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術技法課教學透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美術是一門“難言”的學科,是通過線條、色彩以及一些可視的形象來反映社會、反應生活,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它之所以“難言”,是因為在學習和掌握這門學科的過程中,有些知識如技法等就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和代表,而只有通過人們親手訓練和練習,才能加以掌握。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因此,教好美術技法課是美術教學中的關鍵和重要一環,那么如何教好美術技法課?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五點。
一、“越俎代庖”、“一改了事”現象,重視方法的傳授
教師給學生改畫,是技法課中教師要常遇到的,也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但怎么改,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我們遇到的情況往往這是這樣的:當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在作畫時,如出現形不準或色彩搭配不當等一些技法的錯誤時,教師就拿起畫筆替學生把形打準,把色彩調和得當。這種包辦代替“一改了之”的做法,表面看起來把問題解決了,給學生把錯誤改了。其實不然,實際上老師的行為,而并非學生真正的介入,不是學生自己親手實踐,學生這個內因沒有變化,他沒有真正學會。就好像學生過不了河,老師把他們背過河一樣,雖然過了河,看起來都達到了目的,但效果不同。這次把畫中的問題改了,如同過了河,第二次又遇到了,學生還是不會畫,還是過不去,因為沒有掌握過河的方法。因此,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克服“庖代”現象,不僅把學生畫得不當或錯誤的地方改過來,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過河是搭橋還是坐船或是游泳等其他方法。比如素描課中畫人物的頭像,有個學生形畫不準,教師可讓其停下來不要再畫了,讓他首先靜心認真觀察,從距離遠近,不同方位以及不同參照物、光線、角度看頭部有何特點、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在觀察弄清這些比例關系,畫出外圍框架,再畫主要部位,主要特征。
二、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在技法課中,有一種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講得多,動手畫的少,甚至不畫。他們認為,“與學生同堂作畫沒有必要,只要給學生講好,學生聽會,就行了”。實際上,師生同堂作畫有許多好處,一是對學生具有直接的感染和影響力,現場感強,講的技法,變成了直觀、可見的技法,更易于學生掌握利用;二是對教師本人業務水平也是一個督促和提高。
三、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對每個教師來說,他們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畫法、特點和風格。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觀愿望和喜好給學生擺景物、定題材、選模特等,以及指導學生作畫、評說學生作業,讓學生順著老師的思維模式和風格發展,按照老師既定的方向、思路走。這種用主體的定勢思維來影響學生和衡量、評判學生的作品,其結果扼制了學生的藝術靈感和發揮創造精神,不利于他們各自藝術風格的形成。表現在學生的作品上,往往是手法拘泥,沒有放開、不自然。有時甚至給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感覺,沒有擺脫被束縛的模式和走出既定的圈子。因此教師不應按自己的定勢思維來要求和組織教學,而應提倡“自由式”、“開放式“的方法,首先,對同一個內容或題材,多向學生介紹幾種畫法。如畫人物速寫,有些人從頭畫到腳,而有的人是從腳畫到頭,有的人卻是先畫人物的某個部位或某個特征等等的方式,以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其次,讓學生盡量發揮自己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才能,充分發揮自己、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畫自己愛畫的,畫自己想畫的,畫自己沒有畫過的,在自己的“責任田”里縱橫馳騁、自由耕種。三是提倡和允許學生和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畫法、手法、風格和流派,盡量“雜”一些。正如所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四、擺正理論與技法的關系
有些老師簡單地認為:美術就是畫畫,學美術就是畫畫“。因為有了這種片面的思想認識做指導,所以表現在實際教學上就是:只重視技法、強調技法,讓學生訓練技法,而輕視、忽略基礎理論知識。我們說,不論是一位書畫家,還是一位美術教育工作者,對技法和理論都不能有親疏、主次和孰輕孰重之分,應該同樣重視,同樣對待、同樣學好。因為美術最終的落腳點是要反映到畫上,要用自己的畫和作品來表現(這樣看起來技法好像就重要了),但不論畫什么,技法只是個表現形式,它起依附、橋梁的作用,而畫的內容、主題思想、深刻含義等才是要反映的本質,最終與觀眾見面的還是要用畫的內容來“說話”(這看起來理論好像就重要)。但它們又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因為畫作都是以基礎理論知識為前提和基礎,如果理論知識豐富、認識深刻,就站的高、看得遠。創作的畫法不論是技法、風格,還是內容、主題思想或寓意就深刻、有特點、有新意。反之,如果理論水平跟不上,連認識都不到位,就更談不上創作激動人心的好作品了。所以,理論對技法具有指導作用。反過來,在實踐中技法有對理論加以改進和提高。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五、課外指導訓練
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是靠平時的積累與養成,我們任課老師首先要加強工作責任心,對學生不放任自流,課內課外一樣要求。其次,學生要養成教養一致的良好習慣,平時作畫時注意克服老師在課堂上給自己糾正的問題。三是有意識、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些訓練。如有的學生在色彩畫中,對黑色掌握不好,一直不敢用黑色。教師就讓他們專門多練一些,先畫黑罐等純黑色的靜物,再畫黑白、黑紅等多種顏色的人物、花卉,最后慢慢道會掌握對比度、調和、搭配、涂抹,不再懼怕黑色。如有的學生畫作光感不強,就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維標準,怎加一點或再提高多少,心里記下來。多花幾幅畫,然后自己細心觀察,與原來的畫作進行對比,看看有何區別。老師再給其分析、指導‘使其記住,從而在心中有了一個對光感正確的認識的標準和尺度。四是“教養一致”關鍵在自覺。糾正自己的問題,要自覺自愿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經常向自己不良的習慣、做法挑戰,在實踐中鍛煉提高,超越自己,完善自我。