3]劉筱云.媒介技術視野下電視新聞節目內容生產與融合傳播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
[4]鄭蕊.融媒體語境下傳統電視新聞的線上轉型研究[D].遼寧大學,2020.
[5]何健.短視頻大趨勢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形式創新[J].記者搖籃,2019(12):96-97.
作者:于金超 單位:大連新聞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