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統計學教育有效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統計學是關于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釋數據并從中得出結論的一門學科,①是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由于課程研究內容的數據特性和經管類專業研究領域借助數據研究認識特征和規律的學術傾向性,使統計學課程在經管類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越發突出。學習好統計學知識成為經管類專業學生提升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目前,盡管絕大多數高校專業都把統計學課程納入到專業培養方案中,但其受重視程度還較低。同時,受課程研究內容的制約,較多學生因數學基礎差等各種原因并不重視課程學習,總體上講高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高校統計學課程教育中僅把統計學視為一門課程,為教學而教育,沒有從系統的觀點出發來建構統計學教育的有效長期路徑,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進。
1教學安排上,建立統計學課程體系
應把統計學教育視為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在教學安排上保證把與統計學研究內容有密切關系的課程都納入進行,才能確保學生有機會接觸系統的統計知識,從而使其對統計學課程知識有連貫而深入的認識,激發其學習興趣。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應設置《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為主干課程的一系列課程,建立統計學課程體系(如圖1)。
建立統計學課程體系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保障統計學這一核心專業課程的恰當設置,要注意學期和學時問題。學期上,應安排在前期課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之后、后續課程計量經濟學等之前。學時方面,要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來學習、理解和體會統計知識。其次,要充分加強計量經濟學等后續課程的開設。有條件的學校或專業應把計量經濟學、調查與分析等課程安排進專業必修課,即便是將這些課程放至選修課,只要相應導師進行學生選課前的適當引導,就能夠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在本科階段可以接觸到這些課程,使其統計知識的學習更為深入。還可以考慮增設統計軟件應用課程,通過SPSS、Eviews、SAS等軟件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動手能力,使其更加符合社會對高校學生能力方面的要求。
2教學內容上,進行實用性改革
由于統計學課程體系中各課程間關聯性較強,應注意各課程內容的安排。首先,在課程教學目標上應體現出差異。目前,部分高校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把數理統計部分作為教學重點,詳細介紹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內容,這使得后續的統計學課程內容安排上比較困難。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作為數學類基本課程,應著重對概率知識進行講解,統計部分做鋪墊性的說明,即不需涉及更深入的方差分析等方法,達到數學知識普及的目標。統計學則應側重對各類統計方法原理的詳細講解,達到掌握和運用統計方法的目標。計量經濟學則是數據研究方法上的進一步升華,旨在利用計量模型對變量間的關系做出深刻認識。其次,教學內容上應體現適用性。在進行傳統統計學教學內容講解的同時,應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增加時間序列分析、聚類分析、判別分析、因子分析等內容,使學生更加體會統計的有用性,并讓其具備更多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能力。即便由于課時原因不能增加,在講授相關內容時可做進一步延伸,使學生明確提前自學的方向。
3教學方法上,體現多元化特點
參與式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統計學教育中適用的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是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方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習成績、改善班內學習氛圍、形成良好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是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②在統計學教學中,教師先進行統計方法講授,然后規定問題供學生小組討論,再采用口頭或書面報告形式進行小組意見反饋,教師最后根據討論結果對小組成績進行評價,從而體現教、學、評的較好結合。
項目教學法是以項目為載體,通過學生完成相應的項目來達到認識和理解有關理論知識目的的教學方法。基于該方法的統計數據搜集的教學總體思路是以不同的調查項目為依托,讓學生分組完成統計數據的實際調查工作。具體由調查小組劃分、調查方案設計及修訂、調查實踐、調查總結等四個基本環節構成,使用好項目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體驗調查的完整過程、督促學生掌握抽樣技術統計理論、增強學生調查方案和調查問卷設計能力,并在實際調查中提升其組織、管理、溝通等各種能力。
大學課堂的體驗性教學,是在大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以大學生的自主體驗為中心,并將大學生的自主體驗作為目標、作為中介、作為過程、作為結果而進行的教學。③統計學課程教學中的推斷統計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進行,即按照教師授課要求,讓學生主講這部分內容。這樣,既可以避免教師略微枯燥的重復內容,讓學生學習被動變主動,又可以通過學生講解程序,讓教師迅速發現學生對統計知識理解的不足或錯誤之處,并加以指導,最終起到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教學法也是統計學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案例教學法是通過案例分析來實現統計方法的提出、統計原理、統計過程和結果解釋講解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涉及列聯分析、方法分析、相關和回歸分析等內容講解中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案例的引入能夠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同時,案例的展開能夠適時地提出相關的統計思想,讓學生不會對新統計方法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恰當的教學方法的采用,可以改變枯燥的統計學傳統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在實際運用中要注意結合學生專業、知識、班級背景進行調整,避免千篇一律。
4教學輔助上,建設課外輔助體系
統計學教學課外輔助體系主要是在課程學習之外通過各種形式提醒、督促并促進高校經管類學生對統計學的學習。結合高校實際,該體系主要包括五類途徑。第一類是學習類。即在課余成立統計學學習互助小組,提供學生統計學學習的交流平臺,及時解決學生疑問。根據學生興趣成立諸如“統計興趣小組”的活動小組,通過具體實驗項目的開展實施,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生通過實際研究,增強學習興趣,也可以對理論學習查缺補漏,互相促進理論學習和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第二類是競賽類。通過競賽進行統計學再學習和再教育。校內可以舉行統計學專業知識競賽。校外則結合目前已經開展的全國性的競賽,如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商科院校市場調查分析技能大賽等,積極組隊參加,通過榮譽來促進統計學教育。第三類是培訓類。可以考慮進行統計軟件培訓,在軟件學習中鞏固統計學教學成果。第四類是考證類。介紹和鼓勵學生參加相應的社會認證考試。如統計從業資格考試、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調查分析師考試等。一方面通過證書考試促進統計學教學效果提升,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力。第五類是應用類途徑。即在統計學教學中或教學后提供學生實踐平臺,使其能夠真正把統計學知識應用在實踐中,從中體會統計學教育的重要性。如在教師面向本科生開放其科研工作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適合的科研項目,做基礎性數據搜集和分析工作,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也可以考慮畢業論文階段的側重引導。在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時期,適當地在論文選題、資料搜集、實地調查、論文寫作等階段加強學生統計學知識的有意識應用。
總之,通過多路徑實施,可以更好地組織統計學課程教學。課內和課外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亦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和熱情。隨著時代的發展,統計學的重要性越發突出。如何進一步促進高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建設將是學界不斷思考和探究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