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傳媒教育環境與方式對比分析范文

傳媒教育環境與方式對比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媒教育環境與方式對比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媒教育環境與方式對比分析

播音主持是我國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傳播鏈條中的重要一環,直接面向話筒和鏡頭向受眾傳播信息。由于播音員主持人是大眾媒體“一對眾”傳播中的最后環節,因此他們具有代表媒體“說話”的話語權和受眾喜愛的公眾形象,這給播音主持崗位帶來了隱形的光環,想成為播音員主持人的人與日俱增。全國百所高校的該專業學生,有的能夠認識到播音主持崗位的新聞性等特性,而有的則認識還較為膚淺。但面臨全國每年如此龐大的招生人數,高等院校該如何結合中國媒體現實完善對該專業學生的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研究者關注的話題。

一、廣東和臺灣高校的傳媒人才教育環境對比

目前,國內兩百多所高校開設有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本科學歷教學,每年的畢業生數以萬計。以廣東幾所高校為例,傳統的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在一、二年級著重語音和發聲基本功的學習,三、四年級著重新聞播音或節目主持能力的提高。教學重點放在有聲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對播音主持崗位所嵌入的媒介傳播環境的駕馭整體能力。隨著媒體發展的日新月異,大眾媒體和新媒體的合作競爭,其對人才的要求不斷變化,面對嶄新的傳媒環境和激烈的就業競爭,很多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畢業生與媒體需求之間產生一定的差距,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畢業生成為待業青年或者轉行。面對這一現象,我們立足廣東高校的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教育現狀,同時結合臺灣高校傳媒專業的對傳媒人才的教育特色,以淡江大學和義守大學為例,參考媒體環境對高校教育的影響因素,對廣東高校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教學模式做一對比研究,希望對內地高校該專業的教育有所啟示。

與大陸的傳媒事業發展不同,臺灣的廣播業起始于1925年6月17日,當時為紀念日本統治臺灣30周年而在總督府舊廳內設置播音室,1951年,行政院決定電視事業“由政府倡導推動”,并“采取企業化經營的制度”。早期臺灣的三家電視臺都是政府控制的商業電視臺。解嚴之后,臺灣電視頻道數量劇增,有線電視取代無線電視成為電視產業的生力軍。

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灣的一些公立和私立大學紛紛開設有大眾傳播系,在臺灣教育部登記在冊的共有27所院校設有傳播學科(相當于中國大陸的新聞與傳播學一級學科)。

其中,以世新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淡江大學等幾所院校的新聞傳播學科發展歷史較長、系友數量最多,并占據絕大多數臺灣媒體的工作崗位。學院下設的系所名稱以傳播為關鍵詞,從沒有設置過播音與主持相關方向。。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傳媒人才教育歷史中,我們發現:臺灣高校大眾傳播學科領域始終沒有把播音與主持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來招生,而是對所有方向的學生統一做媒體知識和采、編、播綜合能力的教育及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個人愛好選擇選修課以提高個人某項特長,畢業后經過媒體考核再雙向選擇實際的工作崗位。筆者參與了國家教育部立項的廣州大學“2+2新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該實驗區向淡江大學訂購將于一個學期內完成的四門課程和實習實踐教學任務,帶領創新實驗班22名學生到淡江大學交流,并訪問世新大學、義守大學,深刻感受到臺灣與大陸在新聞與傳播領域不同的教學模式和特色,本文試圖從臺灣高校傳播專業的教學背景、師資來源、教學內容、課程設置與安排、考試內容形式等角度分析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臺灣傳媒人才,尤其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培養模式。

二、廣東和臺灣高校對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環境及方式對比

(一)臺灣媒體的自由言論環境對新聞教育的影響

2009年5月4日臺灣《自由時報》在A1版顯著位置有兩行醒目大字:“反中國學歷,反陸生來臺。”在A4政治新聞版刊登題為《陸生肩負任務?我學生社團證實》。文中以義守大學為例,從“干部盼對岸交換生純是學術互動;義大校方曾指出:很多是共青團員;交換生曾申辦宣傳京奧,義大不準”三個方面進行報道,文章多處內容與事實不符。

5月5日三立電視臺派出記者來到義守大學實地采訪,義守大學校方相關負責人代表、臺灣學生代表、筆者作為大陸交流生代表接受了此次采訪。記者向被采訪者詢問,陸生赴臺求學是否肩負特殊任務;之前的相關報道是否屬實等問題,三方代表均予以否認。當天下午,三立電視臺的整點新聞播出了這則消息,但是新聞中部分報道斷章取義、與實際不相符。臺灣新浪網(http://.tw)也對這一事件進行報道。義守大學的傅勝利校長在與大陸生的交流會上說:“臺灣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的地方,媒體的言論自由就是體現之一。對同一事件,不同媒體呈現的結構框架和述評立場可能完全相反,這些不是因為事實本身的差異,而是媒體所持立場的不同。更有甚者,部分媒體會截取整個采訪過程中的某一句話,某一個段落報道,這些在臺灣都是很常見的事情。”同一事實,不同立場的媒體會有各種角度的報道,把對事件評價與認知的權力,全部交給受眾作出分析判斷。

臺灣的輿論環境造就了新聞報道在兩方面的自由:一是對事件元素重新組合而成的設計框架不同;二是立場決定的評論角度不同。建構新聞事實的決定因素有價值觀、媒體傾向、報道角度。在臺灣的新聞生態中,對事實本身的認知經常識判斷,而對新聞報道的表達則由結構、邏輯、角度等專業技能決定。因此,臺灣的新聞專業學生要在實踐中尤其注意如上兩層關系,意識形態對新聞表現手段起決定性作用。

(二)課程設置以傳播為總體脈絡,融合藝術、技術

大陸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普遍以語音和有聲語言表達作為課程體系的根本,新聞傳播學理論和節目編導能力為輔,把廣播電視節目的主持能力設置為主干課程。在專業課上,教學內容主體是有聲語言的語音和表達邏輯等技術能力,以此為教學和實踐的核心,借兩三門新聞報道、影視節目編導課做對新聞業務和編導技能的了解。可見,有聲語言本身是干,而傳播生態是枝。盡管很多研究者已經指出播音主持專業課程主體的偏差是造成媒體評價該專業學生著重技巧缺乏整體觀照的重要原因,但直到目前,該專業的改革步伐依然緩慢。臺灣對新聞各類人才的培養不做過多專業方向的劃分,主要是大眾傳播(傳統媒體)和資訊傳播(網絡新媒體)兩大類,每個大類都以傳播為體系大框架,將藝術、設計、溝通融入其中,以新聞報道技巧、電影劇本創作、攝影攝像技能、影視節目制作、新媒體傳播等幾種能力為主體,理論課程對所有學生做同樣能力要求。語言表達不做技術要求,而是作為與人溝通的能力結合傳播理論體現在個別課程中。可見,傳播生態是干,有聲語言是枝。下圖是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的四年的課程設置表:①

(三)修業過程重合作,以作品整體呈現為要務

淡江大學文學院下設六個系,與新聞傳播相關的是大眾傳播系和資訊傳播系,專業特征以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為區別。這兩個系有網絡技術方向的課程差別,此外有60%以上的共同課程。所有進入這兩個系的學生不再分更細方向。下表是淡江大學2011年春季學期兩系共同課程影視節目企劃的進度表。②

課程以節目策劃、結構設計、元素組合、整體效果為能力要求,以節目具體樣態為教學周期,用作品效果為判斷學成能力標準,對所有學生做同樣要求,尤其是文案寫作策劃能力,每人獨立完成。對于有語言表達特長,以做主持人為目標的學生,必須具備在合作中掌握制作節目的全部流程,在對節目本體研究基礎上再做有聲語言能力的提高。而這種提高并不是毫無體現,每學期全班分組,每組合作錄制三至四期節目,個人根據特長和就業目標選擇攝像、編輯、主持等不同工種,在制作節目進程中和完成后,老師針對每人表現提出意見。所有課程的理論部分對每位同學做相同要求,而有方向差別的特長能力的提高則放在實踐部分完成。這樣避免了喜愛播音與主持的學生產生傳播概念的知識欠缺,將有聲語言的表達功用放在節目結構中來認識,在傳播的大環境下完成。學生對播音與主持語言的生態環境、結構作用、對象特點、語用規則、風格特征等的理解,不再孤立,而是從森林中見樹木。

討論、磋商、交流、匯總,是新聞傳播工作的屬性,團隊合作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能力,多數課程中5-8名同學自由組成一個團隊,共同研究課題或錄制節目,模擬媒體工作的真實環境。在大陸高校中這種教學模式并不多,多數學生獨立完成論文或者報告,教師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獨立制作完成的能力,當論文或者報告上交以后,教師認真審閱,再對學生進行單獨的有針對性的指導。

(四)考核機制差別———臺灣高校更重作品呈現

上述影視節目企劃課程的評分方式是:作品Ⅰ+自評30%,作品Ⅱ+自評30%,作品Ⅲ公益廣告+短片+自評30%;筆試10%;參與討論、出勤:10%(滿分110分)。注意:遲到、早退、缺席、請假累計三次者視同退選,全勤加分。作業遲交者一律不予計分。理論考核的比例較小,作品效果和個人肯定占較大比例,尊重學生自身付出和特點的同時,也將影響分數的因素從老師個人轉移到合作團隊,這符合新聞傳播工作的特性。

大陸高校新聞傳播學的課程考核主要有考試和考察兩種形式,考察須交一篇獨立完成的論文,考試以期末卷面筆試為主,結合平時作業,一般為七三比例。由于考試考卷的統一性要求,多數編輯、制作、攝影、節目主持等考試課均以卷面考試為考評學生的主要方式,播音主持專業的個別課程有口試,也以每個學生的單獨有聲語言表達為打分依據。如此考核形式重理論知識本體,重有聲語言本身,忽略了語言的生存特點和風格生命力的源頭。

三、對廣東高校播音主持人才教育的一些啟示

(一)突出播音主持工作的新聞性,加強媒介生態介紹和傳播鏈條各環節間銜接的教育。廣東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可以采取培養先大專業后小專業的模式,新聞傳播大框架是每個具體方向的課程脈絡,不能以某種技能作為課程主干體系。在增強媒介素養底蘊,培養新聞敏感度基礎上,強化采編播一體的專業知識技能,使有聲語言牢牢生長在傳播的每個環節上,而不是孤立地審視語言形式。播音主持人才不再單純只具有語言方面的特長,而真正以傳播知識和新聞業務能力作為學習要務,進而尋找播音與主持工作的立足點。

(二)拓展實踐平臺的建設。高校可以與媒體深度合作,借助廣播或電視節目等渠道,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實踐平臺。如從2011年4月11日起,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與云南電視臺聯合制作的早間節目《新看點》欄目將于每天早晨7:40~8:20在云南衛視頻道播出,其中在北京演播室錄制的《主播新鮮看》版塊由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師生獨立承制,這是國內院系獨立承制日播電視新聞節目的首例。每天節目由當天值班的老師指導選題,跟蹤時事熱點,選擇恰當角度,由一個主持人和兩個嘉賓用談話方式呈現,晚上錄制第二天早間播出。從節目內容、人力資源到演播室技術保證,全由學院和師生合力完成。有了早間日播的平臺,制作節目的所有環節都可與日常課程的作業聯系起來,日常有教、有練的學習與衛視播出平臺緊密銜接,學生每天獲取的經驗,與日后深入媒體實習實現無縫對接。

(三)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并在理論的學習和實踐鍛煉中予以實現。在合作作品中逐漸找到有聲語言的應用特征,拋卻孤立的應用形式,從語言應用的生態中尋找其功能和風格,是播音主持愛好者得以成才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到20女人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特色大片免费网站| 天天干天天草天天|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口述|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一 |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久久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gav男人天堂| 高清一级淫片a级中文字幕| 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欧美aⅴ综合网站发布| 天天干视频在线| 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222www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蝴蝶网| 巨肉超污巨黄h文小短文| 国产无套内射久久久国产|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处处吻动漫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 欧洲韩国野花视频| 乱码卡一卡二卡新区在线|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按摩xxxx| 国产精品免费αv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中文字幕人妻三级中文无码视频| 亚洲h在线观看| 清纯女神被老头耸动|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