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運用衛生統計學解析藥品GSP認證條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從2000年頒布以來,對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確保經營過程中藥品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經過幾年的認證工作實踐,暴露出GSP條款的設計本身存在一些不盡科學和可行的內容,不利于企業的執行及認證工作的實施。本文以廣東省藥品GSP認證情況為例,通過頻數分布、項目反應理論、聚類分析等衛生統計學方法,對GSP認證條款進行統計分析,以期從多角度考慮GSP認證條款的可行性和科學性,為制定新版GSP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本文選擇的數據資料為2003~2007年間廣東省1639家藥品批發企業GSP認證現場檢查缺陷項目。首先采用聚類分析法將企業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運用頻數分布、項目反應理論、聚類分析等衛生統計學方法分析藥品GSP認證檢查條款。GSP認證檢查條款涉及132項,受文章篇幅限制,本文只選擇“人員與組織機構”的檢查條款為例作分析。
2結果
2.1企業分類
采用兩步聚類法將所有企業進行分類,本文調查的藥品批發企業可分為3類。見表1。根據統計描述,第三類企業的經營品種數、職工人數、專業技術人員數、藥學技術人員數、倉庫總面積均高于第一類和第二類企業,且第一類企業高于第二類,但三類企業在職工人數和專業人員數的分配相差較小。
2.2GSP認證檢查條款
采用頻數分布、項目反應理論、聚類分析對GSP檢查條款進行篩選,對企業GSP認證檢查缺陷項目進行統計,綜合分析現行版GSP檢查條款對企業的評價是否具有現實意義。
2.2.1頻數分布法:對于不合格率為0的條款,表示所有企業均能達到標準,意味著此條款有可能失去了評價企業管理狀況的意義。具體對“人員和組織結構”條款進行統計顯示,共有8條不合格率為0;有2條不合格率在40%以上。結果詳見表2。
2.2.2項目反應理論分析法(IRT):采用單參數的二分類Rasch模型,應用的軟件為multilog。據文獻報道,條款的難度系數在-3~3之間為宜。若難度系數<-3,則表明題目過易,意味著大部分企業均能合格,表明該條款的標準過低;難度數>3,則表明題目過難,意味著大部分企業難以合格,表明該條款的標準過高。對“人員和組織結構”條款進行統計顯示,只有3個條款的難度系數在-3~3之間;其它條款的難度系數均<-3,提示大部分條款的難度系數較低。結果詳見表3。
2.2.3聚類分析法:本文調查的企業共分為3類。在此基礎上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或卡方檢驗進行3組之間各變量的差異性比較。對于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P<0.05),則認為能為分組提供信息;而無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不能為分組提供有效信息。對“人員和組織結構”條款進行統計顯示,有12個條款P<0.05;其它條款無統計學意義,不能提供有效信息。結果詳見表4。
2.2.4分析方法的綜合評價:對“人員和組織結構”條款進行以上3種方法的綜合分析,將兩種及兩種以上方法一致認為對企業無評價意義的條款予以排除,最后保留對企業具有評價意義的條款共計12條。結果詳見表5。
3討論
(1)本文分析結果顯示,合格率低的條款,也就是企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作為監管部門,一方面要引導企業積極解決共性問題;另一方面對共性問題實行重點監管,增加檢查頻率,必要時可進行重點專項檢查,以提高監管效能。
(2)本文依據GSP認證檢查中企業的情況特征,采用聚類分析法將企業存在缺陷情況趨向于相似的歸成一類,再依據每類別企業的差異性實施質量信用梯度分級,可對不同信用級別的企業實施不同的監管方式。一方面分解了監管壓力,解決了監管資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可強化認證后監管的可操作性,實現對企業的科學監管。
(3)通過上述3種方法的統計分析,旨在從多方面對GSP認證檢查缺陷項目進行科學性研究,如果某項條款不能提供有效信息,即失去了評價質量管理體系的意義,可考慮該條款是否有存在的價值或為必要的條件,以此為修訂GSP認證檢查條款提供量化指標和統計學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