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作業設計方法(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語文課是初中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關系到學生文學素養以及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作業是初中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當前初中語文作業設計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最重要的是教師沒有進行個性化的作業設計。筆者在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進行了研究分析。
一、初中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布置作業“一刀切”,沒有考慮到學生個體化差異。我國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都是相同的,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都是不同的,同一份作業對于一些學生來說非常困難,而對于另外一些學生來說這比較簡單。這種作業對以上兩類學生都起不到促進的作用,反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并對語文課程產生厭倦的情緒。
(2)布置作業只重視應對考試,沒有考慮到學生全面發展。我國不少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主要是為了應對學校考試和檢查,作業的形式也多是書面化的,這雖然可以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但是卻不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同時也容易限制學生全面發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和能力。
(3)布置作業過于隨意,沒有進行合理規劃。當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上都是在課堂上隨機布置的,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這種隨意性不僅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困難,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不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一些能力。同時,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了解水平,給學生布置了大量作業,這讓學生感到十分疲憊和厭煩。
(4)重視作業結果而忽視完成的過程。在一般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在評價學生主要是重視學生作業完成的結果,沒有注重學生是如何完成作業的。這往往會讓學生為了完成作業獲得較好的評價而抄其他學生的作業。這種現象難以達到作業設計的初衷,也影響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二、初中語文作業進行個性化設計的具體措施
(1)布置作業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實行層次化。初中生有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他們在學習能力上也是千差萬別的。對此,教師不能將同樣的作業讓全班都完成,而是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作業形式。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布置作業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主要是對課堂知識以及課本知識的鞏固作業,作業的答案一般在書上,學生可以輕易完成,這種作業主要是用于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第二種作業則是在理解課堂知識以及課本內容基礎上能夠熟練運用各種知識,這種作業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第三種作業完成較難,主要是在學生熟練掌握課堂知識并能靈活運用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知識拓展。
(2)布置作業在注重知識鞏固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為了應對學校的考試多是進行題海戰術,作業形式單一,多是書面作業,這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也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減負,在布置作業注重知識鞏固的同時,也需要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在布置作業時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如朗誦大賽、課題調研、生活觀察、作文比賽等,這不僅不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還能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布置作業,有利于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實踐能力。小組合作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它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
(3)布置作業需要進行合理規劃。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需要考慮到班上學生完成作業的實際能力,進而設計出相對合理的作業,最好不要在課堂上隨機布置作業,這不僅達不到作業布置的效果,還容易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困擾,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可以制定出作業的短期計劃以及長期計劃,并通過短期計劃來促進長期計劃的完成,也可以布置一些貼近生活的作業,使靈活運用知識。
(4)作業評價在重視結果的同時,也需要重視作業完成的過程。作業評價是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反饋。對此,教師需要進行有效的作業評價。教師需要在評價學生作業結果的基礎上,對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進行評價,并采取鼓勵的態度,認真對待學生的作業,提出一些適當的建議,這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面對當前初中語文作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需要進行有效的改善,在注重知識培養的同時,也需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采用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反饋。
作者:姚存嶺
第二篇:初中英語有效課后作業設計的思考
【摘要】課后作業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應緊扣課堂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體差異,結合初中英語的學科特點,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勇于實踐,最終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緊扣課堂;形式多樣;差異發展;學以致用;學習策略;能力提升
一、問題的提出
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拓展,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作業中的問題,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發展運用能力的效果。通過學生作業的反饋,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后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度。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后作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已知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引導學生預知、探究將要學習的內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效的課后作業設計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雖然課后作業在教學中作用很大,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學生消極對待作業,甚至逃避作業的情況。筆者通過觀察,發現這種現象的出現跟作業設計本身的問題有著直接關系。
1.作業形式單一枯燥
由于受繁重的教學任務和滯后的教學理念影響,有不少老師在備課中只關注課堂教學,忽視課后作業的設計。在布置作業時缺乏創新意識,僅局限為簡單的抄寫、背誦、完成練習冊等。枯燥的作業形式不符合青春期學生的心理需要,往往會讓他們感覺無聊,甚至反感、抵觸。
2.作業偏離課堂內容
有些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不能針對本節課的內容給學生布置作業,只簡單的選擇一本習題冊讓學生按課時進度完成,對于習題是否貼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考查難度是否適中等問題缺少思考。這樣的作業不能及時檢驗課堂所學,也無法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的目的,無疑是低效的。這也會大大降低學生對作業的重視程度和興趣。3.作業脫離學生的實際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千差萬別。然而,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作業內容。這種“一刀切”的作業肯定是不符合學生的個體需要的。導致的結果不是難易度不合適,就是訓練量出問題。過難的作業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讓學生望而卻步;超量的作業耗時、低效,讓學生反感,甚至想方設法的逃避;過于簡單、太少的作業又起不到鞏固知識、提升學生能力的作用,自然也得不到學生的支持。
三、課后作業設計的實踐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認真的思考,通過自己的實踐,覺得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緊扣課堂內容,以練促學,及時鞏固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的記憶遺忘曲線說明: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越早進行復習,記憶的效果就越好。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所設計的課后作業應充分涵蓋課堂的內容,讓學生得以及時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加深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提升。
2.關注學生心理,形式多樣,趣味盎然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總會優先完成“有趣的”、“好玩的”的作業,其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最為充沛。基于學生這樣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要有創新意識,大膽運用自己的智慧,努力設計出有趣又形式多樣的作業來。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語8AUnit2Integratedskills之后,筆者結合本節課的Comparingschools主題,安排學生聯系采訪以前的某位小學同學,了解他/她現在所在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并和自己的學校進行對比,寫一篇小短文。這項作業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好奇心理,他們對以前同學的學習生活情況普遍很感興趣。同時,這項作業的形式又不同于普通的練習題,他們可以運用電話、微信、QQ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這也讓他們感覺新奇有趣。在8AUnit4Doityourself的聽說板塊有如何制作色拉和三明治的內容,為了鼓勵學生多說,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利用真實的食材,在家中制作一份水果色拉或者三明治。在制作過程中要有英語講解,并把制作過程錄制下來,以視頻文件上交。對于這樣的作業,學生通常都是欣然接受的,完成的效果也很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考慮作業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時,不能偏離作業的核心要義,不能只流于形式,不考慮內容,否則就失去了作業本身的作用。
3.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差異發展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其中既有原有知識基礎的差異,又有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教師應正視這些差異的存在,認真觀察、發現每個學生的個體特點,針對性的設計出適合他們實際需要的作業,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的差異發展。例如在7AUnit1Thisisme,學生應學會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通過小學6年的英語學習,完成這項作業十分輕松,但是也有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好,完整的進行表達還存在著困難。因此,筆者試著把作業分成ABC3種形式,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項完成。A:假設你是Tom,根據表格的內容,完成自我介紹。60個詞左右。B:選擇自己的照片或者自畫像,介紹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興趣愛好。60個詞左右。C:選擇自己和一位好朋友的照片,介紹你們兩人的個人信息和興趣愛好。80個詞左右。A項作業適合于低水平的學生,表格中的信息為他們進行了詞匯和文章結構的鋪墊,讓他們的寫作得以順利進行。B項作業適合大部分學生。由于他們對此話題并不陌生,照片或自畫像的插入能提升作業的趣味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C項作業適合比較拔尖的學生。它不僅要考驗學生運用第一人稱進行自我介紹的能力,還要考驗他們運用第三人稱的水平。適當的提升難度能勾起學生的好勝心,通過努力完成之后,也會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同時這一設計也為教師下一單元的語法教學提供了依據和指導。
4.結合學科特點,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我們學習英語的本質目的是為了能夠使用它。在教學中我們應聯系生活,盡可能的多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比如,在7AUnit3Welcometoourschool中,學生學習了各學科的名稱,在課后筆者就布置學生制作了英文的課程表。通過對8BUnit8Agreenworld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很多關于保護環境的建議,比如:Turnoffthelightswhenyouleaveyourclassroom;bothsidesofthepaper等。這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十分有意義的。于是,在本單元結束以后,筆者要求學生每人創作1條英文的校園環保標語,并闡述創作這條標語的目的和意義。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想法很多。之后我們也挑選了一些推薦給學校,用于學校宣傳。學生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就感,自信心也油然而生。這對于推動學生繼續學習,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意義重大。
5.重視學習策略培養,授人以漁,提高能力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說法。《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幫助學生不斷嘗試各種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自我監控使用策略的情況和效果,并根據需要及時調整,以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逐步形成符合個人學習風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英語學習策略。”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我們也應當有意識的貫徹這一思想。比如,在學習8BUnit7InternationalChar-ities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預習查找一些著名的慈善組織的名稱和它們的援助對象。在學習了Speakup:I’vegottoothache之后,我們可以指導學生歸納、匯總以前學習的關于去醫院就醫的一些詞匯和用語。通過教師有目標、有計劃的指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運用各種學習策略,進而體驗、摸索、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課后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摒棄“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等落后的教學手段;要了解學生的需求,理解學生的差異,重視學生的發展;要用智慧的頭腦、認真的態度去精心設計課后作業;要讓學生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方面均獲得提升,最終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形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勇.“英語作業設計的新形式”《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3期
[2]黃宏震.“課后作業設計常見問題及評析”,《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年第4期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4]曾繼耘著.《差異發展教學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
作者:薛曉燕 單位: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
第三篇:初中物理有效教學中的作業設計
摘要:實施優質和高效教學是減負增效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筆者認為,其起點還是在于“有效”,作業的設計不僅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旨在通過介紹物理作業設計的實施,從而促進教學的有效性方面發表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優化;物理作業設計;有效教學
物理作業只有突出“實”“趣”“活”的特點,才能對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優化有效預習探究
作業,為課堂教學做準備傳統的作業一般都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進行,現今很多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方法,即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交流、解決疑難,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明確目標,理清思路。教學目標是“教學中是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然而有的教師布置預習作業,只是簡單要求學生回家好好看書,缺少明確的目標和指導。學生回去會看嗎?即使看,也缺乏針對性。平時上課,老師僅把概念羅列一遍,然后講解幾道例題,最后練習幾道試題。這樣的教學能有效嗎?有的教師擔心過分詳盡的預習會影響物理學科上課時的生成,會讓學生喪失探究欲望。其實,教師只需預設好粗略的教學框架,要求學生在課前首先要明確上課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其次要做好哪些準備,最后要明確目前掌握的知識哪里存在缺口,如何彌補。
2.形式多樣,大膽質疑。預習探究作業的完成需要學生慢慢養成習慣,開始有一些困難也是正常的,關鍵是教師的設計、引導和鼓勵。課前預習探究作業一般采用導學單的形式,要留給學生寫下預習生成問題的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科學探究具有重要意義。此項作業的形式有多種多樣,都能有一定的預習效果。一是布置課前小實驗,如壓強與流體速度的關系探究中,要求學生將兩張紙條并排放在嘴上,然后向紙條中間吹氣,會有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學生的第一反應是氣流會把紙條分開,但是結果卻不是想象的那么回事。學生就能通過猜想,收集證據,上課交流討論去解決。二是制作五分鐘左右的微課,將課上的重難點內容進行突破,微課的優勢就在于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圖像有趣,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反復學習。
二、優化有效課堂反饋作業,為學習效果做檢測課堂反饋
作業就是檢驗知識技能向實際運用遷移的重要手段。為了達到有效反饋的目的,在課堂作業前要講清楚目的和內容,練習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思維狀態和反應速度,并對內容做及時調整。
1.選好例題,事半功倍。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例題,決不是單純的為了結果,不僅要講解題的格式、過程,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審題,理解題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機械效率”問題是簡單機械這一章中的難點,學生很難理解,特別是對機械效率的計算,更是無從下手。許多教師往往采用題海戰術,認為多做題就能夠熟能生巧。其實,只要選擇一道開放性計算題,就可讓學生徹底理解:某人利用一個動滑輪提升物體,10秒內用300N的拉力將500N的重物勻速提高2m,試求出相關物理量。這道題的答案有十幾個,能求出功、功率、速度、質量、機械效率等。
2.學生分層,題目分組。傳統習慣上教師統一布置課堂作業,相同的內容,相同的要求。因此,學習困難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找別人的作業“參考”,真正自己掌握的知識少之又少。實行分層作業,將習題分成基礎題、提高題和拓展題,是個好方法。大多數同學應該完成基礎和提高題,對于少數完成作業的確有困難的學生,允許他們完成基本的練習題,提高和拓展題按照學習情況量力而行。這將有利于他們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信心。如《歐姆定律的應用》中,我們要求全體學生掌握“伏安法測電阻”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特殊方法測電阻,甚至可以指導小部分學生探究電流表內外接法的不同對測量電阻的誤差。
三、優化有效梳理反思
作業,為知識網絡做建構華東師范大學張奠宙教授曾經指出:“在強調體驗、經歷、探究時,我們忽略了反思,我認為反思可能更重要,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反思,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學習過程。”在物理學習中,自我反思是促進知識掌握和遷移的重要途徑。
1.反思收獲,拾級而上。學生通過每一次的預習探究,課堂反饋,總能夠學到一些新的知識,或是新的學習方法。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方法進行及時的歸納、整理、提升,那將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大有裨益。如在學習《光現象》這一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光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為今后學習速度、密度、壓強等概念,以及理解電壓、電流等較為抽象的知識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反思不足,厚積薄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有一些遺憾。對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些遺憾進行回顧、梳理、反思,使之成為今后學習的“反作用力”。例如在研究機械功率的問題中,學生們一是教條地只會使用P=W/t這個公式,在只給出物體運動速度的情況下束手無策,二是把P=Fv中的速度v認為是物體的速度,沒有將其轉換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做到一一對應,三是單位沒有進行統一。如能及時改正,那在以后的歐姆定律等計算中就能順利完成。
總之,學生學習進步與否,是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實施有效教學,進而做到優效教學、高效教學是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并為之奮斗的目標。作業的設計只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達到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才能使有效教學落到實處。
作者:王嵇春 單位:太倉市雙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