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非語言符號在電視新聞采訪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普遍性。所謂普遍性,是指非語言符號中的一部分具有一切人類共通的意義,不論國家、民族或者種族。人類自古代以來就有非語言交際。這些非語言符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長期的生活中積累形成的社會習慣;另一類是在現(xiàn)代社會中為了便于交際相互約定以致廣泛使用的一些非語言符號。這些都為不同語言、不同國家以及不同民族的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帶來了共通的意義空間,也為現(xiàn)代化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非語言符號是一種“世界語言”。
(2)形象性。非語言符號比語言符號更具有表現(xiàn)性和感染力。在表示相同的語義時往往更加生動,它的運用能幫助人們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這就是它的形象性特點。例如,豎起食指放在唇鼻中心代表“噤聲”,相比語言符號“別說話”更能體現(xiàn)出場面的緊張和神秘感;豎起大拇指代表對對方成績的贊許,再加以一個贊譽的笑容絕對比一句“干得好”更有誠意。所以說,用非語言符號傳達信息更為簡潔、直觀、鮮明,易于理解。
(3)隱含性。隱含性是指有些非語言符號的使用是隱蔽的、不易被察覺的。這也是非語言符號區(qū)別于語言符號的一個體現(xiàn)。這種隱含性更多地體現(xiàn)在兩個默契的個體之間,他們以一種獨特的、不為人所知的表現(xiàn)方式傳遞信息。例如,眼神交流、特定的肢體語言等等。
(4)真實性與協(xié)同性。一個人很難避免其身體表現(xiàn)出的非語言符號,而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這種非語言符號就會暴露其真實意圖和想法。
(5)多維性??陀^世界是多維的,而語言符號只能在同一時間表現(xiàn)出其一種屬性。比如說電影明星章子怡,語言符號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描述她的一個屬性,可以是眼睛、鼻子,也可以是身段、氣質(zhì)。或者籠統(tǒng)的描述“:這是一個很美的姑娘”。但是,這遠遠比不上一張照片的表現(xiàn)力度。一張照片,同時表現(xiàn)出了其各種特征,這是語言符號表達不出來的。
電視是聲畫藝術,電視媒介近75%的信息是通過非語言符號傳播的,據(jù)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的分析,人際交往中傳遞的信息量,7%憑借語調(diào),38%出自聲音,55%來自表情。如果說“聲音”指的主要是音節(jié)語言的話(其實還包括輔助語言),其他兩項相加就占量的60%以上。
(1)非語言符號在電視新聞采編播中具有如下作用:第一,非語言符號具有解釋、印證信息的作用,這得益于語言符號的特點——多維性。以中央一套新聞聯(lián)播走基層系列節(jié)目中小央金進京看病為例。小央金有先天性心臟病,報道中詳細闡述了她的病情,但是在采訪中,記者通過和小央金的對話,表現(xiàn)出了高原孩子獨有的質(zhì)樸和堅忍。這些非語言信息的流露使得這條報道有血有肉,富有邏輯性和感染力。第二,非語言符號具有暗示作用。非語言符號可以適時表達出隱藏在人內(nèi)心最深處的情感。在中國舉辦奧運會時,看臺上的觀眾或者在臉上彩繪中國國旗,或者身披繪有奧運標志的T恤。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人民對祖國強大的驕傲和事業(yè)的支持。
(2)增加新聞的可信度。新聞真實性的重要不言而喻,而在一條新聞中,非語言符號對體現(xiàn)其真實性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非語言符號具有真實性和協(xié)同性的特點。
(3)增強語言符號的表現(xiàn)力,提高傳播效果。非語言符號在提高傳播效果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非語言符號形象生動、表意深刻。這在前文非語言符號的特點中已做過闡述,這里不加贅述。二是多方位刺激受眾的感官。非語言符號不但形式多種多樣、變化無窮,而且是非線性的傳播,以多種形式、多方位、立體地刺激受眾的感官,同一時間調(diào)動觸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三是相對于語言符號而言,非語言符號能夠持續(xù)吸引受眾注意力。
(4)增強認同效應。采訪者的服飾打扮、行為語言、儀態(tài)表情都是采訪成功的必備要素。這樣,可以盡快縮小與被采訪者的距離,達到心理上的接近。
三、媒體工作中非語言符號發(fā)展策略研究
(1)提高新聞從業(yè)人員及受眾對非語言符號運用的認知程度。各大媒體行業(yè)都應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需求的具備非語言符號認知和傳播水平的人才。從業(yè)者需要加強自身對非語言符號的認知,系統(tǒng)學習非語言符號傳播所要遵循的原則和規(guī)律,了解受眾的閱讀習慣,從總體上提高全社會的對非語言符號的認知水平。同時對非語言符號的認知教育還應該在受眾中進行普及。
(2)挖掘非語言符號在跨文化傳播方面的作用。非語言符號在人類早期傳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時至今日,我們同樣可以發(fā)掘非語言符號傳播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潛力,提高跨文化傳播的效果,為構建和諧的國際傳播發(fā)揮作用。譬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導演張藝謀選取了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語種的各種人的笑臉,大家燦爛的微笑跨越了語言的障礙,跨越了地域國家的界限,傳達了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愛好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對這種“國際語言”應該有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辛森 單位:太原師范學院 影視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