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體育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我國數字化進程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工作得到了不斷的深入,能夠有效地轉變體育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使信息化教育得到更深入的發展,進而使學校體育教育更加滿足我國現代教育快速發展的需求。然而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技術、大數據技術及云計算技術的廣泛應用,對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教師只有在結合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更加有效地識別并應有信息技術,優化當前的體育教學體系。結合信息素養的理論內涵,探析體育教師信息素養培養要求及現狀,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學校體育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策略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化技術逐漸成為推動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能夠有效滿足我國社會各領域經濟生產需求,同時也在不同程度上革新了傳統的經營模式、生產工藝及營銷手段。因此可以說,信息化技術可以有效推動我國現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新的動力。然而在文化人類學層面,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化,提升了人類分析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進而從網絡維的層面上,開辟出新的社會發展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國民的思想理念與行為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形成了全新的社會發展態勢。而這種社會形態在演變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情感、思維方式及行為舉止具有極大的沖擊,以致學校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難以滿足新形態下青年學生群體的發展需求。所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體育教師信息素養,構建滿足學生心理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是現代教育主要的發展方向。
一、信息素養的基本內涵與價值
信息素養是由德國學者保羅提出的,主要指人類在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過程中利用數字信息的能力與意識,即以信息化思維看待問題的形成機理、發展規律及解決方向。在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逐漸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技術升級的重要手段。根據“互聯網+”的理論內涵能夠發現,“互聯網+”主要指以互聯網技術為組織核心,重新解構并重組當前的組織機構、運營模式及發展方式的思維理念。然而信息素養的落腳點卻并非是產業或模式本身,而是解決問題的主體———人。在理論層面上,“互聯網+”與信息素養都是強調互聯網技術與現實框架的融合與滲透,然而信息素養更關注人在互聯網技術應用中的作用,即對大數據技術、云技術、物聯網等網絡技術的敏感性與警覺性[1]。首先在敏感性層面,信息素養要求作為社會活動主體的人,對新技術、新方法及新理念具有高度的關注度,能夠通過對新技術的分析與思考,尋求出破解現實問題的路徑與渠道。而警覺性則是社會主體在社會活動中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與關注,能夠有效地發現并思考現實問題的發展趨勢及形成原因,進而在新技術的支持下,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或組織架構,創新出全新的發展體系。在社會經濟層面,我國傳統產業已經進入了新經濟形態,不僅要面對產業結構轉型的挑戰,更要肩負起資源優化配置的重任,在黨中央政策支持下,著力將低端生產向高端制造轉變,并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形式,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信息素養便是產業創新的核心組成部分,產業只有緊抓信息時代的脈搏,才能快速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在學校教育層面,根據社會學研究成果,能夠有效發現,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國民的生活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青年學生群體在社會活動與網絡瀏覽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多樣化、個性化、靈活化的成長趨勢。如果繼續以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難以滿足高校學生的專業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需求,更將嚴重制約人才培養體系的快速發展。而提升教師信息素養,能夠幫助教師從實質上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發展規律,進而結合傳統的教育理念與現代科技,推動學校教育的長遠發展。
二、信息素養對體育教師的基本要求
根據信息素養的基本內涵與社會價值,能夠發現信息素養能夠幫助學校體育教師提升教學改革質量,增強課程教學效果,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在體育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的過程中,信息素養對體育教師認識并應用信息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擁有敏銳的信息意識。在體育教學工作中,信息意識主要指體育教師擁有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分析及理解,探尋不同信息技術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及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影響的意識。簡而言之,體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及日常生活中重點關注與體育教學相關的技術信息與科研信息,通過批判評價與準確解讀,逐漸增強自身的信息傳播與信息安全的意識。然而在體育強國及終身體育的背景下,體育教師還需要擁有“理論融合”的意識,即將現有的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理念或理論相融合,使信息化技術逐漸成為實現現代體育教學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2]。其次是較強的信息技能。體育教師不僅需要擁有扎實的信息知識,更需要擁有較強的信息技能。換言之,體育教師雖然擁有了識別并應用信息化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如果不能深入地掌握信息化技術,將導致信息素養失去應有的培養作用。尤其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教師必須結合當前的教學情景與教學目標,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出符合學生心理需求與精神需求的教育模式及教育體系,如果教師無法深入地應用信息化技術,將導致后續的課程改革與體系構建工作淪為一種形式。最后是道德素養。道德素養與信息素養在理論層面上關聯性較小,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道德素養卻深入地影響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效果及開發力度。道德素養主要指體育教師在識別網絡不良信息的過程中,應用思政理論、心理理論及人文理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過程。然而在教師培養層面,道德素養的理論內涵卻并不僅僅局限于教學成本上,更大程度地體現著學校對體育教師教風、學風及道德品性的要求,是在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將學生道德教育與自身道德品質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偠灾?,在信息素養培養過程中,學校必須將人才培養目標、教師培養情況及課程改革趨勢相融合,從而構建出系統全面、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師信息素養培養體系。
三、體育教師在信息素養培養中的現狀
(一)學科定位錯誤
相關實證調查顯示,我國體育教師在學科定位上,主要將體育教學定義為保障學生體質健康,培養學生體育健身意識的普通學科。然而根據我國當前的體育產業發展趨勢及體育項目開展情況能夠發現,雖然我國在國際性體育比賽中獲得了突出的成就,然而在全民體育健身層面卻存在著諸多的不足。2017年的全國體育健身調查報告顯示,城市居民自主參與體育運動的比例僅為43%,其中中老年占76%,學生群體所占比例不足12%。由此可發現,在現代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青年學生群體雖然成為了網絡群體的主體,卻在體育運動及健身活動中缺乏足夠的積極性[3]。因此,體育教學的主要定位是在提升學生體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素質,而在人才培養層面,我國素質教育得到了進一步深入,然而根據綜合素質的理論表現能夠發現,綜合素質不僅包括道德素養、知識水平、社交能力、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實踐能力,更包括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合作意識、身體素質及勇于拼搏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實踐動手能力等。其中身體素質、拼搏精神、實踐能力及應變能力是需要體育教學工作來培養的。因此,體育教學的主要定位之一是素質教育。由于體育教師在學科定位層面的偏差,導致信息技術的應用層面逐漸受限,難以從根本上推動信息化技術在體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與發展。
(二)缺乏信息意識
由于體育教師對學科定位的偏差,導致體育教師在信息化技術應用層面上出現諸多問題。首先是對信息技術的理解錯誤。當前的信息化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及物聯網技術等,由于體育教師錯誤的思想觀念,導致教師難以理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價值與意義。譬如在仿真模擬技術中,學校體育教師普遍認為仿真模擬技術主要應用于生物工程、土木工程、航天科技等技術密集型學科體系中,然而卻忽視了仿真模擬技術對體育運動損傷教育課程的推動價值。其次是對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聯系的誤解,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48%的體育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與體育課堂教學聯系不大,難以從根本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而34%的體育教師指出信息技術雖然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認識與理解,然而在實踐教學或體育運動項目中的效果不佳。最后是對信息技術理論范疇的局限性。相關實證調查數據顯示,體育教師普遍將新媒體、自媒體技術作為信息化技術的主體,進而將其作為信息化體育教學的主要途徑,導致信息化技術難以發揮真正的教學作用。
四、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科學定位體育學科體系
學校在培養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的過程中,應幫助教師明確學科定位,將體育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文化教育及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媒介,從而構建出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學生與教師對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4]。首先,召開教學研討會,積極引導體育教師、專業教師及通識課教師,從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學校素質教育的層面,探析各專業學科的教育功能與教育職責,明確體育教師在素質教育與人才培養體系中的責任與作用,從而為體育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細化培養要求,根據素質教育中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實踐能力、拼搏精神、合作意識、應變能力及文化教育等要求,由內而外、由淺入深地幫助體育教師提升對不同體育學科的認識與理解,從而構建出良好的體育教學體系。譬如在合作意識與拼搏精神層面,體育教師可通過優化籃球項目或排球項目的形式,滿足學校素質教育的基本需求。最后,明確體育教育的教學目標,使體育教師能夠更深入、更有效地探析信息技術在素質教育與體育教育中的應用路徑及實現方式。
(二)增強教師信息化意識
為有效培養體育教師的信息化意識,增強信息化素養,必須從信息化知識的層面出發。首先,學校應聯合社會企業及政府相關部門,構建出科學合理的信息知識培訓體系,通過系統全面地介紹信息化技術,滿足高校信息化教育改革的發展需求,為學校培養體育教師信息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加強相關的理論考核工作,學校應在知識培訓的基礎上,幫助教師理解并吸收信息化知識,使其將信息化技術與體育教學目標、素質教育目標及人才培養目標相聯系。譬如在大數據技術應用層面,學校應在幫助教師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規律、情況及偏好的過程中,強化體育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與理解。其次,加快體育教學改革步伐,以創新為導向,以學生為本位,從制度層面上,強化體育教師的信息意識,根據社會行為學理論,從外部刺激或壓力的層面出發,能夠有效影響人類本身固有的觀念及意識,進而使作為社會主體的人不得不為適應新的壓力或刺激,在心理或思想層面上進行改變。因此,以課程創新為以引導,以信息知識為媒介,能夠極大地增強體育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意識。
(三)構建合理的扶持機制
根據信息素養的理論定義,能夠發現信息素養的基本內容是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與能力,所以學校管理者在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師信息意識的培養工作,更要關注體育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首先,加強相關培訓工作,使教師對各項信息化技術有深入的了解,逐步達到簡單使用信息化技術的目的。其次,構建科學合理的幫扶機制,即在體育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模式或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指導教師如何應用并構建基于信息化技術的教學體系。再次,構建實訓模擬實驗室,為有效優化體育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學校應構建相應的模擬實驗室,使教師在課程模擬的過程中,深入地理解信息化技術的時代價值及教育功能。最后,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在體育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學校應以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衡量體育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以及信息化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與效果。此外,為切實提升體育教師的信息素養,學校應從理論研究的層面出發,延伸信息素養的理論內涵及應用范疇,使信息素養成為體育教育鏈接專業教育、素質教育、文化教育及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樞紐。
結束語
根據我國新時代的發展特征及趨勢,信息化逐漸成為我國現代教育領域的主要發展方向,成為推動體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體育教師需要根據體育學科的學科定位,將素質教育、專業教育及人才培養體系融入到體育教學工作中,進而在汲取信息化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以此推動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滿足學生健康發展的需求,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捷.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廣西高校體育教師信息素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6(33):208+197.
[2]陳思同,劉陽,唐炎,陳昂.對我國體育素養概念的理解———基于對PhysicalLiteracy的解讀[J].體育科學,2017,37(6):41—51.
[3]章晶晶,王鈺彪.作為構建新時代“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必由之路的教育信息化———全國教育大會與教育信息化筆談之二[J].中國電化教育,2019(1):6—11+53.
[4]李修振,劉根發.探究式教學模式下本科體育院(系)田徑專選生可測性信息素養的探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4):101—102.
作者:張樹勇 單位: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