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匠精神培養電子專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質量之魂,存于匠心。培育工匠精神,練好內功,增厚國之底蘊,是新時代的使命呼喚。本文從校園文化熏陶、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課程教學、專業實踐教育、技能競賽、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方面探討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電子專業人才培養之中,為新時代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提供教育實踐方面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工匠精神;電子專業;人才培養
一、引言
黨的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專注、精益求精。作為一種精神信仰,它不僅是對制造業行業的堅守,更是對各行各業對工作態度的要求。我國目前正處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關鍵期,培養工匠精神不僅是新時展的需要,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成才的需要。德國的制造行業一直享譽全球,德國的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企業和學院共建辦學機制,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注重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為德國傳承工匠精神提供重要的教育保障。針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工匠精神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需將工匠精神培育穿插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作為職業院校電子專業應當對當前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要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認識,依照當前中國制造業產業的轉型升級需求,在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計劃、教學設計及課程設計方面突出創新創造精神,不斷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新時代高職電子專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需要在企業、行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下,形成多方參與的工作聯動機制,從而逐步推進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進行有機的融合。我院積極推行電子專業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方面為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電子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降低學生的失業風險,實現了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讓高職教育更具社會性、專業性、實踐性和操作性。
二、電子專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徑
職業院校一直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為主要目標,而對于職業精神與職業素養的培育相對較為欠缺。新時代呼喚工匠精神根植于職業教育中,電子專業為適應智能新時代職業教育,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電子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各個環節,以現代學徒制為體制基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辦學。電子專業有機整合各方面教育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來切實有效地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
1.校園文化熏陶弘揚工匠精神我校是雜交水稻的發源地,一直傳承和弘揚“奉獻、創新、務實、團隊、協作”為主要內容的“隆平精神”。袁隆平院士在工作中一直秉承“敬業奉獻、大膽創新,腳踏實地、團結協作”的態度,這可以作為新時代工匠精神傳承的典范,在校園當中大力宣傳弘揚。學生踏進校園開始,就應該在人才培養上加入“工匠精神”的教育的熏陶,通過一些宣傳欄、企業工匠精神傳承典范講座、演講比賽等校園文化活動去傳播工匠精神,并營造良好的校園精神氛圍。如在電子實訓室走廊增設大國工匠人物故事展覽、企業高級技工講座等多種途徑,給學生營造“勞動光榮、精益求精”的校園工匠精神文化,形成社會重技能、爭當高職業素養技能人才的價值觀。同時,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促進工匠精神在學生中傳播與滲透,真正實現“外化于形,內化于心”。
2.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滲透工匠精神新時代的職業教育不再局限于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播,而是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雙重培育。我校電子專業與相關電子企業共同探討一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對與電子專業的學生的培養目標能直接面向職業崗位,具備完成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及相應的職業能力。以企業所需人才為培養目標,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彰顯出職業教育的特色。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最終為產業服務,從這方面來看,企業對于人才需求和培養方面應該具有更大的發言權。為培養學生這職業能力,我校電子專業與奇力新電子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就要充分體現雙主體育人特征,體現出工匠精神的培育任務和培育指標,設置有利于工匠精神熏陶的課程和實踐性教學體系。
3.專業課程教學中深入貫徹工匠精神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專兼教學團隊實施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教師對于學生具有言傳身教的影響,電子專業要注重培養具有精良的踐行工匠精神的雙師型教學團隊,通過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向學生傳遞工匠精神。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扎實的專業水平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教師的言行舉止以及綜合素質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工匠精神,需要教師將工匠精神穿插到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在教學設計的環節中應對照電子專業課程標準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優勢等因素,切實圍繞著專業學生技能及職業素養的培養,強化學生自主操作能力,強調操作過程中的6S管理。在實訓操作過程中要多關注學生對于細節操作的處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以及培養他們獨立自主解決實踐操作過程中問題的能力。
4.專業實踐教育體驗工匠精神對于具體實踐操作過程中,電子專業需要不斷培植“知識文化底蘊”,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另一方面需要在實踐操中不斷強化“一技之長”,提升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培育通常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內化于心,電子專業對于專業核心課程都安排了實踐操作環節。通過核心實踐課程的訓練使同學掌握電子產品的軟硬件設計、調試、維護專業知識和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調試、維護崗位群應具備的專業技能。電子專業在三年級安排了畢業設計這一環節,畢業設計是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綜合應用,學生通過選題獨立自主參與產品設計制作全過程,突出專業綜合能力培養。并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專業職業技能遷移能力,為學生成今后成為大國工匠提供內化動力。
5.技能競賽傳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即對產品品質的執著與創新,爭做精益求精。我院積極鼓勵電子專業學生參加校級、省級技能競賽,通過參賽讓學生了解到國家、社會、企業對技能的重視;通過參加競賽了解競賽中涉及的知識點、技能和職業規范,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知識應用與內化等綜合能力;競賽形式能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學習積極性和切實提高專業技能。學生通過參加技能競賽,有助于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氛圍,對于工匠精神的傳遞也是一種助推作用,更能引導學生精益求精鉆研技術,用勤勞和智慧創造更多社會財富和美好人生。
6.頂崗實習、校企合作塑造工匠精神香奈兒首席鞋匠曾經說過:“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苯a學研一體化的良性培養機制,鼓勵職業技術學校與行業企業互動合作。現代的職業教育推行現代學徒制,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崗位實踐是傳承工匠精神的基礎,是塑造工匠精神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徑。電子專業與企業深度合作,在三年二期安排一學期參與頂崗實習。頂崗實習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崗位,將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真正做到邊學邊生產。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去反復磨煉技藝,通過實踐操作訓練去培養職業素養,加速工匠精神的塑造。加強校企合作,也可以將企業項目引入學校、課程、課堂,讓學生參與到實際工程項目中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電路分析與制作、功能設計與調試等技能。讓相關企業參與電子專業人才培訓的全過程,來實現專業方向和企業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工作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之間的對接,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之間對接。
三、結束語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新時代為了適應中國制造產業的升級轉型電子專業職業教育注重對技能和素養的雙重培養。通過校園文化熏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教學、專業實踐教育、技能競賽、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各種途徑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讓工匠精神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最終內化為學生職業意識,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潘建紅,楊利利.德國工匠精神的歷史形成與傳承[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8,40(12):101-107.
[2]李宏偉,別應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31(08):54-59
[3]李進.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及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7):27-30.
[4]徐桂庭.以工匠精神引領時代以工匠制度創造未來[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6):107-115.
[5]王瑞榮.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02):152-154.
作者:趙圓圓 唐緒偉 孫嬌梅 單位:懷化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