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統計方法教學問題解決路徑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教學內容的適用性與針對性不強
我國在醫學院校中開設醫學統計方法課程已有60多年的歷史。在醫護類專業學生醫學統計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上,高職院校受本科醫學院的影響比較深,一直以本科教材的壓縮版為藍本,選擇基本的“醫學統計方法”進行教學,其內容主要包括統計學的基本概念、指標計算、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秩和檢驗、相關與回歸分析等,但一般將重點放在抽象概念的講解、公式的推導、統計指標的計算和假設檢驗等方面,而且在內容的組織上也比較零散,沒有一條前后貫穿的主線,也沒有考慮學生畢業后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本課題組的調查結果(結果另文報道)顯示,醫護類高職畢業生就業后主要用到的依然是上述的基本統計方法,但問題在于他們普遍不知道怎樣正確選擇統計指標和統計推斷方法,以及如何準確解釋和表達出統計分析結果,而統計學中的概念、公式和統計指標的計算(多采用SPSS軟件和Excel軟件處理)等內容幾乎沒有用到,這說明在醫學統計方法教學中存在內容選擇上的缺陷,針對性不強,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2教學方法手段落后
對于數學基礎較薄弱的高職醫護類專業學生來說,公式繁多、概念抽象和邏輯性強等因素的存在而使醫學統計方法的內容難以理解和掌握。目前高職院校醫學統計方法主要采取課堂教學的形式,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沒有體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原則,師生之間缺乏良性互動。最常見的形式是先介紹統計原理,接著講授統計公式及其推導,最后舉例說明。其最終結果是將課程的重點引向統計學中的計算上,把醫學統計方法當作“數學”課來上,而忽視了學生統計思維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當前,絕大多數醫護人員在工作中采用SPSS軟件分析統計數據,這在客觀上要求各高職院校在醫學統計方法教學過程中盡可能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尤其是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和SPSS軟件教學。王春平等[4]認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統計原理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對內容進行認真裁剪,只是將教材內容照搬到課件上,將黑板變成“白板”,沒有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多媒體教學尚且如此,遑論采用SPSS軟件教學了。雖然有的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軟件,但所占的課時比重太小,可僅看作是實踐教學的一個小小的補充。
3忽視綜合應用能力培養
醫學統計方法對高職醫護類專業學生來說,只是日后工作和進一步學習的一個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對醫學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便得出科學的結論。鑒于此,我們更應注重的是醫學統計方法的綜合應用能力,而不是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而目前高職院校由于受本科院校的影響太深,在醫學統計方法教學中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與全面性,輕視實踐教學而導致實踐學時安排很少,而且實踐教學內容多為單項技能訓練,而非綜合技能訓練項目,忽視了對學生統計學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戴士弘[3]認為學生的能力是訓練出來的,而不是通過老師講授獲得的。由此可以看出,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只能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強。
二、解決高職醫學統計方法教學中主要問題的對策
1深入調查研究,重新確定課程教學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技能人才。課程教學目標雖說從屬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但它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樣,都應涵蓋職(執)業資格證書、典型工作崗位和職業崗位遷移三個方面所需的相關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尤其要突出能力目標,因此在制訂課程教學目標前,必須認真研究醫護類專業近幾年的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積極針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跟蹤畢業生成長軌跡。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涉及的醫學統計方法方面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歸納分析,就可以制訂出針對性很強的課程教學目標。這樣的課程教學目標既側重于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又包含了執業資格考試所需的一些基礎知識,同時也兼顧了畢業生就業后的發展需要,指向明確,能促進學以致用,這就從根本上為高職醫學統計方法教學指明了方向。
2圍繞教學目標,精心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目標一旦確定,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問題,不僅要實現,而且要實現好,教學內容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載體。內容的選擇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不應囿于教材,否則就會本末倒置。因為課程是有生命的、原生的,而教材是次生的,是課程生命成長過程中某個階段的歷史記錄[5];同時要考慮授課對象專業上的差異,如護理專業除介紹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一些常用統計方法外,還應增加護理研究中常用的統計方法,如量表研制與分析、綜合評價方法等,充分體現出專業的特色。此外,教師還應對選取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合理裁剪、加工和序化,使它由易到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如在介紹成組設計的方差分析時,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將均數、標準差、方差分析和q檢驗連貫起來講解,這樣學生就明白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均數和標準差作為指標、這些指標如何計算、如何進行假設檢驗以及在多個均數總體上有差別時還需進一步通過q檢驗來判斷兩兩之間是否存在差異,這個過程實際上與工作中的應用過程高度一致。經過這樣處理的教學內容邏輯清晰、前后貫穿、簡便實用并且由易到難,但不失其魂。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專業教師非常熟悉教學目標和內容,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組織教學內容。但是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這是應該做并且能夠做好的。
3充分應用軟件,加強實際應用能力培養
當前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醫護人員采用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已是大勢所趨。在目前高職院校教學條件普遍改善的情況下,采用軟件教學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我們為什么不順應歷史潮流而采用真實有效的軟件教學呢?實踐出真知,講三次不如做一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專業上的具體案例,先按實際工作的順序,將統計指標和統計推斷方法的選擇、數據的分析過程、結果的解釋與表達等內容連成一條線講解,并在課件上完整地展示出來;接著教師進行具體的軟件操作演示;最后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訓練,而此時教師則成為工作的指導者。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具有以下優點:①教學手段先進,講授、案例分析、多媒體教學、操作訓練和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使學習不再枯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②將原來繁雜的學科知識轉變成一項簡單實用的分析技術,并且計算工作由軟件完成,不僅簡化了內容,而且節約了大量的時間,為學生進行操作訓練和討論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同時學生也能利用統計軟件解決實際問題而獲得成就感,有利于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③采用的實例來源于日后的工作,數據的分析過程與日后處理數據的過程高度吻合。通過大量的實際數據分析訓練,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他們在日后工作中能自如地運用醫學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我們并不是要將醫學統計方法完全當作一項技術來教,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也要有機地融入教學內容中,否則不利于學生對統計分析結果的理解,不利于學生統計思維的形成。
總之,目前高職醫學統計方法教學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學以致用,教師應該順應時展潮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對醫學統計方法教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突出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真正使醫學統計方法成為高職醫護類專業學生日后工作和學習的重要工具,為培養高素質的醫護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作者:褚啟龍、張晶、邱明、劉小平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