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苗木補償機制的審計機關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苗木品種的識別。首先,我們要通過自身加強學習,盡可能多識別一些基本苗木品種,但是,碰到品種較多難以識別的情況,也必須借助于一些專業機構,如農林局、建設局等專業機構。
2.苗木定量的措施。苗木定價的總體原則是抽查為主,以點帶面,根據抽查苗木的核減率確定總體數量。
2.1對成片苗木的定量措施。運用GIS數據采集器測定位置、范圍及面積等數據
2.2對成片經濟林木的定量措施。①現場測量林木行間距,計算林木密度;②用GIS數據采集器測量經濟林面積;③通過軟件計算出林木數量。
2.3對有關重點名貴苗木采用抽查手段核實數量。
3.苗木定價的措施。苗木定價也是苗木補償審計的難點。苗木價格沒有統一的標準,苗木價格的地區差異、時點差異、品相差異給確定苗木的價格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我市所常用的苗木定價方法有:
3.1與無錫市(我市所屬地級市)苗木信息價比對;
3.2與我市農林局近期確定的苗木補償指導價(寧杭高鐵苗木補償價、油車水庫苗木指導價)比對;
3.3特殊名貴樹種采用咨詢市農林局、建設局專業人員或網絡詢價的方式;
3.4查看實際補償價格,并延伸至企業或農戶進行調查。前兩種比價方法可結合實際運用計算機SQL語言進行比對,重點排查出補償單價畸高的樹種作為現場審核的重點。
二、做好苗木補償審計項目的幾點思考
1.把握苗木補償審核關鍵環節。現場審核是苗木補償審計項目的最基礎環節,也是最重要的切入點,缺少現場,也就失去了審核的基礎,所以,從做項目以來,我們和被審單位進行溝通協調,始終把要提前介入現場作為最關鍵的一方面。延伸農戶調查取證是苗木補償審計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也是苗木補償真實性的最直接證據。
2.注重現代技術運用。現代技術的運用在保證準確性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我市在近年來的苗木補償審計中探索使用了多種現代技術,計算機SQL語言的運用大大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CAD、GIS技術的綜合運用則一方面提高了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
3.善于借助外力。必須承認審計人員不是全才,審計碰到的問題很多,要靠一己之力就把所有的問題全都解決也不現實,慎思善問,做好項目是審計的最終目標和關鍵。苗木補償量價的審核則需要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適時借助外力也是保證項目質量的另一有效途徑。
4.加強總結、積累經驗。苗木補償審計項目與其他項目相比較只能算是小項目,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輕視它,相反,因其專業性較強,量價的審核相對困難,被審單位常常采用虛報、錯報、多報等各種手段,并且用一種懷疑的眼光看待審計,抱著一種審計也審不出個所以然來的這種僥幸心理企圖多計補償資金,審計人員更應轉變思路,多角度積極探索,而不是面對困境一籌莫展。近年來,苗木補償項目逐步探索運用新方法,取得了較好的審計效果。去年我市涉及苗木補償審計項目3個,總上報補償資金3158.51萬元,核減1043.8萬元,核減率達33%。我們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也充分認識到自身在苗木專業知識方面相對匱乏,在審計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在專業知識方面我們要向農林局、建設局的專業人員學習,在審計思路方面還需進一步思考運用新觀點、新方法,爭取尋求行之有效的定量定價新舉措。在今后做項目的過程中,我辦要進一步加強總結,積累經驗,提高審計結果準確性,確立審計結果的權威性。
5.剛柔相濟、方圓結合地處理審計面臨的沖突。從事苗木審計項目以來,面臨的困難不少,最主要的是審計結果與被審單位不一致所造成的沖突。苗木價格和數量確定的困難讓被審單位和審計單位之間對審計結果難以認同,頗有一種“公說公有理,婆有婆有理”的意味。我們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強學習,提高專業判斷能力,另一方面必須備足功課,做好審前調查,把方案做細,落實好相關取證材料,把各項工作盡量做細、做實,做到原則問題不退讓,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被審單位的工作實際,才能贏得被審單位的尊重,才能有效防止沖突,也才能對外樹立起審計部門的良好形象。
作者:張賢卓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